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偃,姬姓,狐氏,字子犯。是晉文公的舅舅,又稱舅犯、咎犯、臼犯。
狐偃出身戎狄部落。其父狐突,在晉武公時出仕晉國。其兄狐毛。武公之子晉獻公娶狐突的女兒生重耳和夷吾,狐偃和兄長狐毛輔助重耳。
狐偃的出眾之處體現在幾點:一是率文臣武將陪公子重耳(后來的晉文公)流亡國外十九年;二是團結賢能之士將公子重耳推上君主之位;三是輔佐晉文公開創長達百年的霸業。所謂“春秋五霸”,只有晉文公可與齊桓公比肩,故有“齊桓晉文”之稱。這一翻天覆地的巨變,正是由狐偃一手策劃和導演的。
不說別的,僅是陪重耳流亡十九年并數度出謀相救命懸一線的未來國君,其膽識、意志、謀略,都讓人不得不服。因為,跟著一個被國內政治勢力追殺、被各路諸侯輕賤的落魄公子在煉獄中苦熬近二十年,不是一般的智能之士能夠辦得到的。
申生死后,驪姬為了讓兒子繼承君位,發誓斬草除根,唆使晉獻公派兵攻打蒲城。狐偃趕緊護送重耳翻墻逃走。重耳衣袖都被砍掉了,尿了一褲子。危情之下,狐偃認為當此非常時期,還是到狄國躲避為上,因為狄國是狐偃母國,毗鄰晉國,若是逃往更遠的國家,驪姬派出的殺手一定會埋伏在路上行兇。再說,離得近點還可以觀望動靜,再伺機而動。而同樣被追殺的夷吾則去梁國避禍并娶了梁國國君的女兒為妻。
重耳在狐偃、趙衰等人的保護下在狄國躲避起來。北國粗礪的黃沙和狐偃嚴厲的管教,使養尊處優的公子重耳逐漸變得成熟起來。但是,晉國的情況變得越來越復雜,派系林立,以大臣、太子太傅荀息為首的當然力挺奚齊,以大將、故太子申生的鐵桿粉絲里克為首的誓殺驪姬一黨。只因晉獻公在世,各方都不敢輕舉妄動。
公元前651年,晉獻公病逝。公子重耳接到外公狐突發來的密件,哭著要回去奔喪。狐偃及時勸阻了他:現在晉國是驪姬黨羽的天下,奚齊是太子,必然要當國君。你現在想回去盡孝道,但驪姬會將你視為國君的競爭對手,斷然難逃毒手。
秦國國君秦穆公是一位政治高手,一直對晉國的事情洞若觀火。他派公子縶遠赴狄國慰問重耳,實際是試探重耳。公子縶說:我聽人說,得國也在這個時候,失國也在這個時候,你雖然很莊重地身穿喪服,但時機不可錯過啊。
重耳趕緊把這話告訴狐偃。狐偃說,這是秦國在試探你,你必須辭謝,要表明仁愛思親才是最寶貴的,而趁君父逝世去謀圖私利是有罪的。重耳便按舅父的指導去對公子縶說:承蒙貴國國君慰問,不過我失位出亡在外,君父又去世了,不能回國守孝已是天大的過錯,我又怎敢有別的想法,辜負貴國國君的好意呢?說完,對公子縶磕頭而不拜謝,哭了一回就站起來,起來以后就不再和公子縶私下談話了。
秦穆公知道后,感嘆地說:多么仁愛的公子重耳啊!對使者磕頭而不拜謝,表明他沒有做晉君繼承人的想法;哭了一回才站起來,表明他對父親深切哀思;起來后不與使者私談,表明他避開了自己的利益。從此,秦穆公對重耳另眼相看,哪里知道這是狐偃的掩蓋之計。
實際上,重耳想當國君的訴求十分迫切,因為當時他已四十多歲了,害怕沒有機會。但狐偃告訴他,現在時機不到,成大事的人絕對不能冒險。因此他只能嘆息:看來我今生沒有出頭之日了。
狐偃說:現在說這個為時尚早。我看國內對驪姬不滿的人很多,各種力量交織在一起,猶如一團亂麻。當河流處于漲水的時候,聰明的人只宜旁觀,總會有水落石出的時候。
狐偃的判斷沒有錯。晉獻公去世后,驪姬立她的兒子奚齊為國君,荀息為國卿。里克被排擠在中央議會之外,心生怨恨,就重金收買了十個頂尖殺手,把正在辦喪事的奚齊刺死在靈堂上。驪姬和荀息大驚,次月又立妹妹所生的只有九歲的卓子為國君。里克故伎重演,將年幼的卓子刺殺在朝堂之上,驪姬也被斬殺。荀息驚恐,只得自殺。一時間,晉國出現了沒有國君的權力真空狀態。
晉獻公的長子申生和兩個幼子都死了,公子重耳和夷吾就成了大臣們議論的對象。里克當時大權在握,是傾向于重耳的,于是就派狐偃的父親狐突到狄國來,請重耳回去登位。
狐偃把父親請到密室,把重耳、趙衰叫來一起商議。狐突老邁,認為時機到了,可以回國。但狐偃對父親說:這些年晉國發生了各種血腥的政變,現在國內一片混亂,大權旁落,公子重耳回去就一定能夠穩住局勢嗎?狐突雖然是資格很老的重臣,但手頭沒有兵權,也拿不準。最后,大家還是一致同意狐偃“退一步再看看”的策略。重耳讓狐突回復里克說:君父在世時,我違命出逃;君父去世我也沒能盡孝,哪還有臉回來當國君呢?我的兄弟還有很多,賢能的也不少,請文武大臣們擇賢而立吧。
按理說,倘若當時重耳回國,也能當上國君。但一來歷史沒有假如,二來重耳回國后有何變數,誰也不能確定。一則因為弟弟夷吾的班底不輸重耳,而且心狠手辣,兄弟倆的火并在所難免;二來里克等人既然敢連弒二君,若重耳不聽話恐怕也會遭到不測。
對于重耳的婉拒,里克非常失望,只得選擇公子夷吾,派重臣到梁國將夷吾接回來。夷吾的智囊班底中以郤芮為首,經常對其出謀劃策。郤芮說:重耳不干倒是好事,但回去后恐怕得聽命于里克。里克手握重兵,又殺了你的兩個小弟弟,若是看我們不順眼,恐怕難逃一死。夷吾想當君主想瘋了,趕緊問怎么辦?郤芮說,天下的事,只要有利可圖就能擺平。
于是出了兩條計策:其一,讓夷吾親書密信給里克,高度贊揚了他鏟奸除賊的偉大壯舉,稱只要自己做了國君,就封他為相國,還要賜給他一百萬畝肥美的土地;其二,寫了一封言辭謙卑的長信給秦穆公,請求他出兵助自己返國登位,事成之后晉國將以河西的五座城池相謝。秦穆公的夫人是夷吾的姐姐,竭力支持。而秦國做夢都想得到河西五地以打通通往中原的險塞,為將來稱霸中原打開缺口,當即應允出兵。
郤芮的兩條陰謀還是有相當水準的,因為里克和秦穆公的確需要得到實際的利益,不然就不會費這么大的勁。這一高明的策劃將秦國拉了進來,如果里克膽敢造次,秦國就會發兵攻晉。夷吾在當時的情勢下必須借助外力,先穩住里克當上國君,再設法除掉里克,最后再向秦國賴賬。夷吾兩頭利用,只開空頭支票。這一單生意做得實在劃算。
公元前650年,夷吾在秦國大將公孫枝強兵的保護下回國登位,是為晉惠公。在郤芮的謀劃下,晉惠公逐漸剝奪了里克的兵權,最后將里克逼死,其黨羽盡皆被殺;對外,發動不義之戰,一時血腥風雨,臣民受苦,國力漸衰。
對于秦國的許諾,晉惠公根本就不認賬。秦穆公大怒,要起兵來攻晉國。但由于發生了饑荒,直到晉惠公六年,秦國才起大軍攻打晉國,晉惠公被活捉。秦穆公要殺晉惠公泄憤,秦穆公夫人以自焚要挾丈夫。秦穆公這才把晉惠公放回晉國。
晉惠公回國后,把失敗歸結為重耳的過錯,認為國中有大臣還惦念著重耳,才不給力,他才會輸給秦國,于是就派了殺手,追殺哥哥重耳,并警告狄國,要是再保護重耳,就要派兵攻打。
狐偃聽到風聲,深感狄國是呆不下去了,就簡單收拾行李,與同僚護送重耳倉皇出逃。在苦寒之地呆了十二年,重耳在當地娶妻生子,兒子都能打醬油了。不過逃命要緊,只得拋下妻兒流亡。
重耳等人到了衛國。衛文公是個膽小怕事的家伙,生怕收留了重耳將惹惱晉惠公,連見都不見。重耳畢竟是大國公子,根正苗紅,寧可被殺也受不了這鳥氣,還想上門討說法。狐偃勸他說:自古以來,成大事的人都要歷經磨難,尋常白眼算不得什么。我聽說齊桓公禮賢下士,又是你哥哥申生的外祖父,肯定會接納我們。再說,齊國的相國管仲去世了,齊國需要人才,或許我們能憑自己的微薄之力為齊國出一點力呢?不如到齊國去。
重耳出逃時并沒帶太多東西,現在連吃飯都成了問題。在衛國境內的五鹿,終于看到了一個耕地的農夫。重耳不顧公子的身份,上前討些食物充饑。那農夫聽說是逃亡的公子,向他吐了口口水,在地上抓了塊土遞給他。重耳再有修養,也被氣得三魂出竅,綰袖子要找農夫拼命。狐偃及時阻攔了,笑著對重耳說:這是上天的恩賜啊!百姓給你土塊,預示著你將擁有土地,擁有土地就擁有國家。重耳聽了,恭敬地接過土塊,向農夫表示感謝,并將土塊揣在懷中。
那時雖然沒有微博,但經過百姓的口頭轉發,天下人都知道公子重耳是有德之人。狐偃也借此向重耳講授一個道理:所謂仁德,就是別人不經意的小事被你發現了它的意義。不斷積累這些小事,就會積累民心。得民心者,得天下。
齊桓公已經老了,特別是管仲的離世使他很傷心,已經沒有了往日的風采。不過,當時的齊國仍然是強國,晉惠公膽子再大也不敢派人來追殺重耳。
重耳有房住,有車坐,有美食享用,有美女在懷,就樂不思晉了。細想想,這也是人之常情。當時的重耳已年過五十,頭發都白了一小半,又有差點被餓死的經歷,不想再折騰了。漸漸地,他開始疏遠狐偃等隨從,脾氣變得暴躁。
狐偃、趙衰等人無可奈何。本來,狐偃還以為他們這一班人馬會在齊國有點作用,至少也會搞到工作。然而,管仲死后的齊國,奸臣當道,妒賢嫉能,就連齊國的賢士都不得到重用,何況他們這些逃亡的外國人?趙衰在狄國時結婚,如今拋妻別子跟著重耳,重耳還只知享樂,看不到一點前途,心中憂郁。狐偃就勸趙衰說:當初我們既然選擇了這條路,就沒有什么可后悔的。我看齊國并非當初聽聞的那樣重視人才,主要是管仲死了。看來一個國家得靠有才能的人。你比我有才華,將來也可以成為管仲。趙衰知道狐偃是在安慰他,苦笑道:先生的才華我是知道的,若是公子能夠振作起來,或許你還可以當晉國的管仲,不過現在看來希望渺茫啊。
狐偃也暗自嘆息。在那種進退不得的情況下,他也一籌莫展。
過了幾年,齊桓公死了,國內一片混亂。狐偃感覺再呆下去恐怕有性命之憂,就找來趙衰,跑到野地里的桑樹下商量。狐偃認為,現在齊國五公子爭位,派系林立,奸臣當道,是個是非之地,趁早離開為好。趙衰也同意,但他覺得公子重耳已經養得膘肥肉滿,又舍不得美女齊姜,恐怕他會不答應。狐偃說再不走,人心都離散了,你數數一起來的人還有幾個?二人最終決定:如果重耳不走,就設法綁架他離開。
于是實計將重耳灌醉,放上車,拉走。重耳醉后醒來,這支逃亡小分隊已離開齊國國都一百多里了。重耳發現自己躺在車上,立即喝止行進。當他問明因由后,立即發飆了,搶過魏犨的長矛就要殺狐偃。狐偃鎮定地站在那里,月光下銀色的胡須很晃眼。重耳想著這位勝過自己父親的舅父,終于把矛扔在地上,哭道:舅父啊,在齊國我們還有口飯吃,如今我們到哪里去呢?你總是說要開創偉業,可是你老得都快走不動了,我的身體也老了,難道還要做這個不切實際的夢嗎?
狐偃大聲說:齊太公在我這個年紀時還沒有出來輔佐周文王呢!你的身體沒有老,就是缺乏斗志!你看看身旁的臣子們吧,他們拋妻別子跟著你,從來都沒有動過拋棄你的念頭,你卻成天享樂,對得起他們嗎?就連你的夫人齊姜都能深明大義,你難道忘記了這些年的恥辱,不想復國了嗎?
重耳放聲大哭:我哪一天不想復國呢?可是夷吾已經占了君位,四處追殺我,天下之大,已無半寸容身之地!要做晉國國君,當年里克派外公來找我時,是最好的時機,你卻認為還不是時候!難道等我死了才是時候嗎?
狐偃耐心地說:你認為當時回國就能夠坐穩國君之位嗎?當初申生、你、夷吾兄弟三個都有賢名,可是夷吾回國后弄到今天這步田地,也是情勢所迫,你認為當初回國就一定比你的弟弟做得更好嗎?寶劍是經過無數次熔煉才有無堅不摧的鋒芒,仁德之君也必須經過長期的磨礪才能夠洞悉治理天下的玄機。
晉國的臣民們心頭有桿秤,忠勇仁義的臣民從未忘記你。你現在不振作,就會傷天下人的心,也將辜負愛你懂你的齊姜夫人。現在夷吾雖然在國君的位子上,但他無信、無禮、不仁、不義,輔佐他的智者必然會逐漸離散。我們流亡在外,是吃了很多苦,但有哪位國君能夠像我們一樣用自己的雙腿丈量土地和用自己的雙眼觀察各國的實情呢?你為何只想著吃苦而沒想到苦難帶給我們的無限財富呢?待將來我們有機會回國,那么我們將戰無不勝,成就齊桓公那樣的霸業!
狐偃的這番演說,不僅對公子重耳,而且對在場的每一位追隨者都起了極大的鼓舞作用。應該說,這個在荒野中召開的會議類似遵義會議,明確了奮斗目標,提振了士氣。重耳當即向舅父道歉,說今后無論遇到何種困難,都要與大家一起勇敢面對。于是,一行人護著重耳車駕勝利大逃亡,不日到了曹國境內。
重耳與眾人,歷盡艱辛,投奔遙遠的楚國。
楚國是南方大國,國君楚成王雄才大略,以貴賓之禮接待了重耳一行,并常與重耳行獵飲酒,縱論天下大勢。狐偃不止一次提醒重耳,楚成王是一頭猛虎,與虎為伴要盡量小心。果然,有一次,楚成王在席間半開玩笑地說:公子要是歸國做了國君,將如何報答我呢?重耳趕忙回答說:像我這樣落魄的人,是不可能做國君了。楚成王非要逼他回答。重耳不得已才說:如果我能回國當國君,一定要與強大的楚國世代交好,報答大王的恩德。楚成王步步緊逼:要是楚晉兩國發生戰爭呢?重耳只得說:那我一定退避三舍(一舍為三十里)以讓大王。
楚國的大臣子玉聽了,認為重耳口氣太大,將來是個禍患,不如趁早把他殺死。楚成王猶豫再三,認為重耳并沒有什么過錯,流亡多年仍然保持了大國公子應有的風度,殺了他會讓天下人說楚國不仁。
回頭再說晉國。晉惠公因害怕秦國再來攻打晉國,把兒子姬圉派到秦國做人質。秦穆公把女兒懷嬴嫁予公子圉,為將來女婿回國登位打牢基礎。公子圉是個投機倒把的人,后來接到父親病重的密報,擔心其他的兄弟搶了太子之位,就把老婆扔在秦國,自個兒化裝成小販趕搭末班船逃回晉國去了。
秦穆公十分生氣。狐偃得知這個消息,找重耳商量,認為楚國離晉國遠,秦國離晉國近,要想奪回國君之位,除了國內臣民的支持,還要有強秦的支持才行。當年晉獻公病亡時秦穆公曾派公子縶到狄國試探,那時的時機不成熟,現在的時機成熟了。于是重耳讓狐偃以自己的名義寫了一封密信給秦穆公,言辭懇切地表明仰慕秦國,想到秦國接受秦公的教誨。秦穆公這只老狐貍眉頭一皺,計上心來,就派公孫枝帶人馬到楚國隆重迎接公子重耳。
這是公子重耳流亡以來,第一個派兵接他的國家,而且是個大國。這一切都是狐偃的策劃,因為他吃準了秦穆公深恨夷吾父子、要以公子重耳制衡晉國的心理。他對重耳說:這是咱們的最后一站了。
到了秦國,無論秦國怎么安排,我們都要與秦國結盟,才能有勝算。重耳不解。狐偃說:當初秦公派公子縶試探你,但你不是秦國唯一的選擇,因為還有奚齊、卓子和夷吾。當年我們沒有投秦國,是因為秦公一手扶持了夷吾并降服夷吾,還把女兒嫁給公子圉。如今公子圉背叛秦國,秦公已深恨夷吾父子,只有扶持你才能解他心頭之恨。請記住:一個人只有在沒有選擇的時候,才會傾盡全力!
于是公子重耳隨公孫枝到秦國。秦穆公大喜,就把公子圉的遺婦懷嬴嫁給重耳為妻。重耳當時老大不愿意,因為這是侄媳婦兒,有亂倫之嫌。關鍵時刻,狐偃勸重耳不要因小節而壞了大事。重耳只得半推半就。秦穆公也有些過意不去,就將懷嬴改名文嬴,又找了四個宗室美女一同嫁給重耳作為“補償”。重耳照單全收。那時的重耳雖然年及六旬,但多年的流浪使他保持了良好的體形,居然讓文嬴懷上了。
晉惠公死后,公子圉繼位,是為晉懷公。畢竟是嘴上無毛,辦事不牢。剛當上君主,就聽信郤芮的主意,著手剪除重耳的羽翼,下令跟隨重耳的臣子們限期歸國,首先針對的就是狐偃、狐毛倆兄弟。狐偃豈能前功盡棄?晉懷公就把九十多歲的狐突逼死了。
狐偃強忍悲痛,決心助重耳登位以報國恨家仇。經過一年的運作,晉國內部對晉懷公已經忍無可忍,許多士大夫都紛紛表示要效忠重耳,把晉懷公趕下去;秦穆公也明確表態支持重耳回國擔當國君大任。于是,在公元前636年,秦國派重兵護送公子重耳歸國,受到臣民的歡迎,是為晉文公。晉懷公嚇得趕緊逃跑,被重耳派出的大力士擊殺。郤芮等人也被誅殺。至此,公子重耳流亡十九年的生涯宣告結束。
晉文公登位后,任命狐偃為國卿(首席執政官)主持朝政,趙衰輔助。狐偃上任后的第一個提案,就是要仿效管仲,首先安內。安內就要制定新的國家政策,建立迅速恢復生產的新制度。這些都是牛人該做的事,無須細說,大體上沒有什么創新,還是輕征薄斂、任人唯賢那一套。但正是這套新政,使晉國迅速恢復了生產力,很快就煥發出生機,進入強國之列。
晉文公稱霸后,對這個太精明的舅舅有所提防,不過聰明的狐偃豈能看不穿這個他一手帶出來的外甥?在晚年總是表現出貪婪的樣子,不斷為子孫求官求位,逐漸淡出政壇,所以能夠活到八十六歲去世。幫助王侯成就霸業且自身安然無恙,恐怕也是歷代高參們的至高追求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