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要點:
一、圍產醫學
圍產期——是指產前、產時和產后的一段時期,經歷妊娠期、分娩期和產褥期3階段。
我國對圍產期的定義為:從妊娠滿28周(即:胎兒體重≥1000g或身長≥35cm)至產后1周。并以此計算圍生期死亡率。
二、孕婦監護
(一)產前檢查的時間
從確診早孕時開始;
妊娠20周期起進行產前系列檢查;
妊娠20~36周期間:每4周檢查一次;
自妊娠36周起:每周檢查一次。
(即:20、24、28、32、36、37、38、39、40周,共產前檢查9~11次)
——高危孕婦酌情增加產前檢查次數。
(二)首次產前檢查內容
【推算預產期】
EDC(月)=LMP(月)-3(或+9)
EDC(日)=LMP(日)+7
實際預產期與推算預產期可相差1~2周。
末次月經第一日是2008年6月14日,推算預產期應是2009年
A.3月21日
B.3月22日
C.3月20日
D.3月23日
E.3月24日
『正確答案』A
『答案解析』月份:末次月經的時間6-3,為3月,日期:14+7,為21日,故為3月21日。
不記得末次月經,或哺乳期尚未月經來潮而受孕者,如何確定預產期?
答:可根據以下數值推算預產期
→早孕反應開始出現時間(6周);
→胎動開始時間(20周);
→宮底高度;
→B超檢查:胎囊大小(GS)、頭臀長度(CRL)、胎頭雙頂徑(BPD)、股骨長度(FL)。
月經周期的長短對預產期和孕周有沒有影響?怎么影響?
答:有影響;
周期長的——實際預產期較計算所得預產期——晚
周期短的——實際預產期較計算所得預產期——早
如:月經周期45日的孕婦——其預產期——應推遲15天
月經周期25日的孕婦——其預產期——應提前5天
月經周期不規則者——應根據B超檢查結果重新核對孕周并推算預產期。
【推算孕周】
25歲,初孕婦。末次月經2000年3月10日。于2000年10月13日就診,檢查宮底在臍上2橫指,枕右前位,胎心率正常,現在應是
A.妊娠滿30周,宮底高度符合正常情況
B.妊娠滿30周,宮底高度低于正常
C.妊娠滿31周,宮底高度符合正常情況
D.妊娠滿31周,宮底高度低于正常
E.妊娠滿32周,宮底高度低于正常
『正確答案』D
『答案解析』按照下面公式算的是31周,28周的宮高已經是臍上3橫指,所以31周正??隙ㄔ?橫指以上。
【腹部檢查】
視:腹形及大小、有無手術瘢痕、妊娠紋、水腫等;
觸:宮高、腹圍、四步觸診法;
聽:胎心。
四步觸診法
胎心位置與胎位的關系:
女性,28歲。孕36周,產前檢查胎背位于母體腹部左側,胎心位于左上腹,宮底可觸及浮球感,診斷胎方位為
A.LOA
B.LOT
C.RSA
D.LSA
E.LOP
『正確答案』D
『答案解析』胎心位于左側,首先考慮的是枕左前和骶左前,而枕左前在下部,骶左前在上部,此題給出的是左上腹,所以選擇骶左前(LSA)。
【骨盆測量】
※骨盆各平面的位置:
※骨盆徑線與骨盆測量:
→入口平面
入口徑線
測量方式、正常值
診斷、影響
前后徑
(真結合徑)
骶恥外徑(18~20cm)
對角徑(12.5~13cm)
骶恥外徑<18cm
對角徑<11.5cm
→確診入口狹窄,
影響胎頭入盆
橫徑
髂棘間徑(23~26cm)
髂嵴間徑(25~28cm)
斜徑
→中骨盆平面
中骨盆徑線
測量方式、正常值
診斷、影響
前后徑
橫徑
坐骨棘間徑(10cm)
坐骨切跡寬度(三橫指)
坐骨棘間徑<10cm
坐骨切跡寬度<二橫指
→確診中骨盆狹窄
→出口平面
出口徑線
測量方式
診斷、影響
前后徑
橫徑
坐骨結節間徑(8.5~9.5)
恥骨弓角度(90度以上)
坐骨結節間徑<7.5、恥骨弓角度<90°
→出口可能狹窄
坐骨結節間徑+后矢狀徑≤15cm
→確診出口狹窄
后矢狀徑
前矢狀徑
決定骨盆入口平面大小的主要徑線是
A.入口前后徑
B.粗隆間徑
C.髂棘間徑
D.髂嵴間徑
E.坐骨棘間徑
『正確答案』A
『答案解析』骨盆入口平面是橢圓形,前后徑最短,所以決定骨盆入口平面大小的是前后徑。
初產婦,26歲,臨產6小時胎頭未進入骨盆入口,此時測量骨盆最有價值的徑線為
A.對角徑
B.出口橫徑
C.坐骨棘間徑
D.出口后矢狀徑
E.骶恥外徑
『正確答案』E
『答案解析』6小時還沒有入盆,考慮難產,最常見原因是頭盆不稱,此時最容易測量的是骶恥外徑,所以此處選E。
若測得坐骨結節間徑7.5cm,應加測的骨盆徑線是
A.出口前矢狀徑
B.出口后矢狀徑
C.出口前后徑
D.骶恥外徑
E.坐骨棘間徑
『正確答案』B
『答案解析』坐骨結節間徑正常值是8.5~9.5cm,此題給的是7.5cm,考慮可能出口小了,所以需要加測的是出口后矢狀徑,如果兩者加起來>15也不證明出口小了。
【復診產前檢查】
1.詢問前次產前檢查之后有無異常情況出現:
如:無頭痛、眼花、浮腫、陰道出血、陰道分泌物異常、胎動變化等。
2.檢查孕婦:
測量血壓、體重;
檢查有無水腫及其他異常;
復查有無尿蛋白。
3.檢查胎兒:
胎心率、胎兒大?。òㄉL速度)、胎位、胎動及羊水量,必要時行B型超聲檢查。
三、胎兒監護
監護內容:
(一)胎兒宮內狀況的監護——甜不甜?
(二)胎盤功能檢查——熟不熟?
(三)胎兒成熟度檢查——根兒好不好?
(一)胎兒宮內狀況的監護(☆ ☆ ☆ ☆ ☆ )
監測方法:
(1)胎動計數
正常:胎動計數≥10次/2小時為正常。
異常:<10次/2小時 或 減少50%者,提示胎兒缺氧可能。
(2)胎兒電子監護
(3)B超及彩超(胎兒血流動力學監測)
【胎兒電子監護】
特定:
√可——連續記錄胎心率
√可——同步記錄胎心率、宮縮、胎動的
√可——觀察胎動、宮縮對胎心的影響
(1)胎心率曲線
①胎心率基線(FHR):是指在無胎動和無宮縮影響時10分鐘胎心率的平均值。
◇心搏次數:
正?!?10~160次/分
異常——>160次/分,歷時10分鐘,為心動過速
<110次/分,歷時10分鐘,為心動過緩
◇基線變異:
正常:胎心率基線擺動,有小的周期性波動(6~25次/分)
異常:胎心率基線變平即變異消失(≤5次),提示胎兒儲備能力喪失。
②一過性胎心率變化:
是指——受胎動、宮縮等刺激,胎心率發生暫時性加快或減慢,隨后又能恢復到基線水平。是判斷胎兒安危的重要指標。
●早期減速:——早、短、快、小
特點:是胎心率曲線下降與宮縮曲線上升同時開始,曲線最低點與宮縮曲線高峰相一致,持續時間短,恢復快,宮縮后迅速恢復正常。
意義:發生在第一產程后期,是宮縮時胎頭受壓,不受孕婦體位或吸氧而改變。
●變異減速:——波形變、起始變、幅度大、恢復快
特點:是胎心率減速與宮縮無固定關系,下降迅速,恢復迅速。
意義:是宮縮時臍帶受壓興奮迷走神經。
●晚期減速:——晚、長、慢、小
特點:是胎心率減速多在宮縮高峰后開始出現,胎心率恢復需時較長。
意義:是胎盤功能不良、胎兒缺氧的表現。
及時小結:
胎心一過性變化——減速
類型
臨床意義
波形特點
早期減速
胎頭受壓
早、短、快、小
變異減速
臍帶受壓
波形變、起始變、幅度大、恢復快
晚期減速
胎盤功能減退,胎兒宮內窘迫
晚、長、慢、小
電子胎心監護,以下哪項提示胎兒缺氧
A.加速
B.NST反應型
C.早期減速
D.OCT陰性
E.晚期減速
『正確答案』E
『答案解析』晚期減速是胎盤功能不良、胎兒缺氧的表現。
初產婦,24歲,妊娠39周臨產,產程進展順利,枕左前位,S=0,胎心監護突然出現變異減速,胎心70次/分且持續50秒,本例胎心減慢最可能的原因是
A.胎盤早剝
B.臍帶受壓
C.胎頭受壓
D.胎盤功能減退
E.慢性胎兒窘迫
『正確答案』B
『答案解析』變異減速:——波形變、起始變、幅度大、恢復快
特點:是胎心率減速與宮縮無固定關系,下降迅速,恢復迅速。
意義:是宮縮時臍帶受壓興奮迷走神經。
(1~2共用備選答案)
A.胎兒狀況良好 B.宮縮時胎頭受壓
C.胎兒受鎮靜藥物影響 D.宮縮時臍帶受壓興奮迷走神經
E.胎兒缺氧
1.胎心減速出現在宮縮高峰后,下降慢,持續時間長,恢復慢,提示
2.胎心減速與宮縮無固定關系,下降迅速且下降幅度大,恢復也迅速,提示
『正確答案』E、D
『答案解析』早期減速:——早、短、快、小
特點:是胎心率曲線下降與宮縮曲線上升同時開始,曲線最低點與宮縮曲線高峰相一致,持續時間短,恢復快,宮縮后迅速恢復正常。
意義:發生在第一產程后期,是宮縮時胎頭受壓,不受孕婦體位或吸氧而改變。
變異減速:——波形變、起始變、幅度大、恢復快
特點:是胎心率減速與宮縮無固定關系,下降迅速,恢復迅速。
意義:是宮縮時臍帶受壓興奮迷走神經。
晚期減速:——晚、長、慢、小
特點:是胎心率減速多在宮縮高峰后開始出現,胎心率恢復需時較長。
意義:是胎盤功能不良、胎兒缺氧的表現。
胎兒電子監測胎心率變化錯誤的是
A.FHR基線變異消失提示胎兒有一定儲備能力
B.胎心率基線為無宮縮時的FHR
C.FHR指每分鐘胎兒心搏次數
D.一過性FHR變化與子宮收縮有關
E.宮縮后FHR增加15-20次,可能是臍帶暫時受壓
『正確答案』A
『答案解析』FHR基線變異消失提示胎兒儲備能力喪失。
(2)預測胎兒宮內儲備能力
篩查試驗:無應激試驗(NST)
●實驗方法:在無宮縮、無外界負荷刺激下,觀察胎心率基線、胎動時胎心率變化(減速?加速?)。
●實驗結果:
反應型NST——J——常規監護
可疑型NST——K——需要進一步評估(復查NST)
無反應型NST——L——全面評估胎兒狀況、OCT、生物物理評分、終止妊娠。
篩查試驗:無應激試驗(NST)
參數
J 反應型NST
K 可疑型NST
L 無反應型NST
基線
110~160次/分
100~110次/分或>160次/分,持續<30分鐘;基線上升
胎心過緩<100次/分或胎心過速>160次/分,持續>30分鐘;
基線不確定
變異
6~25次/分(中等變異)
≤5次/分(無變異及最小變異)
≤5次/分或≥25次/分>10分鐘
正弦型
減速
無減速,或偶發變異減速,持續短于30秒
變異減速,持續30~60秒
變異減速,持續時間超過60秒;
或晚期減速
加速
20分鐘內≥2次加速超過15次/分,持續15秒
20分鐘內<2次加速超過15次/分,持續15秒
20分鐘內<1次加速超過15次/分,持續15秒
處理
OK!
觀察或者進一步評估
需要進一步評估(復查NST)
全面評估胎兒狀況(生物物理評分)
及時終止妊娠
確診試驗:縮宮素激惹試驗(OCT)
◆試驗原理:誘發宮縮,并用胎兒監護儀記錄胎心率變化,了解胎盤于宮縮時一過性缺氧的負荷變化,測定胎兒的儲備能力。
◆誘導宮縮的方法:靜脈內滴注縮宮素;乳頭刺激法,透過衣服摩擦乳頭2分鐘直到產生宮縮;臨產后的自然宮縮(CST)。
◆OCT(CST)結果及處理:
JⅠ類(陰性)——正常——常規監護
KⅡ類(可疑)——不確定——加強監護
LⅢ類(陽性)——胎兒缺氧——病因治療——終止妊娠
CST/OCT的評估及處理(美國婦產科醫師學會,2009年)
Ⅰ類 滿足下列條件:
胎心率基線110~160次/分
基線變異為中度變異
沒有晚期減速及變異減速
存在或者缺乏早期減速、加速
意義:提示觀察時胎兒酸堿平衡正常,可常規監護,不需采取特殊措施
Ⅱ類 除了第Ⅰ類和第Ⅲ類胎心監護的其他情況均劃為第Ⅱ類。
意義:尚不能說明存在胎兒酸堿平衡紊亂,但是應該綜合考慮臨床情況、持續胎兒監護、采取其他評估方法來判定胎兒有無缺氧,可能需要宮內復蘇來改善胎兒情況
Ⅲ類 有兩種情況:
1.胎心率基線無變異且存在下面之一:
復發性晚期減速
復發性變異減速
胎心過緩(胎心率基線<110次/分)
2.正弦波型
意義:提示在觀察時胎兒存在酸堿平衡失調即胎兒缺氧,應該立即采取相應措施糾正胎兒缺氧,包括改變孕婦體位、給孕婦吸氧、停止縮宮素使用、抑制宮縮、糾正孕婦低血壓等措施,如果這些措施均不奏效,應該緊急終止妊娠
不是OCTⅢ類情況的是
A.胎心率90次/分
B.復發性晚期減速
C.復發性變異減速
D.正弦波形
E.早期減速
『正確答案』E
『答案解析』Ⅲ類 有兩種情況:
1.胎心率基線無變異且存在下面之一:
復發性晚期減速
復發性變異減速
胎心過緩(胎心率基線<110次/分)
2.正弦波型
【胎兒生物物理評分(Manning評分)】
指標
2分(正常)
0分(異常)
無應激試驗(20min)
≥2次胎動伴胎心加速≥15次/min,持續≥15秒
<2次胎動,胎心加速<15次/min,持續<15秒
B超
呼吸運動(30min)
≥1次,持續≥30秒
無或持續<30秒
胎動(30min)
≥3次軀干和肢體活動(連續出現計1次)
≤2次軀干和肢體活動,無活動或肢體完全伸展
肌張力
≥1次軀干和肢體伸展復屈,手指攤開合攏
無活動;肢體完全伸展;伸展緩慢,部分復屈
羊水量
最大羊水暗區垂直直徑≥2cm
無或最大暗區垂直直徑<2cm
總分:
10~8分 無急慢性缺氧
8~6分 可能有急性或慢性缺氧
6~4分 有急性或慢性缺氧
4~2分 有急性缺氧伴慢性缺氧
【彩色多普勒超聲——彩超】
◎監測內容:監測胎兒臍動脈血流速度波形。
◎常用指標:S/D比值
◎正常值:隨孕期增加,S/D比值應下降。
若:妊娠晚期S/D>3——提示臍動脈血流阻力大,胎盤老化;
若:在舒張末期臍動脈無血流時,提示胎兒將在1周內死亡。
及時總結:胎兒宮內監測方法及意義
胎心率基線(FHR)
胎心率:110~160次/分
基線變異:6~25次/分
胎心率一過性變化
加速:胎兒良好
減速:早期減速(胎頭受壓)
變異減速(臍帶受壓)
晚期減速(胎盤功能不良,胎兒窘迫)
無應激試驗(NST)
反應型:胎兒良好
可疑型:再做一次NST
無反應型:做OCT試驗
縮宮素激惹試驗(OCT/CST)
Ⅰ類(陰性):胎兒良好
Ⅱ類(可疑):再觀察,或行Manning評分
Ⅲ類(陽性):胎兒窘迫,立即終止妊娠
胎兒生物物理監測(Manning評分)
10~8分:無急慢性缺氧
8~6分:可能有急性或慢性缺氧
6~4分:有急性或慢性缺氧
4~2分:有急性缺氧伴慢性缺氧
彩超監測胎兒臍動脈S/D>3
正常值:S/D<3,越低越好
異常值:S/D>3,提示血流阻力大,胎盤老化
(二)胎盤功能檢查
1.胎動
>>是判斷胎兒宮內安危的主要臨床指標。
>>胎盤功能減退時,<10次/2小時。
2.測定孕婦尿中雌三醇
>>定量測定:
正常值:24h尿>15mg
臨界值:10~15mg/24h尿
危險值:24h尿<10mg
若于妊娠晚期連續多次測得雌三醇值24h<10mg尿,表示胎盤功能低下。
>>隨意尿測雌激素/肌酐(E/C)比值:
>15為正常;
10~15為警戒值;
<10為危險。
3.測定孕婦血清游離雌三醇值
>>足月妊娠血清E3值的下限為:40nmol/L
>>若<40nmol/L,表示胎兒胎盤功能低下。
4.測定孕婦血清胎盤生乳素(HPL)值
>>足月妊娠HPL值為4~11mg/L。
>>足月妊娠時HPL <4mg/L,或突然降低50%,提示胎盤功能低下。
5.縮宮素激惹試驗(OCT)
>>NST試驗——無反應型——需做OCT
>>OCT陽性——提示胎盤功能減退
(三)胎兒成熟度檢查
1.正確推算妊娠周數。
2.尺測恥上子宮長度及腹圍,以估算胎兒大小。
3.B超:胎頭雙頂徑值>8.5cm,提示胎兒已成熟。
4.經腹壁羊膜腔穿刺抽取羊水,進行下列項目檢測:
>>羊水卵磷脂/鞘磷脂(L/S)比值:
——該值>2,提示胎肺成熟。
>>羊水泡沫試驗或震蕩試驗:
——液面有完整泡沫環提示胎肺成熟。
屬于胎盤功能檢查的是
A.測定孕婦尿雌三醇值
B.測定孕婦血清游離雌二醇值
C.測定孕婦尿胎盤生乳素值
D.測定孕婦尿催產素酶值
E.以上都不是
『正確答案』A
『答案解析』測定孕婦尿雌三醇值屬于胎盤功能檢查。
不屬于胎盤功能檢查的是
A.測定孕婦尿人絨毛膜促性腺激素值
B.測定孕婦血清游離雌三醇值
C.測定孕婦血胎盤生乳素值
D.測定孕婦血催產素酶值
E.OCT試驗
『正確答案』A
『答案解析』測定孕婦尿人絨毛膜促性腺激素值不屬于胎盤功能檢查。
【高危兒】
胎兒出生后,出現下列情況之一者,為高危兒:
①孕齡<37周,或≥42周;
②出生體重<2500g;
③巨大兒(≥4000g);
④出生后1分鐘Apgar評分為≤4分;
⑤產時感染;
⑥高危孕婦所生的新生兒;
⑦手術產兒(剖宮產、陰道助產);
⑧新生兒的兄姐有過新生兒期死亡;
⑨雙胎或多胎兒。
早產、晚產、手術產
太大、太小、雙胎兒
感染、窒息、珍惜兒
高危孕婦的新生兒
高危孕婦生的孩子一定是高危兒;
但高危兒的媽媽不一定是高危孕婦。
四、孕期營養、用藥、管理
(一)孕期用藥
【藥物對胎兒的影響】
1.著床前期——用藥對胚胎及胎兒的影響不大。
2.囊胚著床后~12周左右——是藥物的“致畸期”,且藥物毒性作用出現越早,發生畸形越嚴重。
3.妊娠12周~分娩——藥物致畸作用明顯減弱,但對尚未分化完全的器官(如生殖系統、神經系統)的影響一直存在。
本節數據補充說明
九版教材更新的數據:
①受精后2周內(孕卵著床前后):藥物對胚胎影響為“全”或“無”;
②受精后3~8周之間:是胚胎器官分化發育階段,稱為“致畸高度敏感期”;
③受精后9周~足月:致畸性雖減弱,但對尚未分化完全的器官(如生殖系統、神經系統)的影響一直存在,尤其是神經系統。還可表現為胎兒生長受限、低出生體重和功能行為異常。
藥物的致畸性
頭1、2周全或無,要么沒事要么流;
3w-3m易致畸!3w-5w最致畸!!
3個月后人形成,但是仍然有風險,
影響中樞和生殖,不用藥物是首選。
4.分娩期——藥物殘留,影響新生兒。
如產程中鎮痛,不宜選用呼吸抑制作用強的阿片及嗎啡類鎮痛藥。
哌替啶是分娩鎮痛常用的藥物
——因其鎮痛作用2~3小時達峰,持續4小時,故讓胎兒在用藥后1小時內或4小時后娩出為好,目的是讓出生時新生兒體內的藥物處于低水平。
【孕期用藥的基本原則】
①用藥必須有明確的指征,避免不必要的用藥;
②根據病情在醫師指導下選用有效且對胎兒相對安全的藥物;
③應選擇單獨用藥、避免聯合用藥;
④應選用結論比較肯定的藥物(老藥),避免使用較新的、尚未肯定對胎兒是否有不良影響的藥物;
⑤嚴格掌握劑量(最小有效量)和用藥持續時間,注意及時停藥;
⑥妊娠早期若病情允許,盡量推遲到妊娠中晚期再用藥。
注意:既不能濫用、也不能有病不用!
妊娠期用藥原則
單藥有效不聯合,小量有效不大量;
能用老藥不用新,早期最好不用藥;
給予最低有效量,療效確定方可用;
抗菌治療要慎選,很多藥物不可用;
氨基糖苷喹諾酮,孕婦禁用要切記;
青霉頭孢是首選;厭氧感染甲硝唑。
【藥物對胎兒的危害性等級】
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根據藥物對胚胎、胎兒的致畸情況,將藥物對胚胎、胎兒的危害性等級,分為A、B、C、D、X 5個級別。
A級:經臨床對照研究,無法證實藥物在妊娠早期與中晚期對胎兒危害作用,對胚胎、胎兒傷害可能性最小,是無致畸性的藥物,如適量維生素。
B級:經動物實驗研究,未見對胚胎、胎兒有危害。無臨床對照實驗,未得到有害證據。可以在醫師觀察下使用。如青霉素、紅霉素、地高辛、胰島素等。
C級:動物實驗表明對胚胎、胎兒有不良影響。由于沒有臨床對照實驗,只能在充分權衡藥物對孕婦的益處,對胚胎、胎兒潛在利益和對胚胎、胎兒危害情況下謹慎使用。如慶大霉素、異丙嗪、異煙肼等。
D級;有足夠證據證明對胚胎、胎兒有危害性。只有在孕婦有生命威脅或患嚴重疾病,而其他藥物又無效的情況下考慮使用。如硫酸鏈霉素、鹽酸四環素等。
X級:各種實驗證實會導致胚胎、胎兒異常。在妊娠期間禁止使用。如甲氨蝶呤、己烯雌酚等。
在妊娠前12周,不宜用C、D、X級藥物。
(二)孕婦管理
1.孕產期系統保健的三級管理
我國實行孕產婦劃片分級分工,并健全相互間會診、轉診等制度——及早發現高危孕婦并轉至上級醫院進行監護處理。
▲我國城市開展醫院三級分工——市、區、街道
▲婦幼保健機構三級分工——市、區、基層衛生院
▲農村三級分工——縣醫院和縣婦幼保健站、鄉衛生院、村婦幼保健人員
2.孕產婦系統保健手冊
◆建冊時間:從確診早孕時開始建立孕產婦系統保健手冊,系統管理直至產褥期結束(產后滿6周)。
◆記錄內容:手冊應記錄每次產前檢查時的結果及處理情況;住院分娩及產后母嬰情況;產后訪視情況。
◆手冊管理:在醫院住院分娩時必須交出保健手冊,出院將手冊交還給產婦,由產婦交至居住的基層醫療保健組織,以便進行產后訪視(共3次,出院3日內、產后14日、28日)。訪視結束將保健手冊匯總至縣、區婦幼保健所進行詳細的統計分析。
3.高危妊娠進行篩查、監護和管理
通過系統的產前檢查,盡早篩查出具有高危因素的孕婦,及早給予診治——提“三高率”、降“三死率”。
●提高高危妊娠管理的“三率”——高危妊娠檢出率、高危妊娠隨診率、高危妊娠住院分娩率。
●降低圍產期的“三率”——孕產婦死亡率、圍生兒死亡率、病殘兒出生率。
本章小結
●會依據末次月經推算預產期和孕周
●胎兒宮內監測——電子監測
●胎盤功能檢查
●胎兒成熟度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