GEICO的全稱為政府雇員保險公司,主要經營汽車保險,創建于1936年,創始人為古德溫夫婦,初始的顧客群主要為事故率低的政府雇員、頭等兵和軍官等,采取直接郵寄保單的銷售方式,沒有保險代理商,其銷售成本比有銷售代理商的保險公司低約30%,其保險利潤率比行業平均高出約15-20個百分點,因此有顯著的競爭優勢。
1948年,本杰明.格雷厄姆成為GEICO的大股東之一。1950年,作為一名研究生和格雷厄姆的學生,巴菲特拜訪了GEICO,正巧副總裁戴維森在加班,接待了巴菲特,戴維森花了約4個小時,詳細向巴菲特解釋了保險公司的運營方式,告訴巴菲特GEICO的核心競爭優勢在于直銷模式帶來的低成本優勢。
1951年,巴菲特大學畢業后回到奧馬哈做股票經紀人,他認為當時GEICO的股票很有吸引力,開始不斷買入GEICO的股票,并向周圍投資人推薦GEICO。到1951年底,巴菲特共買入了350股,總購買價為10282元,平均買入價為29.4元,超過50%的資產投在了這個公司的股票上。
1949年和1950年,GEICO的每股利潤分別為4.71美元和3.92美元,1951年的股價約為1950年每股利潤的8倍。巴菲特認為,GEICO雖然在1951年利潤會進一步減少,但由于1950年正處于保險行業不景氣的年份,保險費率已經開始上漲,其效果會在1952年顯現出來。因此,當前價格相對于公司巨大的增長潛力來說,很具有吸引力。
1951年12月6日,巴菲特在《商業與金融年鑒》雜志上撰文推薦GEICO,文章的名字叫“我最喜歡的股票”,該文章附在本章后面。
1952年,巴菲特以總價15259元全部賣出了GEICO的股票,原因是當時他看中了一家更有吸引力的公司股票,這家公司叫西部保險證券公司,其每股利潤約2.9美元,而股價才3美元,市盈率約1倍。但是GEICO在其后繼續快速成長,20年后,巴菲特當時持有的350股已經價值1300萬。
70年代,戴維森的繼任者犯了一連串錯誤,低估了保險理賠的成本,使得銷售的保單價格過低,導致公司瀕臨破產。1976年,GEICO的虧損高達1.9億美元,董事會解雇了管理層,之后找來拜恩擔任總裁。拜恩需要籌集7600萬美元來拯救這家公司,但當時沒人愿意伸手援助。GEICO的股價曾一度達到61美元,不過現在股價只有2美元。巴菲特心動了,他拜訪了拜恩,經過交談,他十分認可拜恩的能力,并認為GEICO的核心優勢并沒有消失。第二天,他命令買進50萬美元的GEICO股票,并指示只要市場上有出售就立即買進,共買入了約400萬美元。
拜恩拜訪了華爾街的銀行們,吃了閉門羹,最后找到當時規模還很小的所羅門兄弟公司,拜恩滔滔不絕的羅列他們應該出錢的理由,說的口干舌燥、唾沫橫飛,所羅門的經理最后說:我會承保的,除非你閉嘴。所羅門公司承擔了7600萬美元的可轉換優先股保險,使得GEICO解了燃眉之急。此時,巴菲特更是加緊買入GEICO的股票,幾周之后股價就增長了3倍,上升至約每股8美元。
1980年,巴菲特再次大筆買入GEICO的股票,當年斥資1890萬美元以每股12.8美元購買了147萬股,總共持有720萬股,占GEICO的總股本的33%,總成本4713萬美元,平均每股6.67元。至1980年底,GEICO的總市值為3.1億美元,總股數為2100萬股,股價約為14.8元,當年保費收入約為7億美元,凈利潤約為6000萬美元,每股凈利潤約為2.9元,年底股價市盈率約5倍,巴菲特購買價的市盈率約為4.4倍。
1980-1990年的十年里,伯克希爾在GEICO的投資收益增長了約10倍,年均收益率約為27%。其中,GEICO公司凈利潤從0.6億美元增長至2.08億美元,增長總倍數約為3.5倍;市盈率從5倍增長至11倍,增長倍數約為2.2倍;而通過股票回購,伯克希爾的股權占比增長了約40%。這三個因素共同作用,使得這十年的總投資收益率達到10倍,年均投資收益率高達27%。
在1980年之后的15年里,GEICO不斷回購公司股票,使得伯克希爾的股權占比不斷提高。1995年,伯克希爾的股權占比已經提高至50%,并花費23億美元收購了剩余50%的股份。之后,GEICO不斷為伯克希爾貢獻免費的保險浮存金用于投資,幫助伯克希爾的資產凈值快速增長。
1977-1980年投資的4700萬,到1995年價值約23.9億,約16年時間價值成長了約51倍,年均復合收益率約為28%,在危機時刻對核心優勢的精確把握成就了令人生畏的投資業績。
保險行業的產品難以做到顯著差異化,所以競爭非常激烈,導致周期性的盈利和虧損,其核心競爭優勢在于成本。GEICO直接銷售的商業模式形成了持續的低成本優勢,當保險業供大于求時,各公司競相壓價,但成本最低的公司仍然能夠盈利,成本高的公司遭到淘汰,當市場供求關系逆轉時,成本最低的公司率先復蘇。
另一方面,保險公司的浮存金投資能力也是其核心能力之一。GEICO旗下負責投資管理的盧.辛普森,擁有令巴菲特自嘆不如的高超投資能力,從1980年到1995年的這段期間,GEICO保險資金的年平均投資報酬率高達22.8%,同期標準普爾500指數只有15.7%。
*******************************************************
巴菲特致股東信:
1980年:目前我們不具控制權的股權投資最大的部位就是持有33%股權,約720萬股的GEIGO,通常若持有一家公司股權達到這樣的比例(超過20%),便必須采用權益法每年依比例認列其投資損益,但由于伯克希爾當初系依照政府部門一特別命令購買該公司股份,其中規定須將此投票權交由一公正第三方管理,所有失去投票權,意味伯克希爾對GEICO不具實質控制權。
當然認不認列損益對伯克希爾及其股東而言,并不影響其實質的經濟利益,這些盈余的實際價值將取決于運用它們的GEIGO經營階層能力的高低。
關于這一點,我們再滿意不過了,GEIGO可說是投資業界的最佳典范,它具有難以模仿的產業優勢,同時加上高超的資金管理技巧。
如你所見到的,我們的持股成本約4,700萬美元,分別是在1976年與1980年分兩次投入,依實際配息情況,我們每年約從GEIGO認列300萬元的利益,但實際上每年可分得的盈余卻高達2,000萬元,換言之,我們光是在該公司未分配的盈余就達伯克希爾帳面盈余的四成左右。
另外我們必須強調的是我們完全贊同GEIGO經營階層將剩下屬于我們的1,700萬保留起來未予分配的作法,因為在此同時,GEIGO于近兩年內陸續買回自家股票,使得該公司流通在外的股份由3,400萬股縮減至2,100萬股,大大增進了原有股東的權益,如此對待股東的方式實在是無話可說。
過去幾年我們一再提到買進那些具有轉機題材的產業令人大失所望的結果,這些年我們大約接觸了數百家這樣的公司,最后不管是真正投入與否,我們都持續追蹤其后續發展,在比較過預期以及實際的表現后,我們的結論是,除了少數的例外,當一個赫赫有名的經營者遇到一個逐漸沒落的夕陽產業時,往往是后者占了上風。
GEIGO或許是一個例外,自1976年幾乎破產的邊緣東山再起,從經營階層JackByrne上任的第一天起優異的表現,正是它能獲得重生的最大因素。
當然即使身陷于財務與經營危機當中,GEIGO仍享有其最重要的產業競爭優勢也是重要關鍵。
身處于廣大市場中(汽車保險),不同于大部份行銷組織僵化的同業,一直以來GEIGO將自己定位為低營運成本的公司,所以能夠在為客戶創造價值的同時,也為自己賺進大把鈔票,幾十年來都是如此,而即使它在70年代中期發生危機,也從未減損其在此方面的經濟競爭優勢。
GEIGO的問題與1964年美國運通所爆發的色拉油丑聞事件類似,兩家公司皆為一時之選,一時的打擊并未毀掉其原本的經濟基礎,就像是一個身體健壯的人得到局部可切除的腫瘤,只要遇到一位經驗豐富的醫生,就能化險為夷。
不論怎么說,我們還是很高興能夠以4,700萬美元的代價買到GEICO的持股,因為透過談判購并方式想要買下一家類似具經濟特質與光明前景,且每年可創造2,000萬盈余的公司,至少得花上2億美金(有些產業的要價可能還更高),雖然100%的持股更可使所有權人得以掌握公司的生殺大權,同時也會企業總部帶來一些樂趣(這點通常比較少人會提到)。
對于保險業規定,我們只能取得績優企業的部份少數股權(以遠低于買下整家企業的價格投資),(這代表我們不能更換經營階層、無法對資金做重新配置甚至處分公司),我們從來就不會感到任何不妥,在企業經營的世界里,JackByrnes或GEICO都算是少數,能夠以伙伴的關系與它們共同合作有何不可呢?
1982年:GEICO持續以追求效率與客戶服務的熱誠所管理,而這點也保證公司非凡的成功,JackByrne與 Bill Snyder成就人類最微妙的目標-讓事情單純化并牢記你所欲達成的目標,加上業界最優秀的投資經理人LouSimpson,我們很滿意這種最佳組合,GEICO是前面我們所提及過度供給的大眾化商品高獲利特殊情況的最佳典范,它是一家具有既深且廣的成本優勢的公司,我們在該公司35%的權益代表約二億五千萬的保費量,遠大于我們直接取得的數量。
1983年:GEICO在1983年的表現之好,其程度跟我們自己掌管的保險事業差勁的程度一樣,跟同業平均水準111相比,GEICO在加計預估分配給保戶的股利后的數字為96,在這之前我從不認為它能夠表現的如此之好,這都要歸功于優異的企業策略與經營階層。
Jack與Bill在承銷部們一貫維持著良好的紀律(其中包含最重要的適當地損失準備提列)而他們的努力從新事業的開展有成獲得了回報,加上投資部門的LouSimpson,這三個人組成了保險業的夢幻隊伍。
我們擁有GEICO大約三分之一的股權,依比例約擁有2.7億元的保費收入,約比我們本身所有的還多80%,所以可以這么說我們擁有的是全美最優質的保險業務,但這并不代表我們就不需改進自有的保險業務
1984年:至于GEICO的消息與往常一樣大致上都不錯,這家公司1984年在其主要業務的投保戶大幅增加,而其投資部們的表現一樣優異,雖然承銷結果不盡理想,但仍較同業突出,截至去年底我們擁有該公司36%的權益,若以其產險總保費收入8.8億計,我們的部份約有3.2億左右,大約是我們自己承保量的2倍。
過去幾年我一再提醒各位GEICO的股價漲幅明顯超越其本業的表現,雖然后者一樣杰出,GEICO在我們公司的帳面價值成長幅度大于該公司本身內含價值的成長幅度,而我同時也警告各位這種情形不會年復一年地一再發生,總有一天其股價的表現將遜于本業,而這句話在1984年應驗了,去年GEICO在伯克希爾的帳面值沒什么變動,不過其公司的內含價值卻大幅增加,而由于GEICO代表著伯克希爾27%的凈值,當其市場價值遲滯不前,直接便影響到伯克希爾凈值成長的表現,但我們對這樣的結果并不會覺得有什么不好,我們寧愿要GEICO的企業價值增加X倍而股價下跌,也不要公司內含價值減半而股價高漲,以GEICO這個case,乃至于我們所有的投資,我們看得是公司本質的表現而非其股價的表現,如果我們對公司的看法正確,市場終將還它一個公道。
所有的伯克希爾股東皆由于GEICO的經營團隊,包括JackByrne、Bill Snyder與LouSimpson而獲益良多,在他們的核心事業-低成本的汽車與房屋住宅保險,GEICO擁有顯著且持續的競爭優勢,這在一般業界并不多見,可謂投資人的稀世珍寶(GEICO本身正說明的這一點,優秀的經營團隊將所有的重心放在核心事業以維持高獲利能力),GEICO核心事業所產生的資金大部份皆交由LouSimpson來投資,Lou是一個情緒與理性兼具的罕見人才,這項人格特色使其在長期投資方面有杰出表現,即使承受的較低的風險,其投資報酬卻較同業表現要好的許多,我對以上三位杰出經理人表達贊賞與感謝之意。
1985年:伯克希爾持有38%股權的GEICO公司,在保費收入成長與投資收益方面皆表現突出,但在承保結果與其過去高標準相較卻表現平平,私家小客車與住宅房屋險是去年度惡化最厲害的險種,GEICO也難逃一劫,雖然它的成績比起其它主要的競爭對手要好得多。Jack在年中離開GEICO去主持消防人員基金,留下Bill與Lou擔任正副董事長,Jack之前挽救GEICO免于破產的表現卓著,他的努力使得波克夏獲益良多,我們欠他的實在是數不清。其中還包括吸引許多優秀的人才,他找到具有跟他一樣特質的經營階層來繼承他,使得他對公司的貢獻與影響力超過他實際的任期。
1986年:由Berkshire持有41%股權的GEICO公司,在1986年表現相當突出,就整個產業而言,個人險種的承保表現一般來說不如商業險種,但以個人險種為主要業務的GEICO其綜合比率卻降低到96.9,同時保費收入亦成長了16%,另外該公司也持續買回自家公司的股份,總計1年下來流通在外的股份減少了5.5%,我們依投資比例所分得的保費收入已超過五億美元,大約較三年前增加一倍,GEICO的帳是全世界保險公司中最好的,甚至比Berkshire本身都還要好,GEICO之所以能夠成功的重要因素,在于該公司從頭到腳徹底地精簡營運成本,使得它把其它所有車險公司遠遠拋在腦后,該公司去年的費用損失占保費收入的比例只有23.5%,許多大公司的比例甚至比GEICO還要多出15%,即使是像Allstate與 State Farm等車險直銷業者成本也比GEICO高出許多。
若說GEICO是一座價值不菲且眾所仰望的商業城堡,那么其與同業間的成本與費用差異就是它的護城河,沒有人比Bill,也就是GEICO的主席,更懂得如何去保護這座城堡,靠著持續降低成本開支,他不斷地將這個護城河加大,使得這城堡更加穩固,過去兩年間,GEICO創造了23.5%超低成本率,展望未來,這項比率仍將持續下降,若能夠同時再兼顧產品品質與客戶服務的話,這家公司的前途將無可限量,另外GEICO這一飛沖天的火箭,同時由負責投資部門的副主席LouSimpson點燃第二節燃料倉,比起LouSimpson于1979年接掌該公司投資部門后的績效,身為母公司伯克希爾投資主管的我,實在覺得有點汗顏,而也因為我們擁有這家公司大部分的股權,使我在向各位報告以下數字時,能夠稍微心安理得一些。
必須再次強調的是以上的數字不但是漂亮極了,更由于其穩定成長的態勢,Lou能夠不斷地找到價值被低估的股票加以投資,所以風險相對很低,也很少會產生損失,總而言之GEICO是一家由好的經理人經營的好公司,我們很容幸能與他們一起共事。
1987年:有時候股票市場讓我們能夠以不可思議的價格買到績優公司部份的股權,遠低于協議買下整家公司取得控制權的平均價格,舉例來說,我們在1973年以每股5.63元買下華盛頓郵報的股票,該公司在1987年的每股盈余是10.3元,同樣地,我們分別在1976、1979與1980年以每股6.67元的平均價格買下GEICO的部份股權,到了去年其每股稅后利潤為9.01元,從這些情況看來,市場先生實在是一位非常大方的好朋友。
1990年:到目前為止,伯克希爾算是資金成本相當較低的公司,我們擁有48%股權的GEICO的資金成本更低,且通常每年都享有承保獲利,GEICO藉由不斷地成長提供越來越多的資金以供投資,而且它的資金成本還遠低于零成本以下,意思是說GEICO的保單持有人不但要先付保費給公司而且還要支付利息,(就像有人又帥又有才干,GEICO非凡的獲利能力源于公司經營的超高效率和對風險的嚴格分類,如此使得保戶也可享受超低價格的保單)。
1994年:我們投資美國運通的歷史可以追溯到相當早的時期,而事實上也符合個人過去的經驗。舉個例子,在1951年,當時我還是年僅二十歲的股票業務員,GEICO保險占我個人投資組合的70%,同時它也是我第一次賣掉的股票,我將100股的GEICO股份賣給我的阿姨愛麗絲,基本上只要是我建議的她都照單全收,二十五年后,趁著該公司面臨倒閉的危機,伯克希爾買下GEICO一大部分的股份。另一個例子就是華盛頓郵報,1940年代,我的第一筆投資資金有一半是來自發送該報的收入,三十年后,伯克希爾趁該公司上市兩年后的股價低檔買下一大部分的股權,至于可口可樂,可以算得上是我生平從事的第一筆商業交易,1930年當我還是個小孩子的時候,我花了25美元買了半打的可樂,然后再以每罐5美分售出去,而直到五十年后,我才終于搞懂真正有賺頭的還是那糖水。
1995年:就在去年底,我們完成買進GEICO100%股權的動作,GEICO是全美第七大的汽車保險公司,約有370萬輛汽車加保,我個人與GEICO的關系長達45年以上,雖然這段故事已經說過很多遍,我認為還是有必要在這里稍微復述一次。
我是在1950年-1951年間就讀于哥倫比亞商學院,當時的目的倒不在于取得學位,重點還在于我可以受教于當時在該校任教的本杰明.格雷厄姆門下,上格雷厄姆的課實在是一種享受,很快的就讓我從偶像哪里學習到許多東西,有一回我翻開全美名人錄,發現我的恩師格雷厄姆是政府雇員保險公司-GEICO的董事會主席,對于當時的我而言,那完全是一家陌生產業的不知名公司。
一位好心的圖書館員,介紹我看看全美最佳火險與意外險公司手冊,我發現GEICO的總部位于華盛頓特區,所以在1951年一月的某個星期六,我搭乘火車前往位于華盛頓的GEICO總部,一到當地,令人失望的是總部大門深鎖,朝著大門敲了半天,終于有位守衛前來應門,我向這位一臉疑惑的警衛先生問到,公司是否有人可以跟我談一談,這位老兄說六樓有人在加班,你可以去找他試一試。
就這樣我遇到了當時還是副總裁的戴維森,后來他成為GEICO的總裁,雖然我唯一的經歷背景只是格雷厄姆的一名學生,大衛還是很好心的花了四個小時左右的時間,好好地給我上了一課,我想大概沒有人能夠像我這樣,可以幸運地接受如何經營保險業的半天課程,大衛很坦白地告訴我,GEICO的競爭優勢在于直接行銷,這使得該公司相較于一般競爭同業必須透過傳統的業務中介的經營方式所負擔的成本要低許多,后者依賴于傳統的行銷網絡,而在上過大衛的課之后,GEICO也成為我有生以來覺得最心動的一支股票。
在我從哥倫比亞大學畢業的幾個月后,我回到奧瑪哈擔任股票業務員,自然而然的,我把重心全部擺在GEICO這只股票之上,我做成的第一筆生意就是把它介紹給總是最支持我的阿姨愛麗絲,不過當時的我只是個20歲初出茅廬的小伙子,所以我的話總是沒有人愿意相信,即便如此,我還是在1951年寫了一篇最佳推薦個股-GEICO,并刊登在當時最大的金融時報專欄之上,當然最重要的是我自己也買了這家公司的股票。
你可能會覺得很奇怪,不過打從1944年開始報稅到現在,我都保留每年個人報稅的資料,在將這些資料拿出來比對之后,我發現在1951年我總共分四次買進GEICO股份,最后一次是在9月26日,這樣的做法讓我覺得自己很早就有自我沉醉的傾向,印象中我那時是在向別人推銷這批股票不成之后,決定自己吃下這批股票,盡管在當時我已將個人50%以上的身家全都押在這支股票之上,而在加碼之后,我總共持有350股的GEICO股份,成本為10,282美元,到了年底,這些股票的市值成為13,125美元,超過個人凈值的65%。
所以大家可以看出GEICO公司可以說是我投資生涯的初戀,還有一點也相當具有紀念價值的,我買下GEICO大部分的資金是來自于派送華盛頓郵報的收入,而后來經由伯克希爾我靠著華盛頓郵報,將1,000萬美元變成五億美元。
可惜的是,在1952年我以15,259美元的價錢將全部的GEICO股份出清,然后將所得資金投入到西部保險證券公司之上,這項變心的舉動,一部份的原因是因為西部保險證券當時的股價相當吸引人,本益比只有一倍多一點,然而在往后的二十年間,當時被我賣出的GEICO股份的價值卻成長到1,300萬美元,這樣的結局讓我體會到絕對不能賣掉一家明顯的好公司的原則。
1970年代初期,在大衛退休后不久,繼任的管理階層犯了一連串嚴重的錯誤,他們低估了保險理賠的成本,使得公司對外銷售保單的訂價過低,此舉導致公司幾乎面臨倒閉的命運,所幸后來由JackByrne在1976年接掌公司,并采取緊急的補救措施后,才使得公司幸免于難。
由于我相信Jack以及該公司原本擁有的競爭優勢,伯克希爾在1976年下半年買進大量的GEICO股份,之后又小幅加碼,到了1980年底,我們總共投入4,570萬美元取得該公司33.3%的股權,然而在往后的15年內,我們并沒有再增加持股,不過由于該公司不斷地購回自家公司的股份,使得我們在GEICO的持股比例逐漸增加到50%左右。
然后到了1995年,我們同意以23億美元買下另一半原來不屬于我們的股份,這是實在是天價,不過它讓我們可以百分之百擁有一家深具成長潛力的企業,且其競爭優勢從1951年到現在一直都維持不變,更重要的是,GEICO擁有兩位相當優秀的經理人,一位是專門負責保險部門營運的TonyNicely,一位是專門負責投資部門營運的Lou Simpson。
52歲的Tony在GEICO任職已有34年了,兼具智能、精力、品格與專注力,他是我心目中經營GEICO保險部門的不二人選,如果我們夠幸運的話,Tony應該還能再為我們經營GEICO34年以上。
另一方面,Lou在管理投資同樣出色,從1980年到1995年的這段期間,GEICO的投資在Lou的管理之下,年度平均投資報酬率高達22.8%,同期間S&P只有15.7%,Lou在GEICO所采取謹慎保守、專注集中的投資方式與伯克希爾一致,有他在,對伯克希爾來說絕對有相當大的幫助,而他的存在同時也使得伯克希爾可以確保查理跟我本人萬一要是有任何突發狀況時,能夠有一位杰出的專業人士可以立即接手我們的工作。
GEICO如同過往一般,持續地吸引優良的保戶前來,而GEICO的服務也確實令他們滿意,當然訂價與提列準備必須適當,但是該公司能夠成功的最重要關鍵,還在于超低的成本結構,這實在是其它競爭同業遠遠比不上的,1995年在Tony與其領導的經營階層的努力之下,該公司的承保損失與營業費用比率進一步壓低到保費收入的23.6%,比起1994年又低了一個百分點,在商業的世界,我致力于尋找擁有強不可破的護城河所保護的企業堡壘,感謝Tony跟他的經營團隊,GEICO周圍的護城河又更加寬了許多。
最后讓我向各位報告一下大衛的近況,高齡93歲的他,對我而言亦師亦友,到現在他還是一樣關心GEICO的情況,而當公司現任的主管-JackByrne、BillSnnder與Tony有任何需要他的地方,他都會隨時挺身相助,雖然這次的并購案將使得大衛必須承擔大筆的稅負,但他還是一樣支持這項交易。
自從我認識大衛后,45年以來他一直就是我崇拜的偶像之一,而他確實也從未讓我失望過,大家必須了解如果沒有大衛在1951年那個寒冷的星期六慷慨解說,伯克希爾就絕對不可能會有今天的成就,多年來私底下,我已不知感謝他多少次了,但是今天在這里我覺得應該借著今年的年報代替伯克希爾所有的股東向他致上深深的感謝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