賦予作業新活力 凸顯語文課程新理念
──談我校周末作業的具體做法
富陽市永興小學 楊曉丹
作業既是教師教學活動的一個重要環節,又是學生學習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減輕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是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要求,也是廣大學生和家長的強烈愿望,是全社會共同關心的問題。經過較長的時間的整頓,現在我們孩子的語文家庭作業有了哪些改進,還存在著哪些問題?學生對語文家庭作業又有哪些新的意見和建議呢?針對一系列問題,我們從公辦學校中抽一所學校進行了調查,結果與分析如下:
一、小學生語文家庭作業在“量”的方面控制比較嚴格。
根據國家教育部《關于減輕學生過重課業負擔的十項規定》,小學三年級學生家庭作業時間不超過45分鐘,六年級學生家庭作業時間不超過6O分鐘。統計數字顯示,調查學校三年級、六年級學生在3O分鐘以內完成當天(除雙休日)語文家庭作業的人數分別占受測學生總數的91.4%和80.5%,學生雙休日完成家庭作業總時間在一小時以內的,三年級為89.4%,六年級為66.1%。
對此,我們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減負”已不僅是國家、社會對教師的要求,而且已經成為廣大教師的自覺行為。小學語文教師在“減負”上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二、小學生語文家庭作業在“質”的方面有待進一步提高。
一般說來,提高質量遠比減少數量來得艱巨、復雜。從調查情況看,小學生語文家庭作業在形式單面問題較多。主要表現為小學語文家庭作業形式單調,內容機械,應試色彩濃。具體表現為:
(一)語文家庭作業現成內容多,實際編寫少。課文中的生字新詞、重點段落,課后的練習作業,以及教輔資料上的題目,構成了小學生語文家庭作業的主要內容。教師很少根據本班學生掌握知識的實際情況,編擬一些適合學生完成的家庭作業。
(二)語文家庭作業知識鞏固多,應用實踐少。語文教師布置家庭作業時大多著眼于鞏固學過的知識,因此,要求學生大量抄寫生字新詞,進行形近字比較組詞,以及重復練習課文后面的作業題,甚至讓生大量完成教學輔助資料上的題目。而要求學生將學過的知識應用于社會生活,發展學生的個性,提高學生實踐能力則相對較少。
(三)語文家庭作業書面作業多,口頭作業少。教師習慣于讓學生書面完成家庭作業,因為這種作業便于教師、家長了解學生完成作業的情況,也易于家長配合教師的教學,在人們的眼光中,口頭作業其實算不得作業,因此,要求學生完成的也就少了。
三、語文家庭作業統一任務多,自主選擇少。
調查表明,只有不到五分之一的班級,在抄寫生字新詞一項,教師有時允許學生有選擇地抄寫,學生認為已經掌握的可以不抄。但其他作業,教師仍要求學生一樣地完成。
四、教師布置的家庭作業與學生喜愛的作業不完全相同。
教師日常教學工作中,考慮較多的是如何鞏固知識,提高學生的成績,因而總是根據試卷上的題型布置學生的家庭作業,作業形式相對固定,靈活性少,學生完成作業的興趣不高。抄寫、作文(日記)、課文后面的練習題、預習新課、教學輔助資料上的題目名列教師布置的家庭作業的前幾位。
根據成績,我們對學生喜愛的家庭作業類型分別進行了匯總統計,結果見表: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領先
抄寫
課外書
動手作業
作文日記
教輔資料
課后練習
居中
抄寫
作文日記
課外書
動手作業
朗讀背誦
教輔資料
偏差
動手作業
抄寫
課后練習
預習新課
朗讀背誦
課外書
不難發現,學生對“看課外書”及“動手作業”比較喜愛,對“朗讀背誦”也比較偏愛但對課后練習題的喜歡程度不高。
根據公辦學校學生的作業情況,我認為,我校也就是我市唯一的寄宿制學校──永興小學在學生周末作業設地方面很有一套。雖然我談的是周末作業的設計,但很大程度上與每日作業是有共性的。
一、提倡團結協作精神,實現教學資源共享
這一點是任何一所公辦學校所缺少的。一般學校每天作業都由任課老師自行布置,你布置抄寫,我布置寫讀后感都沒什么大礙。永興學校每一次的學生作業(包括通校生每天的回家作業、全體學生的周末作業及長假作業)都由各年級組所有老師集體商議,確定作業內容并由專人負責排版、打印,每周統一發放。
二、嚴格控制作業量,減輕學生作業負擔
一般學校因作業是各位老師自行布置的,作業量可多可少,各班之間可能差距明顯。尤其是到了期中、期末復習階段,作業如潮水般涌向學生。我的一位親戚的小孩在富陽某所小學就讀,臨近期末她每天要做三張試卷,抄寫好幾個單元的字詞,弄得孩子痛苦不堪。永興學校除前面提到的統一設計的作業外,任何教師均不可隨意添加作業,加大作業量,增加學生作業負擔。學校領導將進行突擊檢查,一經發現有私自添加現象將給予違紀處分。特別要指出的是臨近期末,各年級組要膠印的作業都需教導處嚴格審核,領取膠印單才能膠印,而在期末考的前一周學校會提前停止一切練習卷的膠印。
三、賦予作業新活力,體現作業設計三原則
(一)要把“自主”設計在家庭作業中
現代教學以人的發展為最高準則,呼喚學習者主體性的張揚,積極性、創造性能量的釋放。要求教學中不僅要注重提高學生的自我意識,更強調充分挖掘學生潛能,培養其自我教育能力,從而逐步實現由依賴性學習向獨立性學習、由他主學習向自主學習的過渡。“自主”應當成為小學生語文家庭作業設計的重要原則。
1.學生可以自主選擇作業的內容和形式。教師考慮家庭作業時,要針對學生的差異,設計多梯級的作業,給學生留有自主選擇的空間,發揮學生學習語文的主動性。如教完《田忌賽馬》,為了讓學生對課文中的下列八個詞語“疑惑、胸有成竹、垂頭喪氣、目瞪口呆、輕蔑、挖苦、得意洋洋、譏諷”達到識記、理解和運用這個學習目標,一教師設計了三個層次的訓練,供學生選用:
A層次:1.抄寫上述八個詞語二遍;2.說說每一個詞語的大意,試用“得意洋洋、垂頭喪氣、胸有成竹、目瞪口呆”各寫一句話。
B層次:假如你是齊威王的謀士,你有辦法幫齊威王在第二次比賽中仍然取勝嗎?如能,請你拿起筆,將第二次比賽改寫一下。注意你是齊威王的謀士,寫的時候盡可能多地將上述八個詞語用上。
C層次:根據所給的八個詞語編寫一個有趣的故事。
2.學生可以自主選擇作業的數量和完成方法。一刀切的作業往往導致“好的學生吃不飽,差的學生吃不了”,必然加重后進學生的課業負擔。如果學生自己選擇作業,就可以發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提高作業的針對性,讓學業負擔停留在適當的位置上。對于家庭作業,過去片面強調獨立思考,沒有把“合作”作為必要的素質來培養。自主性的作業應當允許學生選擇完成的方式,可以在與爸爸媽媽的合作下完成,也可以和小伙伴合作完成。
(二)要把“生活”設計在家庭作業中。
“語文學習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語文學習的天地很廣闊,語文學習的觸角伸向小學生生活的每一個角落,讓學生在熟悉的日常生活中汲取營養。把家庭作業設計與社會生活相聯系,使學生在社會實踐、家庭生活中鞏固語文知識,發展語文能力、創新能力。
1.用生活豐富家庭作業。生活是豐富多彩的,將生活充實到學生的家庭作業中,就為語文家庭作業注入了新的內涵,賦予作業新的活力。
2.將學科知識與語文作業結合起來。用語文的手段,鞏固、深化學科知識,能夠更好地發揮語文學科的工具性,培養學生綜合運用語文知識的能力,切實提高學生的全面素質。比如學習了小數點,可以布置學生編數學故事《小數點漫游記》,讓學生的知識在寫作中得到鞏固。
(三)要把“興趣”設計在家庭作業中。
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人的內心有種根深蒂固的需要──總感到自己是發現、研究、探索者。”作為語文教學工作者,一定要發現。鼓勵、發展學生的這種需求,讓他們的個性得到充分的發展。
1.畫一畫。學完課文后,讓學生把所學的內容畫下來。如,學習了古詩《江雪》,可讓學生根據詩文畫一幅“雪天垂釣圖”,體會孤舟獨釣的凄清景象。
2.做一做。如在一冊第十七周我們設計了“我會拼”這一作業,要求如下:小朋友,你們喜歡小動物嗎?請認真看看圖上的小動物,想想它們是怎樣拼成了。請你也開動腦筋想一想用紙片還可以拼出什么,并動手拼一拼,周二我們來比一比,看誰的想象最豐富。
3.演一演。根據課文內容進行課本劇的演出,將文字轉化為具體的形象。如學了課文《兩只小獅子》,讓學生自愿組織排演課本劇,故事結果都由自己設計。
4.查一查。人教版第三冊是以愛科學為專題編排的,有生動形象的科學童話,有深入淺出的科學說明文,有圖文并茂的科學連環畫,介紹了氣象、航天、動植物以及農業科技等豐富的科學知識。針對單元重點我們課外作業就提出查閱科學資料,了解宇航員在太空中的生活、了解除文中介紹的三種“活化石”以外的“活化石”、了解在科學技術指導下農業發生的其它變化。將查閱到的資料帶回課堂進行交流。
四、關注基礎知識與閱讀寫話能力的同步行進,提高語文綜合素養
小學語文家庭作業要講究形式多樣化,既要有基礎知識的鞏固練習,又要有閱讀寫話的發展練習練習,更要有聯系生活的實踐練習。一直以來,我校關注的是孩子語文學科整體能力的發展,一直以闖關的形式鼓勵孩子認真完成作業,具體分為基礎關、閱讀關、實踐關。以下是我校第五冊第3周的語文周末作業設計:
第一關:基礎關
在家庭作業本上聽寫課本P165-166第5、6、7課的詞語,建議批改并訂正。
第二關:閱讀關
一天,列寧又來到公園,走到白樺樹下,發現那只胸脯深紅的灰雀不見了。他在周圍的樹林中找遍了,也沒有找到。
這時,列寧看見一個小男孩,就問
孩子
你看見過一只深紅色胸脯的灰雀嗎
男孩說:“沒……我沒看見。”
列寧說:“一定是飛走了或者是凍死了。天氣嚴寒,它怕冷。”
那個男孩本來想告訴列寧灰雀沒有死,但又不敢講。
列寧自言自語地說:“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飛不回來了。”
男孩看看列寧,說:“會飛回來的,一定會飛回來的。她還活著。”
列寧問:“會飛回來?”
“一定會飛回來!”男孩肯定地說。
1.給短文第2自然段加上恰當的標點。
2.根據意思,在文中找到恰當的詞語填在( )內。
(1)值得惋惜。( )
(2)氣候極冷。( )
(3)自己跟自己說話。( )
3.根據短文內容填空。
(1)一天,列寧發現那只( )的灰雀不見了。
(2)從列寧找遍了周圍的樹林可以看出列寧( )。
(3)“那個男孩本來想告訴列寧灰雀沒有死,但又不敢講。”這是因為( )
第二關:實踐關
1.周末的生活豐富多彩,我能把它記下來,寫成日記。
2.在校我們能自己洗短褲和襪子,在家我也能自己動手洗襪子。請爸爸媽媽監督我。
3.本周推薦閱讀名人故事,并準備一個名人故事,下周我們將舉行“名人故事會”。
我看的是__________的故事,這個故事的主要內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父母的幫助下,收集一種水生植物。比如:水葫蘆、浮萍、金魚藻等。把它們養在水瓶中,觀察它們的樣子。下星期一帶回學校。
請講普通話 請寫規范字 家長簽名___________
“教者有心,學者得益。”家庭作業是課堂教學延伸,它的優化設計,可以最大限度地拓展學生的負空間,讓學生有更多的時間自由支配,豐富他們課余生活,發展他們的個性。我寫這篇文章的目的也是與大家交流、共享。
參考文獻:
(1)《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
(2)《落實課程理念拓展作業空間》(福建教育)2003.6
(3)《作業與學生發展》(教育研究)2002.9
(4)《以學生的發展為本,加強作業改革》》(中小學教材教學)20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