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篇我們講述夏朝470年的歷史脈絡(以“夏商周斷代工程”確定的時間線為準)。進入夏朝,中國歷史就進入了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套路,就像太極雙魚圖一樣,循環不盡。但這并不是靜態的循環,每個朝代各為一個階段,如同人生,有低谷期,有輝煌時,不論前進還是倒退,都有各自的宿命和使命。類比于劉慈欣小說里的三體文明,每一次毀滅后都會發展到一個新的層次,每代文明注定毀滅,卻也肩負著向前發展、為下一代文明積累生產資料的使命。唯一不同的是,三體文明是勻速向前。
未上映的Three-Body劇照
我們先來看夏朝的簡歷。
名:夏
生卒年:前2070年——前1600年,國祚470年,歷17后
君主稱謂:在位時稱“后”,去世后稱“帝”
崇拜:太陽
尚色:青色
貨幣:貝幣
國姓:姒
知名國君:禹(本名姒文命)、姒啟、姒太康、后羿、姒少康、姒孔甲、桀(本名姒履癸)
知名方國:有扈氏、有窮氏、有虞氏、有仍氏、有鬲氏、斟鄩氏、有緡氏、有莘氏、商
核心疆域:中原地區,以河南為中心,西起山西南部,東至山東西部,南達湖北北部,北及河北南部。
通過這份簡歷,我們可以勾勒出夏朝的輪廓。夏朝君主在位時稱“后”,因此夏朝的氏稱也叫“夏后氏”;貝幣也就是貝殼制的貨幣;在夏朝核心統治區外有很多方國存在,方國是相對獨立于中央、優于部落的政治實體,所以夏朝的外部壓力還是蠻大的,這是“太陽不穩定”的原因之一。
夏朝核心疆域與周邊部落、方國
細心的朋友應該發現了國君里有一位叫做后羿,不姓姒。我們從小就聽過“后羿射日”的故事,還知道后羿的老婆叫嫦娥,是帝嚳的女兒,吃了王母娘娘的仙藥升天到了月球,傳聞她是玉帝的情人,天庭水軍元帥調戲了她因此被貶下凡間投到豬胎成為了豬八戒,呵呵,扯遠了。重點來了,為何他不姓姒也還是夏朝的國君?不是夏啟開始“家天下”嗎?那么我告訴大家,其實夏朝在傳到第5代君主的時候被后羿滅國了!后羿是方國有窮氏首領,這個后羿其實并不是“后羿射日”的后羿!!在他之后還有一位異姓君主,叫寒浞(zhuo,二聲),是后羿的家臣!!!
這情節是不是比較勁爆!其實我第一次知道這事的時候也覺得被毀了三觀。堯舜禹“禪讓”的故事是那么的完美,不是說好以德服人治天下嗎?才過了幾百年大家就道德淪喪開始火拼了?關于這一點,我個人揣測,只能說部落與部落、聯盟與聯盟、國與國、內部與外部的火拼一直存在,“禪讓”只是一件給普羅大眾看的美麗的外衣而已。試想,在那生產力低下、茹毛飲血、吃野菜、部落經常遷移、生產工具可以直接作為武器的社會狀態下,你是一位有100個族人的酋長,有一天你遇到一個有1000人的部落,再有一天你遇到一個有10000人的部落,你能單靠德行去征服比你強大的部落?能單靠德行去成為部落聯盟首領?不排除有這種可能,但這種可能性能有多大?德行良好的唐僧沒有暴力的孫悟空能那么順利那么快地取回真經?關于禪讓,大家可以參閱成書于戰國時代的《竹書紀年》,里面記載的歷史與成書于西漢的《史記》大相徑庭,很有顛覆性,引述如下:昔堯德衰,為舜所囚也…舜囚堯于平陽,取之帝位…舜放堯于平陽……
生存與腳下的土地
禹之時,執玉帛而朝者萬國;商湯之時三千;周武王時猶有千八百國;春秋之時國見于書者僅一百四十余,事可紀者僅十余國!最終統一于秦漢,可見融合程度之高!所以那時的禪讓只能說是世襲制的一種原始形式,君王的權威雖來自于個人的能力,但更需要各方國的擁戴。直到姒啟,他升級了這種朦朧的政治制度,確立了“世襲制”,明確君主只能來自于“夏后氏”,其他氏族就不要想君位了!大家肯定能想到,這一制度的改變肯定會引發其他利益體的暴亂反抗!
后人腦補的姒啟
所謂進入了“文明”,其實只是說社會進入了更高的發展層次,而人性,并沒變。只不過這個社會衍生出了很多制度禮儀來約束人的行為,使之符合情理。人之初,性本惡;人之初,本為獸;性本惡,才需要學習修行。
夏朝前5任國君依次是姒文命、姒啟、姒太康、姒中康、姒相。
姒文命,我們一般稱之為大禹,奠定了夏朝根基,就像后世曹操于魏國、司馬懿于西晉、宇文泰于北周、高歡于北齊一樣;
姒啟,正式稱后,改用國名“夏”為姓,因此一般稱之為夏啟或夏后啟,確定了世襲制,發動“甘之戰”打敗了反對世襲制的有扈氏,確定了夏朝的統治地位,但后期生活奢靡,其子武觀叛亂引發了政局動蕩,平定后病逝;
姒太康,啟之子,只顧游玩,不理政事,外出打獵時被東夷有窮氏首領后羿奪權,史稱“太康失國”(這其實是東夷與夏族在爭奪最高權力),后病逝;
姒中康,太康弟,后羿所立的傀儡,郁悶而死;
姒相,中康子,后羿所立傀儡,后被寒浞的兒子“澆”打敗自刎而死,留下遺腹子姒少康。
接下來就是后羿正式稱王。自驅逐了太康后,后羿忌憚夏族的實力,并沒有馬上稱王,而是攝政。后羿善射箭,本名羿,后是君主尊號。后羿也好游獵不理國事,最終被他的家臣寒浞篡位,并且寒浞還霸占了他的妻子,還生了兩個兒子,名豷(yi,四聲)和澆,這劇情是不是很狗血!
后羿射日概念圖
關于“后羿射日”的后羿,其實是幾百年前龍山文化期間堯時代的人物,也是精于箭術,當時善于射箭的人都叫“羿”。嫦娥確實是這個后羿的妻子,射下九日肯定是傳說了,不過有可能是打敗了九個(或多個)反抗堯統治的、崇拜太陽(或者崇拜鳥,太陽也叫金烏,金烏乃神鳥,東夷是鳥崇拜,且東夷靠海,日出之地)的部落。這個羿也不得善終,他是被他的徒弟用桃木殺死的,他的徒弟叫逢蒙,嫉妒師父的射術比自己高超而起了殺心,又是狗血的劇情!羿死后被封為宗布神,統領萬鬼。之所以說鬼怕桃木,就是因為羿是被逢蒙用桃木打死的。歷史用這兩個“羿”血淋淋的故事深刻地告訴我們:有野心的下屬,不好培養。
姒少康在忠于夏室的有仍氏和有虞氏的保護下長大,后來積蓄力量滅了寒浞,復國成功,后來又殺了澆,派兒子姒杼(zhu,四聲)滅了豷,史稱“少康中興”,這是一個勵志的故事!少康還有一個我們耳熟能詳的名字——杜康,沒錯,就是曹操詩里的“何以解憂,唯有杜康”的杜康。少康在有虞氏那里政治避難,做過廚師,做廚師時無意間發明了酒,因此也被尊為酒祖!
后人腦補的姒少康,應該再畫一只酒杯
少康之后的君主依次為姒杼、姒槐、姒芒、姒泄、姒不降、姒扃(jiong,一聲)、姒胤甲、姒孔甲、姒皋、姒發、姒履癸(音:呂鬼)。
姒杼在位時討伐了東夷,是夏朝最強盛的時代;
姒槐是姒杼的兒子,在位時東夷與夏和平共處;
姒芒是姒槐的兒子,姒泄是姒芒的兒子,這期間東夷逐漸同化于夏,姒泄開始向河南的西方擴張,對順從夏室的方國部落封土封號,這便是數世紀后分封制的起始;
姒不降是姒泄的兒子,他曾多次率兵征討西方的九苑部落;
姒扃是姒不降的弟弟,姒胤甲是姒扃的兒子,姒孔甲是姒不降的兒子,孔甲改變了夏禮中祭祀祖宗的傳統,開始恭順天帝。《史記·夏本紀》記述孔甲“好方鬼神,事淫亂”,不少方國部落開始對夏室產生了不滿,但夏室與東夷的關系仍然友好,關于孔甲還有一個比較有名的故事叫“孔甲好龍”;
姒皋是孔甲的兒子,姒發是皋的兒子,這期間方國部落與夏室的關系惡化,氏族內部的糾紛也激烈化。
姒履癸,夏桀
姒履癸是姒發的兒子,此時夏都應該就是二里頭遺址。前文說了,履癸就是“夏桀”! 履癸力氣大,善武,這時夏室與方國部落的關系已經破裂,因此履癸開始對不服從的方國部落武力征伐。我們都知道,在自身實力衰落的時候還連續大規模開戰是肯定會扯著蛋的,后世的商紂王也是如此。話說履癸在滅了有施氏后得到了一個美女(注意,一般有美女出現就會有壞事發生,這是中國歷史的套路,比如商紂王與妲己、周幽王與褒姒、夫差與西施、漢成帝與趙飛燕、唐玄宗與楊玉環、吳三桂與陳圓圓),這個美女是有施氏首領的女兒,名叫妺(mo,四聲)喜,她有個男朋友叫伊尹(重點來了啊朋友們),伊尹看到履癸霸占了自己的女朋友,很生氣,后果當然也是很嚴重滴,伊尹一氣之下投奔了子履,也就是東夷商族首領湯,然后輔佐商湯滅了夏桀報仇雪恨!這又是一個狗血的故事。不過大家看看樂一樂就行了,真實的情況肯定不是這樣簡單的。
商族在夏亂期間興旺起來,這引起了夏桀的注意,于是夏桀發兵打敗了商湯并將其囚禁于夏臺,隨后被釋放,然后商湯又卷土重來在鳴條打敗了夏桀,史稱“鳴條之戰”。這一戰導致了夏朝的滅亡,夏桀逃到南巢并老死于此地。大家發現沒有,600年后周滅商的套路和商滅夏的套路是一樣一樣的,商紂王首先拘禁了周文王,然后放之,然后周族卷土重來,牧野之戰后紂王自焚而死商朝滅亡。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關于這兩次大戰,其實不能說誰代表了正義,沒有正義,沒有誰該死,只是為了更好地生存。
鳴條之戰示意圖
夏朝這輪太陽就這么在不穩定中熄滅了,如果要說它的歷史使命,那應該就是步入文明、確定了世襲制、促進了民族融合、使華夏過渡到青銅時代。這里再說一下夏朝目前的缺憾——文字。我們知道漢字經歷的演變為:甲骨文、金文、篆書、隸書、草書、楷書、行書。甲骨文成熟于商朝,其實在甲骨文之前,還有很多類文字雛形,比如河南賈湖刻符(距今八千多年)、安徽雙墩刻符(距今七千多年)、陜西半坡陶符(距今六千多年)、江蘇青墩刻符(距今五千年)、浙江莊橋墳刻符(距今五千年)、山東骨刻文(距今四千多年)、山西陶寺朱文(距今四千多年)、河南夏代水書(距今四千年)等。還有說法是八卦就是古文的一種。傳說黃帝時期大臣倉頡開始造字,這比夏朝早了好幾個世紀。從邏輯上來說,甲骨文在商朝成熟,那么在商之前的夏肯定處于文字發育期,所以還是那句話,期待更多的考古發現,二里頭遺址只是夏朝期間的一個城池(都城)。
刻符的一種,妥妥的文字雛形,比古埃及象形文字強多了
夏朝雖然亡了,但商湯還是把夏族遺民遷移到今河南杞縣一帶,稱為杞國,延續了夏禮,不過后來杞國被廢了多次。周武王滅商后,又找到了夏禹后裔東樓公,延續杞國國祚,祭祀夏朝君主。直到東周春秋時代的公元前445年,杞國最終在楚惠王的進攻之下滅國,末代君主為杞簡公姒春。還有一種說法是夏桀的兒子獯鬻(xun一聲, yu四聲)在夏亡后帶著部分族人往北遷徙,后面發展成了游牧民族——匈奴,個人覺得對這一說法真不用懷疑,肯定是假的。
關于夏朝時外番的情況這里也說一下。此時古埃及處于中王國時期,金字塔早已建成;兩河流域處于烏爾第三王朝、古巴比倫時代;古印度在公元前1750年已經消亡;古希臘邁錫尼文明才剛剛萌芽;瑪雅人(印第安人)還在玩泥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