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武畫像
<孫子兵法>既是一部軍事經典著作,同時也是一部光輝的哲學著作,孫子在書中揭示的一系列具有普遍意義的規律,不僅受事學家所推崇,在經濟領域、領導藝術、人生追求甚至家庭關系等方面,也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
今天分享《孫子兵法》十大經典語句,深刻理解這十句就相當于掌握了大半部《孫子兵法》的思想,起到事半功倍之效果。
1.兵無常勢,水無常形,能因敵變化而取勝者,謂之神。——《孫子兵法·虛實篇》
【解讀】:用兵沒有固定的模式,就像水沒有固定的形態一樣,能根據敵情變化而取勝的,就叫用兵如神。
戰場形勢變化萬千,不能思想固化,要能夠根據敵人數量的多少,裝備的好壞,士氣的高低,指揮員戰術高低,機動靈活地采取對策,不可死搬教條,墨守成規,才能奪取勝利。
2.知可以戰與不可以戰者,勝。——《孫子兵法·謀攻篇》
【解讀】:知道什么時候,什么條件下可以打,什么情況下不可以打的將領,就能打勝仗。打得贏便打,打不贏就跑,不受感情支配,不盲目行動,這樣自然能打勝仗。
3.善用兵者,避其銳氣,擊其惰歸。——《孫子兵法·*爭篇》
【解讀】:善于帶兵作戰的將軍,要避開敵人的銳氣,等到敵人士氣衰落、疲憊時再去攻擊。在敵我力量相當時,可以作暫時的讓步,以保持我方的銳氣,當敵人疲乏知時,再給敵人以堅決的打擊。
4.兵者,詭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遠,遠而示之近。
——《孫子兵法·計篇》
【解讀】:用兵戰爭,是一種欺騙和迷惑對方的學問。所以及時自己強大,卻要偽裝成弱小;具有強大的戰斗力,卻要偽裝成不堪一擊;本來已逼近敵人,卻要偽裝成相距甚遠;本來要向遠處,卻偽裝成要向近處,“兵不厭詐”,使敵人產生錯覺,作出錯誤決策,然后趁機對進行襲擊
5.利而誘之,亂而取之,實而備之,強而避之。——《孫子兵法·計篇》
【解讀】:對敵人要以利益誘惑他,使他上當;
擾亂敵人,趁機打擊;當敵人實力雄厚時,要隨時防備他來進攻;當敵人力量強大時,就要避戰保存我方實力。這幾句講用兵之道在于計謀,針對要害,各個擊破。
6.兵貴勝,不貴久。——<<孫子兵法·作戰篇>>
【解讀】:帶兵打仗貴在速戰速決,不在乎打多久。打仗是及其消耗物資的過程,所以以最快的速度解決戰斗才是最好的,時間越久投入越多,壓力越大。效率就是生命。
7、凡戰者,以正合,以奇勝。故善出奇者,無窮如天地,不竭如江河。——《孫子兵法·勢篇》。
【解讀】:在以正兵與敵人交戰的時候,永遠要埋伏一支多出來的兵力,就是奇(jī)兵。奇兵能出其不意,在戰斗中突然打亂敵人的部署,是致勝的關鍵。所以這句話的“奇”不是奇(qí)謀詭計,而是“分戰法”的基本法則。
曹操曰:正者當敵,奇兵擊不備,'以正合、以奇勝’把'正’'奇’的辯證關系闡述的相當透徹,有時看似'正’,實質卻是'奇’,有時看似'奇’,卻是'正’,'正’可以轉化為'奇’,'奇’可以轉化為'正’。“奇正相變,循環無窮”。
8、故用兵之法,十則圍之,五則攻之,倍則分之,敵則能戰之,少則能逃之,不若則能避之
【解讀】:用兵的法則,當有十倍于敵的力量,就包圍敵人,有五倍于敵的力量,就進攻敵人,有一倍于敵的兵力,就要設法分割敵人,與敵相等的兵力要設法擊敗敵人,兵力比敵人少就撤退,戰力不如敵人就要避開正面交戰。用兵的基本法則是根據敵我強弱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方針,這幾句至今仍有借鑒意義。
9.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孫子兵法·九地篇》
【解讀】:把軍隊置于必死之地,讓其身陷絕境,反而能轉危為安。遇到情況危急,已無退路的險要關頭,士兵只能進不能退,為求得自身的生存,必須拼死搏斗,激發最強戰斗力,反而能轉敗為勝。
10.百戰百勝,非善之善者也;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孫子兵法·謀攻》
【解讀】:百戰百勝不是最好;不打仗而使敵人屈服,才稱得上好上之好。殺敵一千自損八百,但如果運用謀略和外交手段取得勝利,即“不戰而屈人之兵”才算上策。“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最高的是斗謀略而使對方屈服,其次是通過外交斗爭面取勝,再次是交戰而取勝,最下者為攻城取勝。
《孫子兵法》經歷這么多年,其中的軍事思想和哲學思想依舊熠熠生輝,值得仔細品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