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郁,祖籍京兆府萬年縣(陜西西安),是晚唐義武軍節度使王處直的義子。
起初,義武軍節度使一職由王處直的哥哥王處存擔任,王處存死于任上之后,義武軍本鎮官兵擁戴他的兒子王郜承襲他的官爵,王處直任作戰司令(都知兵馬使)。
唐昭宗光化三年(公元900年),梁王朱溫攻打義武軍總部定州,王郜命叔叔王處直領兵到沙河一線抵御,結果被朱全忠打敗。王處直率殘兵退入定州后,反手將王郜趕下節度使寶座。王郜無奈,乘亂逃到太原,依附晉王李克用。
王郁當時隨侍王郜,因此一起到了李克用軍中。王郁豐神俊朗,李克用十分欣賞,就把女兒許配給這位翩翩美少年,并任命他為新州(河北涿鹿)防御使。
公元922年,晉王李存勖(李克用已去世,兒子嗣立)調集大軍攻打鎮州。王處直認為鎮州、定州唇齒相依,鎮州失守,定州也難以幸免。他暗中派人聯絡義子王郁,讓他和契丹聯系,引導耶律阿保機入塞,以此牽制李存勖的攻勢(可參見契丹往事3 遼太祖不聽述律皇后的勸諫,收下干兒子卻失去了親兒子!)。
王處直許諾,王郁如果成事,就將成為自己的繼承人,以后接任節度使一職。
“堂兄”王郜被驅逐,王郁跟著他投奔李克用本就是逼不得已之舉。雖蒙李克用招為乘龍快婿,但大舅哥李存勖并不重用。而且他揣摩著,晉弱梁強,北方的契丹又陳兵幽燕,跟著老李家難成大事!而今義父愿意確立自己為嫡嗣,以后做了節度使,豈不比寄人籬下強百倍!
他打定主意,帶著妻子家人和部分士卒叛逃到契丹,投效耶律阿保機。
王郁此前打動李克用,將女兒的終身托付給他;阿保機一見王郁,也很喜歡,無奈沒生女兒,就將他當場收為義子。看來,王郁其人的顏值確實高出了天際,否則怎么會令兩位大英雄全都青眼有加!
既然成了一家人,王郁“向李存勖開戰”的提議,就輕松地獲得阿保機的首肯。契丹大軍隨著帶路黨王郁,浩浩蕩蕩地開赴定州。
不料,王處直的另一位義子王都眼看繼承人大位即將旁落,搶先發動兵變,囚禁王處直,倒向了李存勖陣營。
此戰,阿保機不敵趨于全盛的軍事天才李存勖,小兒子耶律牙里果還被俘虜,郁悶地敗退而去。
撤兵途中,阿保機惱恨王郁攛掇輕啟戰端,導致賠了兒子又折兵,狠狠地抽了“義子”幾鞭子,把他綁在馬背上帶回國內。
第二年,阿保機怒氣漸消,讓王郁同皇太子耶律突欲攻打鎮州和定州,這一次,王郁等人在定州城下取得了勝利,還射殺了敵軍主帥李嗣昭。
天贊二年(公元923年)秋天,王郁隨述律皇后的弟弟蕭阿古只一起劫掠燕趙,攻陷“定窯”所在地,獲得了豐厚的戰利品。接著,他又扈從耶律阿保機滅掉渤海國,屢立戰功。阿保機將他提升為同政事門下平章事(代理宰相)、崇義軍節度使。
阿保機駕崩后,王郁和妻子一起出席殯葬大典。妻子趁這個機會,哭著對述律皇太后提出,離開故鄉多年,實在思鄉情切,能否允許自己一家返回唐國省親?太后爽快地答應了她。
妻子事先并沒同王郁商量,他猝不及防,急得火急火燎!阿保機去世,太后本就借機在搞政治清洗,很多正牌皇族都慘遭荼毒,自己只不過是個義子,在這個節骨眼上提出返鄉,無異于自尋死路!
王郁趕緊跟太后撇清:“我是唐太祖(李克用)的女婿不假,但我更是先帝和您的兒子!何況唐莊宗(李存勖)都已死去,即位的李嗣源并非太祖的血脈,我們夫婦回去還能有什么好結果!我衷心所愿便是侍奉在太后您的身邊,永不離開!”
王郁公開效忠,在朝臣中樹立了絕好的榜樣,太后聽了十分開心,說道:“所有的漢人當中,只有王郎是最忠孝的!”當即加封王郁為政事令(宰相)。
然而,《遼史.王郁列傳》記載,王郁跟隨太后車駕剛走到宜州(遼寧義縣),就毫無征兆地突然去世了。聯系前事,唯有兩個解釋。要么是王郁始終不自安,擔心太后表面嘉許,實則猜防,因之驚悸而亡;要么就真是太后下手,當王郁的示范效應遞減,朝局規劃中已難有他的位置,干脆除掉,永絕后患!
可惜,王郁的顏值能夠征服兩位帝王,卻無法觸及太后的心靈,終遭殺身之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