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阿拉伯共和國是1958年2月1日由埃及與敘利亞合組的泛伊斯蘭國家。
基本信息
中文名: 聯合阿拉伯共和國 國慶日: 1958年2月1日
反應
作為對阿拉伯聯合共和國的反應,1958年2月,伊拉克和約旦達成協議也要合并,組成阿拉伯聯邦。但是,由于同年伊拉克的王朝被推翻,這個計劃未能實現。美國派空軍入駐約旦,以防止約旦發生類似的政變。政變后的伊拉克卻拒絕加入阿拉伯聯合共和國。在黎巴嫩親西方的基督教徒和泛阿拉伯的穆斯林之間爆發沖突。美國介入后使得這場沖突沒有擴大。
[編輯]
成立
1952年埃及共和國成立后納賽爾提倡泛阿拉伯主義。這個政策的目的在于阿拉伯國家的非殖民化,排除美國、英國和法國在中東和北非的影響以及解放巴勒斯坦。保守派的沙特阿拉伯、伊拉克和約旦的王室則反對這個政策。敘利亞當時是埃及唯一的支持者。1958年春大馬士革要求簽署一份聯合條約。同年2月1日該條約被簽署。敘利亞要求簽署這份條約的原因是土耳其對敘利亞的戰爭威脅,此前在1957年12月在兩國邊境上就已經爆發了激烈的戰斗。敘利亞覺得自己受到中部公約組織的威脅。而埃及則在第二次中東戰爭后在國際上被孤立。納賽爾認為兩國聯合是聯合所有阿拉伯國家的第一步。
[編輯]
概述
注意
值得留意的是,直至現在,埃及、敘利亞及伊拉克三國的國旗與國徽仍然是非常相似,都是從聯合阿拉伯共和國的國旗及國徽演變出來;就連巴勒斯坦本身的旗幟亦與共和國的國旗式樣很相似。
解散
聯盟中的兩個國家有許多分歧。埃及把所有在敘利亞從事的企業和銀行國有化,并確定開羅為整個共和國的首都,幾乎所有的政府成員都是埃及人。敘利亞覺得自己被欺騙和出賣。1961年9月27日敘利亞軍隊嘩變,次日宣布聯盟解散。敘利亞將其名稱改為阿拉伯敘利亞共和國,而埃及仍保持阿拉伯聯合共和國的國名。1971年9月2日阿拉伯聯合共和國更名為阿拉伯埃及共和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