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識??:
在羅馬的統治逐漸衰敗時,高盧北部靠近日耳曼地區興起了一群法蘭克人的部落。其中分為兩只最為強大的法蘭克人部族。而沿北海居住的濱海法蘭克人,在克洛維的帶領下推翻了羅馬的統治首先建立了法蘭克的第一個王朝——墨洛溫王朝。但由于他死后使用了“分封制”導致王朝再次進入了四分五裂的狀態,各種繼承人又不爭氣。而這恰好給了朝臣宮相獨攬大權的機會。終于在經過鐵錘查理和矮子丕平的共同努力下,使他們這一支濱河(萊茵河)的法蘭克人部族成為了加洛林王朝的開創者。而錦上添花的是,矮子丕平生出了一個有軍事和政治天賦的兒子,查理大帝。在查理大帝的統治期間,加洛林王朝掌握了西歐的霸主地位。
加洛林王朝的要點
1??查理大帝
2??查理曼帝國的盛極而衰
3??凡爾登條約
1??查理大帝
??前情提要
“鐵錘查理”:雖然是墨洛溫王朝宮相,卻奠定了加洛林王朝的統治基礎(丕平二世的兒子,715年繼任宮相后建立起一支由自由農民組成的強大步兵,先后擊敗各地的割據勢力和地方貴族的叛亂,重新統一了法蘭克王國,并成為國家實際統治者。)
矮子丕平的篡位,丕平三世正式廢掉墨洛溫王朝的國王,并建立加洛林王朝。(丕平三世得到了羅馬教會的支持,并演了一出“在貴族擁戴下做皇帝”的加冕禮,并在稱帝后將意大利中部地區劃給教皇作為對教皇的回報,這時的教皇是:司提反二世)
加洛林王朝名字的由來:丕平家族喜歡用加洛爾作為家族成員名字,加洛爾在拉丁文中就是查理。
丕平三世再次犯了分封的錯誤,將王國分為兩半。北部:大兒子查理統治南部:小兒子卡洛曼查理與卡洛曼差點因為正統地位兵戎相見,771年卡洛曼去世而消解。卡洛曼的領土歸查理所有
??對應中國歷史:唐朝(618-907)
??英明的查理大帝(Charlemagne、Carolus Magnus公元742---814年)
查理繼位后,開啟了新的一輪對外擴張,最終成為了歐洲大陸上的強大帝國。
他在位的44年期間,發動過對倫巴德人、撒拉森人、薩克森人等的大大小小55場戰爭,控制了大半個歐洲的版圖,并在天使的指引下挑起了保衛基督世界的重任。
鼎盛時期的加洛林王朝,其疆域幾乎覆蓋了除了意大利部分地區和西班牙之外的整個西歐,完全可以和當時不可一世的羅馬帝國相媲美。
在整個統治期間,查理曼一直堅持與羅馬教皇保持密切的政治聯盟。但是在查理曼在世期間,人們顯然可以看出,總是處于支配地位的伙伴是查理曼而不是教皇。
秘?小貼士:加洛林王朝依舊是法蘭克人的帝國。與之前墨洛溫王朝的區別是
墨洛溫王朝:是來自濱海的法蘭克人的統治,
加洛林王朝:是來自濱河的法蘭克人的統治
(在公元5世紀初,法蘭克部落中有兩個強大的部落來到了高盧。其中一個部落居住在萊茵河下流中段的河岸附近,因此被成為濱河的法蘭克人。另一個部落在進入高盧后,繼續沿萊茵河西行,最終來到北海沿岸地區,所以被稱為濱海的法蘭克人。萊茵河邊:濱河法蘭克人/北海邊:濱海法蘭克人)
??查理稱帝
隨著王朝實力的不斷擴張,查理本人也有著強烈的稱帝意愿,朝廷機構也對此大力宣傳與暗示
當時羅馬教皇利奧三世的奉承與支持,并想以此與查理結盟。
利奧三世三次對外宣布查理應該成為羅馬帝國的皇帝,這引起了羅馬貴族的不滿并以通奸的罪名將他監禁。查理沒有辜負他的“好基友”利奧三世,不僅幫助他洗脫罪名,還幫他鞏固了在羅馬教廷的地位。
又演了一出戲:查理曼統治的高峰的著名事件發生于800年圣誕節發生在羅馬。這一天,教皇利奧三世把一頂皇冠戴在查爾曼的頭上,宣布他為羅馬人的皇帝。從主要方面來講,這意味著在三個多世紀前被毀滅的西羅馬帝國正在復辟,查理曼現在是奧古斯都·凱撒的合法繼承人。
查理曼帝國并非羅馬帝國,而只是其輝煌的延續。第一,這兩大帝國所統治的范圍大不相同。查理曼帝國在鼎盛時期也大約只有西羅馬帝國的一半大。兩大帝國先后統治過的相同地區包括比利時、法國、瑞士和意大利北部。但是英國、西班牙、意大利南部和非洲北部——共同構成了羅馬帝國的一部分——都不在查理曼的控制之下;而德國——構成了他的領土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卻從未在羅馬人的統治之下。第二,查理曼無論從哪方面來看,從血統、外貌和教養來看都不是羅馬人。法蘭克人是一個條頓部落,查理曼的母語是一種古日爾曼方言,雖然他學會了講拉丁語。查理曼一生的大部分時間住在歐洲北部,特別是住在德國。他只對意大利做過四次訪問。他的帝國的首都不是羅馬而是亞琛,位于今日的西德,距荷蘭和比利時的邊界不遠。
秘?小貼士 :查理大帝在撲克牌里為紅桃K
2??查理曼帝國的盛極而衰
查爾曼雖然強大,但是他的后代們并不是向他一樣擁有政治和軍事才能的統治者。而查理大帝統治的疆域雖然廣闊,但并不穩定。
查理大帝的后代們
虔誠者路易(公元813年-814年間)公元817年-833年間,與其子羅馬皇帝羅塞爾一世共治直到被公元833年的蘇瓦松帝國民眾會議廢黜。
查理曼大帝死后,留下了四位合法繼承人。而軟弱親和的路易因其在位時就已經很難把握朝政,為后來加洛林王朝的分裂打下了伏筆。
3??凡爾登條約Treaty of Verdun
影響歐洲版圖的凡爾登條約:后來的法國、德國和意大利疆域的基礎
840年,虔誠者路易離世,他的三個兒子迫不及待的將瓜分加洛林王朝的野心擺到臺面、840年,路易的三個兒子將版圖分為了三塊:- 禿頭查理:西法蘭克王國,位于埃斯科河、馬斯河、索恩河、羅納河以西的大片領土- 日耳曼人路易:東法蘭克王國,萊茵河與易北河之間移動的大片土地- 羅泰爾:中法蘭克王國,位于東西法蘭克王國之間的土地。
中法蘭克王國在東西法蘭克王國的中間地帶,也成了不斷被侵犯和瓜分的對象
后來的繼位者也都將國家治理的一塌糊涂:禿頭查理,結巴路易,昏庸者查理三世等。
即使帝國有再次統一的機會,但是這時已沒有了統一的領袖。于是只有了曇花一現的統一。日爾曼人路易之子胖子查理,作為一個庸人,由于機緣湊巧,他曾經一度統治了他的曾祖查理大帝所曾經統治過的所有疆土。在881年,他由教皇若望八世加冕為“羅馬人民的皇帝”。但是皇帝的稱號并不能掩蓋他的無能,他既沒有魅力,又沒有手腕,更加沒有實力。他的帝國只是建立在紙面上的空中樓閣。僅僅6年之后,他就被他的侄子克恩滕公爵阿努爾夫廢黜并取代。
加洛林王朝不斷分裂與衰敗,最終被卡佩王朝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