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連昌(?---434年),一名赫連折,字還國,匈奴鐵弗部人,大夏武烈帝赫連勃勃第三子 ,十六國時期胡夏國第二任皇帝。在位4年。
赫連勃勃在奪取了長安之后,夏國疆土面積達到46.8萬平方公里,南界秦嶺,東戎蒲津,西收秦隴,北薄于河,國勢達到全盛。由于赫連夏政權窮兵黷武,雖然據(jù)有了廣袤的土地和人口、牲畜,但還是支撐不了連年的戰(zhàn)爭消耗。加之赫連勃勃晚年昏聵,聽信讒言,廢長立幼,導致兄弟間手足相殘,先是大兒子太子赫連璝殺了二弟酒泉公赫連倫。緊接著,三弟太原公赫連昌又殺了哥哥赫連璝。赫連勃勃聞訊后悲憤不已,卻也無可奈何,只得封赫連昌為太子。這次太子之爭連損夏國兩根頂梁柱,使夏政權大傷元氣,也為日后被北魏所滅埋下了伏筆。
425年(真興七年),赫連勃勃去世,赫連昌繼位,改元承光。
公元428年5月,北魏拓跋燾攻陷都城統(tǒng)萬和其他許多城邑。赫連昌領兵反擊,在戰(zhàn)斗中因馬失前蹄被北魏軍生俘到平城(今山西省大同市)。拓跋燾見他儀存魁偉,精于騎射,就收降他,封為會稽公,并將其妹始平公主嫁給他,居住于西宮門內(nèi)。不久,拓跋燾又封他為昌秦王。
太武帝常常讓赫連昌侍從在自己身邊,兩人單獨打獵,兩馬相并追逐麋鹿,深入高山危谷。赫連昌一向享有勇猛的威名,太武帝手下的將領們都認為太武帝不可這樣做。太武帝卻說:"天命自有定數(shù),有什么可畏懼的呢!"所以對赫連昌仍然親近,跟當初一樣。
公元434年,赫連昌企圖復國,借機逃出平城,西奔故土,在河西遭阻截,陣亡。
赫連昌史稱廢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