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勢重者,人君之淵也。君人者,勢重于人臣之間,失則不可復得也。簡公失之于田成,晉公失之于六卿,而邦亡身死。故曰:“魚不可脫于深淵。”賞罰者,邦之利器也,在君則制臣,在臣則勝君。君見賞,臣則損1之以為德;君見罰,臣則益之以為威。人君見賞,而人臣用其勢;人君見罰,人臣乘其威。故曰:“邦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注釋】1.損:《論語·為政》:“殷因於夏禮,所損益,可知也。”《易·系辭》:“損德之脩也。”《墨子經》:“損偏去也。”《說文》:“損,減也。”這里用為減少之意。
【譯文】所謂的權勢重,就象是君主的水潭。領導別人的人,權勢要重于作下屬的,如果失去就不可以再找回來了。齊簡公把權勢放給田成,晉國君主把權勢放給六卿,結果卻是國亡身死。所以說:“魚兒離不開深水潭。”所謂的賞罰,是邦國的利器,掌握在君主手里就能制服臣下,掌握在臣子手里就能戰勝君主。君主表示獎賞,臣下就會減少它并作為自己的恩德;君主表示懲罰,臣下就會增加它并作為自己的威勢。君主表示獎賞,而臣下就利用這個權勢;君主表示懲罰,而臣下就利用這個威勢。所以說:“國家最重要的武器不可以讓別人看到。”
【說明】本節是韓非解釋《老子》的第三十六章,《老子》原意是說,魚兒不能離開水潭,因此君主離不開權勢。所以韓非把權勢形容為水潭,就象魚兒離不開深水潭一樣。其實這是很明顯的事情,任何人處在某一地位,必然有這個地位的責任,負起這個責任,必須就要掌握這個地位的權勢。如果不想管,都交給下屬去辦,當然也就失去了這個地位的權勢了。而權勢的直接表現,就是賞罰的施行。而賞罰,則是領導人表示權威的手段。所以這個“利器”,不可以輕易放給別人,也不可以輕易表現出來。關于齊簡公的故事,韓非在《二柄》第一節里說過,關于晉國君主的故事,韓非在《孤憤》第四節里說過,這兩個君主就是因為把權勢放給臣下,所以導致自己的滅亡。這是國,其實對于家也是這樣,一個當丈夫的人由于工作關系,把妻子兒女委托給朋友代管,長期不過問家庭情況,那么朋友當然也就與他妻子混為一“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