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350年,漢人冉閔滅后趙。關中再度陷入混戰局面。同年,氐人苻洪及其子苻健占據關中,氐人紛起響應。公元352年,苻健稱帝,國號秦。歷史上稱之為前秦。此時北方的局面從匈奴人的前趙和羯人的后趙之間的對峙,演化為氐人的前秦與慕容鮮卑的前燕之間的對峙。
公元357年,苻堅政變登位,重用漢人王猛。當年桓溫北伐,駐軍灞上時,王猛曾與桓溫面談。后來桓溫撤走,很希望王猛能與自己共謀大業。“猛還山咨師,師曰:'卿與桓溫豈并世哉!在此自可富貴,何為遠乎!’猛乃止。”老師不愧是老師,識得王猛濟世之才。范文瀾認為王猛“在將相群中也是第一流的將相”。柏楊先生更是認為王猛乃超越諸葛亮的人。桓溫如曹孟德般梟雄,輔佐他,徒留罵名,性價比確實不高。王猛幫助苻堅奪得帝位后,采取政治改革,加強中央集權,抑制貴族勢力發展來強化中央力量,并興修關中水利,前秦國力逐漸增強。
白馬藏人,傳為氐人后代。
公元369年,天下名將慕容垂在枋頭之戰中痛擊北伐的桓溫,為前燕立下赫赫戰功。可惜這位名將卻始終受到兄長景昭帝慕容俊、叔父慕容評的嫉恨,最終舉家出逃前秦。苻堅大喜過望,厚待慕容垂一族。王猛卻認為,慕容垂“人之杰也。蛟龍猛獸,非可馴之物,不如除之。”苻堅不聽。失去慕容垂的前燕很快就被前秦消滅,苻堅俘獲了大量鮮卑皇族。這些喪家之犬,苻堅非但沒有誅殺,甚至還賜予高官厚祿,企圖以此感化他們。與匈奴、羯的殘暴不同,氐、羌兩族漢化程度較高,民族性格溫和。苻堅的寬仁是一把雙刃劍,既幫助他一統北方,卻也埋下了深深的隱患。
淝水之戰后,慕容垂回歸前燕故地,招攬鮮卑舊部,復國后燕。之前國破被俘的慕容宗室紛紛躍馬披甲,慕容泓、慕容沖建立西燕。拓跋鮮卑建立代,后改國號魏,史稱北魏。羌人姚萇(chang2)在關中羌人的擁立下建立后秦。慕容垂是降將,慕容泓是苻堅的俘虜,甚至有傳說十六國第一美男子慕容沖一度是苻堅的孌童。姚萇先降前秦,后效力苻堅。在苻堅不聽王猛臨終前的囑托,大舉進兵東晉時,姚萇被封為龍驤將軍。苻堅對其說:“昔朕以龍驤建業,未嘗輕以授人,卿其勉之!”苻堅政變稱帝前也曾官封龍驤將軍,可見其對姚萇的喜愛與信任。淝水大戰,苻堅兵潰千里。逃回長安企圖力挽危局的苻堅發現,他一向恩待有加的異族首領們紛紛叛變。窮途末路的苻堅被姚萇圍困于新平佛寺(今陜西省彬縣南靜光寺)內。姚萇向苻堅索要傳國玉璽,甚至要他禪讓給自己。苻堅痛罵道:“五胡次序,無汝羌名。違天不祥,其能久乎!”、“禪代者,圣賢之事。姚萇叛賊,奈何擬之古人!”最后,一代雄主苻堅大帝被姚萇縊殺,令人扼腕。
北方經歷了苻堅時期短暫的一統后,再度演化為慕容鮮卑的后燕與拓跋鮮卑的北魏之間的對峙。后燕的建立者慕容垂堪稱十六國第一戰神,一生百戰百勝。公元383年,淝水之戰中前秦大敗,慕容垂統帥的三萬軍隊成為前秦百萬敗軍浪潮中的中流砥柱,護送苻堅北返長安。次年,時年58歲的慕容垂復國成功,建立后燕。公元392年,66歲的慕容垂平定活躍在河南地區的翟魏政權。1年后他又率軍消滅割據山西的西燕政權。
倘若苻堅和王猛泉下相見,苻堅一定愧疚得無地自容。王猛苦諫苻堅誅殺慕容垂一族,苻堅不聽;王猛臨終前囑托苻堅萬不可南犯東晉,苻堅還是不聽。不過王猛還是使了一招“金刀計”,讓慕容垂痛失愛子慕容令。慕容令死后,慕容垂的太子慕容寶才智平庸,難堪大任,在參合陂(bei1)之戰中慘敗給拓跋珪,將北方霸權拱手相讓北魏。
參合陂之戰前,后燕在北方如日中天。慕容垂起先扶植拓跋鮮卑,以作為其控扼塞北諸部的附屬之國。后燕和北魏一度互通姻親,關系甚密。然而,隨著西燕的滅亡,逐漸強大的北魏感到唇亡齒寒。公元395年,拓跋珪進犯后燕邊塞。慕容垂身染重病,本想隱忍暫息烽火。但在慕容寶等人的慫恿下,同年五月慕容垂派慕容寶統兵八萬伐魏。燕魏兩軍對峙黃河。拓跋珪采取游擊戰術,封鎖慕容寶的情報。十月底,被慕容垂已經駕崩的謠言攪得心神不寧的慕容寶開始撤退。十一月初,黃河冰封,拓跋珪率兩萬北魏大軍趁機輕裝追擊,在參合陂圍住數萬燕軍。軍心渙散的后燕大軍毫無抵抗之力,束手就擒,僅有小部分人逃脫。拓跋珪留下部分有用之才,將其他官員都遣送回后燕,剩下的后燕士兵均慘遭坑殺,史稱參合陂之戰。
參合陂之戰后,后燕舉國震驚。70歲的慕容垂怒發沖冠,領兵復仇北魏。恢復主心骨的后燕軍隊打得拓跋珪手足無措。慕容垂行軍至參合陂時,芳草萋萋卻涼風瑟瑟,遍地白骨無人收。當時整個慕容鮮卑的族群人數也就幾十萬人,幾萬的燕軍被坑殺,與這一支燕軍或多或少都是沾親帶故。軍士們祭奠著自己的親人,紛紛放聲慟哭。在戰場上一生無敵的慕容垂又痛又愧,吐血病發。過了不久,慕容垂死在軍旅之中。
參合陂古戰場遺跡
慕容垂死后,后燕很快就分崩離析,后來分裂成北燕和南燕兩個國家。公元410年,東晉劉裕滅南燕。公元417年,劉裕大軍破潼關滅后秦。公元431年,北魏太武帝拓跋燾滅赫連氏的大夏。公元432年,北魏滅北燕。公元439年, 北魏滅北涼,拓跋燾統一北方,正式拉開了南北朝(公元420年到公元589年)的大幕。
五胡十六國政權示意圖,放大可看。
五胡十六國從公元三世紀初開始,一直持續近一個半世紀。北魏史學家崔鴻以其中主要的十六個國家撰寫了《十六國春秋》(五涼、四燕、三秦、二趙、一成、一夏),于是后世史學家稱這時期為“五胡十六國”。實際上這一時期國家數目多于十六。除了五涼(在涼州,今天甘肅一帶建立的前涼[為前秦所滅]、南涼[為西秦所滅]、北涼[為北魏所滅]、西涼[為北涼所滅]、后涼[為后秦所滅])四燕(前燕[為前秦所滅]、后燕[為北魏所滅,分為北燕和南燕]、北燕[為北魏所滅]、南燕[為東晉所滅])三秦(前秦[為后秦所滅]、后秦[為東晉所滅]、西秦[為夏所滅])兩趙(前趙[為后趙所滅]、后趙[為冉魏所滅])一夏[為北魏所滅]加成漢[為東晉所滅]等十六國之外,還有冉魏、代(北魏的前身)、西燕、西蜀、翟魏等國家。
公元三世紀時的漢人數量約為3000萬人,游牧民族由于受限于自然條件,人口小于漢人一個數量級。因此,全民皆兵的游牧民族雖然戰斗力強于同等數量的漢人,但一旦遭遇毀滅性打擊,想在亂世中恢復元氣難度極大。在統治技巧上,依靠暴力掠奪的游牧民族明顯不如漢文明。前秦的苻堅和北魏的拓跋燾都通過重用漢臣等方式學習漢文明。魏孝文帝拓跋宏更是穿漢服、說漢話、改漢姓,將鮮卑族的血液與漢人融合在一起,為后來偉大的盛唐文明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最為混亂復雜的東晉十六國結束了,接下來是南北朝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