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東地區簡介 來自歷史漫談 00:00 00:43
圖注:中東地區的大致范圍包括:西亞大部與北非的埃及。其中,除土耳其、伊朗、格魯吉亞、阿塞拜疆、亞美尼亞和塞浦路斯以及以色列以外,其余國家均屬于阿拉伯國家。另外,除格魯吉亞、阿塞拜疆和亞美尼亞以及塞浦路斯屬于東正教,而以色列屬于猶太教外,其余國家均信奉伊斯蘭教。
中東地區其得名源自距離西方國家處于適中的位置,又偏于東面的說法。實際上,就地緣角度上看,中東地區是連接歐亞非三塊大陸的交匯處。是溝通三塊大陸進行陸路與海路聯系的橋梁。當然,這一區域,也是阿拉伯人、波斯人,土耳其人等伊斯蘭化民族的世代居住與發展的地區;故稱其為伊斯蘭文明的故里,或伊斯蘭世界的中心。由于中東地區的特殊地緣環境,因此,決定了它必然是一個各大文明碰撞與交融的地帶。
中東地區在傳播東西方文明精髓的過程中,維系著天然的文明紐帶作用。作為古絲綢之路的中轉站和商貿集散地之一,其將讓西方世界驚嘆的東方中國文明傳入歐洲。同時,又帶動了西方國家從古老且愚昧的中世紀走向新的歷史時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另外,還把西方近代先進的人文主義思想和啟蒙主義思想傳入中國,并促進了西學東漸。可以說,中東地區利用古絲綢之路的溝通作用,成為了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橋梁。
大體上看,中東地區的古代文明,呈現以下的幾個特點:(1)區域性特征比較明顯。例如:古埃及文明,是處于一個特定的河流三角洲環境下,發展的文明;地域性的痕跡也相對濃厚。埃及眼鏡蛇比較常見,故,埃及法老的王冠上也會出現眼鏡蛇配飾。(2)開放性與封閉性并存。例如:伊朗高原具有海拔地勢高,山高林密且交通閉塞的特征,雖然,曾經與兩河流域爭奪勢力的埃蘭王國一度強盛一時,但是,其也一直被兩河流域諸國勢力始終壓縮在伊朗高原與胡齊斯坦一帶,成為邊緣性的國家。而美索不達米亞文明,是處在兩條河流所沖積的開闊平原上出現的特定文明形態,由于四周沒有山脈隔絕,因此,四周相對開放,文明的興衰頻率也相對比較高。(3)具有交融與互動性。例如:波斯阿契美尼亞王朝,起初在文字使用上,還是引用了大量的兩河流域文明的楔形文字;在長期與兩河流域諸國的交流與溝通過程中,也留下了兩河流域文明的某些印跡。根據以上三點特征,可以分析出,導致這三個特征的具體因素:(1)地形;(2)區域文化差異;(3)人口流動與文化交流。這三點原因是促進中東古代文明區由單一的文明系統轉變為由一個大的文明系統統一多個單一的文明子系統的情況。最終,促成了波斯帝國統一中東的局面。
目前,中東地區較為古老的文明中心主要有(1)兩河流域地區,即美索不達米亞文明地區。(2)尼羅河流域地區,即埃及文明圈;(3)伊朗高原地區,即古波斯文化區。這三個文明區是中東地區文明的最初發源地,也是人類文明第一縷曙光普照的地區。當然,是中東地區最為古老的文明中心。當然,這三個文明區域,依托大河的沖積平原和高原得天獨厚的天然屏障,成為了事實上的受益者;自然,他們才是人類文明最初的助推動力。
從整個全局上看,中東地區還有三個小區域是連接兩河流域、尼羅河流域與伊朗高原文明區的紐帶。這三個小區域,雖然,發展得不如以上三個最古老文明區域,但是,在地區文明的交融中,也起到了關鍵的作用。即(1)安納托利亞文明區,(2)阿拉伯半島文明區,(3)黎凡特地區。這三個地區,總體而言,要比兩河流域、尼羅河流域和伊朗高原的文明要遜色一些。然而,他們的重要性也不能忽視。其中,黎凡特地區是連接尼羅河流域與兩河流域文明區的橋梁,它也是連接阿拉伯半島文明區(伊斯蘭宗教文明的發源地)與安納托利亞文明區(赫梯、呂底亞文明的發源地)的通道。這里,便曾誕生過著名的猶太文明(巴勒斯坦地區)和腓尼基文明(敘利亞和黎巴嫩所在地區)。這兩大文明,雖然,比不了輝煌燦爛的古埃及文明和古巴比倫文明以及古波斯文明,但是,其在世界歷史上的地位與作用仍舊不可小覷。仍然扮演著維系地區文明多樣化的角色,故,可稱中東地區為世界古代文明的最初寶庫。
根據上述觀點,可將中東地區的古代文明區域分為以下六大區域:(1)古美索不達米亞文明區、(2)古尼羅河流域文明區、(3)伊朗高原文明區、(4)黎凡特文明區、(5)安納托利亞文明區、(6)阿拉伯半島文明區。這六大中東古文明發源地,成為貫穿中東史發展脈絡的地域載體;也是締造中東文明遺產的精神脊梁。
掃 碼 可 關 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