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皓是吳大帝孫權的孫子,廢太子孫和的兒子。孫權在東吳執政50多年,稱帝30年,67歲時駕崩。赤烏十三年(250),孫權廢太子孫和,殺魯王霸,立7歲的小兒子孫亮為太子。
兩年后孫權死,孫亮即位,政權落到權臣孫峻手中。6年后,孫峻廢孫亮,改立孫休為帝。孫休封孫皓為烏程侯,并遣他去藩國就任。
孫休也只當了6年皇帝,永安七年(264)去世的時候,孫峻已死,立誰為帝成為一個問題。因為孫休是孫峻立的,多數大臣心里并不服氣,并不想讓他的兒子繼位。
左典軍萬彧以前做過烏程令,與孫皓私交很好,他稱贊孫皓才識明斷,而且勤奮好學,屢次對丞相濮陽興和左將軍張布提起孫皓。二人計議認為當下正是多事之秋,太子幼弱恐怕難以保國,不如迎立孫皓,便勸皇后朱氏以孫皓為嗣,朱皇后說,我是一個婦人,哪里知道社稷之慮,只要吳國無損,宗廟有倚靠就行了。
于是朝臣迎立孫皓為吳主,當時他23歲。
孫皓即位不久,便下詔開倉濟貧,遣散宮女嫁給民間的光棍,宮苑里的禽獸都放歸野地。當時朝野都稱他為明主。但是過了沒多久,仇恨的種子就在他內心里發芽了。
他嗣位后,照例應尊孫休的皇后朱氏為太后,群臣也已將太后璽綬準備好了送入宮里。不料孫皓貶稱朱氏為景皇后,卻謚他的父親孫和為文皇帝,尊其母何姬為太后。
孫皓改革了一陣,發現改不下去,于是心灰意懶,整天沉湎在酒色中,朝廷上下都對他很失望。
過河拆橋的他,把擁立他的恩人全部殺光,帝位算是坐穩了。
孫皓剛即位的時候,并不是不想好好干,但很快就發現,雖然當了皇帝,但他很難有所作為,原因其實很簡單,是由江東的家族勢力形成的兩大集團決定的。
江東集團和江北集團有個很明顯的差別:前者一般都不大愿意去江北打仗,對擴張吳國版圖沒什么興趣,顯得胸無大志,一副呆在老家混吃等死的樣子。江北集團則更加熱衷于戰爭,當年赤壁之戰時堅決要求抵抗曹操的,大部分都是江北集團成員。
江北集團初期雖有政治地位上的優勢,但這種優勢地位很不牢固,他們沒能在江東真正扎下自己勢力的根基。隨著時間推移,這幫強龍慢慢就被地頭蛇排擠到一邊。
到孫皓時代,能做到三公位置的基本都出身于江東豪族,江北集團差不多被排擠干凈。江東豪族把持了高級職位,比如顧氏家族里的顧雍,一口氣干了18年的丞相。又比如陸氏家族從陸遜開始,長期控制了東吳精銳部隊的軍事指揮權,對東吳的影響舉足輕重。
孫皓雖是皇帝,但無力對抗整個江東集團,無法按照自己的意圖改變這個帝國。所以他的改革注定要失敗,他能做的事,除了吃喝玩樂,也就沒什么了。
孫皓坐穩了帝位之后,首先想打擊的,就是江東集團中的豪強勢力,首先拿來開刀的是侍中韋昭。韋昭是東吳的名臣,負責修撰國史。他因為不肯為孫皓父親廢太子做紀,得罪了孫皓,聽說他不大肯喝酒,就想了個通過喝酒來殺他的辦法。
孫皓制定出喝酒的政策:一是他舉辦宴會,群臣必須參加,誰不參加就殺誰。參加了之后,必須喝酒,誰不喝殺誰。喝還不能喝醉,誰喝醉了殺誰。就這三條,就可以把他想殺的人都殺光。大臣們每當赴宴之前,都和家人訣別,因為去了不知道還能不能回來。
酒量很小的韋昭,很快就在宴會上被抓到辮子,被下了大獄。韋昭這下害了怕,不牛了,托人給孫皓獻上自己寫的書。孫皓嫌書太舊,看上去有污痕,更加生氣。
韋昭回答說,他寫書的時候害怕里面有謬誤的地方,就不停地翻讀校對,不小心把書弄臟了。“如今后悔恐慌,我在這里給您磕頭五百下,再自己痛打自己的手,希望陛下能原諒。”孫皓會原諒他嗎?當然是把他殺了。
還有一次在宴會后常侍王蕃醉倒在大殿上,孫皓便將不省人事的王蕃殺了。
大司農樓玄和中書令賀邵兩個人路上相遇,彼此湊到耳朵邊說悄悄話,而且居然還狗膽包天,放聲大笑,孫皓認為他們一定在說自己的壞話,將樓玄流放到越南,又給越南將領張奕下令,讓他暗中處死樓玄。
張奕不忍心殺他,不久張奕暴病而死,樓玄治喪的時候發現了孫皓要殺他的密令,回家就自殺了。賀邵的命運比樓玄更糟。賀邵后來中了風,不能說話。孫皓認為他是在搞鬼,裝啞巴,派人拷打他,賀邵給打得慘叫,還是說不出話來,孫皓認為他堅不吐實,實在太可惡了,就干脆把他的腦袋用鋸子鋸了下來。
會稽太守車浚為人清廉正直,有一年會稽郡發生旱災,百姓無力交納資糧,車浚上表請求賑貸。孫皓說車浚想樹私恩,派人割下了他的頭。尚書熊睦見孫皓酷虐便婉轉地勸諫,孫皓派人用刀環撞殺了他,死后體無完膚。
孫皓的愛妾指使近侍到集市上搶奪百姓的財物,司市中郎將陳聲以前是孫皓的幸臣,他倚恃孫皓的寵遇,將搶奪財物的人繩之以法。愛妾向孫皓訴怨,孫皓大怒,假借其他事端逮捕了陳聲,命武士用燒紅的大鋸鋸斷陳聲的頭,將尸體投到四望臺下。
孫皓喜歡殺人,而且還追求殺得有創意,特別喜歡使用希奇古怪的刑罰:比如把人整個臉都剝下來,或者把人的眼睛給鑿出來。
除了殺人取樂,孫皓也玩女人。他派遣黃門遍行州郡挑選美女給他享用,大臣的女兒必須每年報一次,年紀到了十五六的先讓他檢閱,看不中的才允許出嫁。
遷都失敗
孫皓即位之初就想遷都武昌(今湖北鄂州),建業(今江蘇南京)已經成為豪族的大本營,而且離吳郡豪族的根據地太近。遷都遭到了大臣們的一致反對,有人激動地表白說自己和武昌不共戴天:寧可喝建業的水,不吃武昌的魚;寧可在建業死,不愿去武昌活。
很快,建業發生了一次叛變。意識到危險的孫皓,不得不重新把首都搬回了建業。
遷都回建業后,孫皓更加自暴自棄,大造新宮——昭明宮,供自己與后妃淫樂,二千石以下的官員都必須進山里監督工役伐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