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飛行器離我們還有多遠? 中國科技網首頁 >> 打破砂鍋
本篇文章來源于: 中國科技網 www.stdaily.com
原文鏈接:http://www.wokeji.com/shouye/dpsg/
來源:中國科技網-科技日報作者:2013年09月24日 00:46
[導讀] 個人飛行器離我們還有多遠?近日,新西蘭批準了個人飛行器的試飛實驗,該飛行器裝備一對200馬力的螺旋槳推進器,加滿油后能在半小時內飛行約48公里,最高時速為96公里,最高飛行高度可達2400米。
個人飛行器離我們還有多遠?
實習生 鄭李欣
打破砂鍋
不需要專業的飛行技術,就能飛向藍天,同時還能擺脫地面交通擁堵的煩惱。請關注——
自由地翱翔于藍天自古以來就是人類的夢想,100多年前,萊特兄弟幫助人類實現了這個夢想,但畢竟只有專業的飛行員才能在8000米以上的高空馳騁,普通百姓只能乘坐飛機來過把飛天癮。
近日,新西蘭批準了個人飛行器的試飛實驗,該飛行器裝備一對200馬力的螺旋槳推進器,加滿油后能在半小時內飛行約48公里,最高時速為96公里,最高飛行高度可達2400米。
那么,這種個人飛行器的出現是否為普通人的飛天夢帶來福音?甚至成為日常出行的交通工具?
短期培訓后即可駕駛
據報道,這款飛行器重量不超過115公斤,外形同真人一般高,由飛行者操控操作桿,并且無需飛行執照就能駕駛它。
中國國際航空公司的機長邱爭表示:“從有關資料來看,這個飛行器駕駛員基本上是站著駕駛,手上握著類似游戲搖桿的控制桿,操作起來確實比較簡單。但我認為報道上‘一般人不必經過專業飛行員訓練即能在日常生活中使用’這一說法值得商榷,因為飛行所涉及的不僅僅是技術層面的問題,還需要面對心理上的恐懼。準確來說,想要駕駛這種個人飛行器需要的不是那種很系統的飛行訓練,而是一個簡單的培訓,幫助駕駛員克服心理障礙。”
北京航天航空大學航空科學與工程學院飛行器設計專業的萬志強副教授認為:“現在國外有些一人到幾人容量的超輕型飛機也很受歡迎,這類飛機確實不需要像飛行學院的學生那樣經過幾年的授課指導,很多私人飛機愛好者通過幾十個小時的理論加技術的培訓,獲得相應駕照之后就可以飛行了。”
早在二戰結束后,美國軍方就一直希望制造單人飛行器以完成復雜的軍事任務,過去的幾十年,世界各國都相繼研制出個人飛行器,主要分為純噴氣式和空氣動力兩種形式。不過不論是美國的名為“變形者”的“飛行汽車”,還是瑞士設計的個人飛行器,在起降方式、飛行控制、駕駛技巧上都存在尚未解決的問題,一般百姓很難吃透這些復雜的操作方式,所以先前這一系列的飛行器都沒能成功推出。
此次新西蘭批準試飛的個人飛行器,同樣是以研制個人能夠獨立駕馭的交通工具為目的,卻宣稱無需經過專業飛行學院的學習,只需同平時考取汽車駕照一樣,通過集中的短期培訓即可掌握。
我國低空飛行有限制
對駕駛技術的要求如此寬松,是否意味著將來就可以自由地駕駛這種個人飛行器飛翔?
“至少在我們國家,這種情況在一定時期內不可能實現”,邱爭解釋道,“國外很多國家的低空空域是自由開放的,所以這種不需飛行執照的航空器可以隨意飛行,但是目前中國的低空空域并沒有自由開放。”
2010年的11月,國務院、中央軍委批準了《低空空域管理改革指導意見》,明確將在5個飛行管制區分類劃設低空空域,該意見指出,我國在低空空域管理上與通用航空用戶和公眾期望還有較大差距。為推動航空事業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將改革分為幾個階段:試點階段(2011年前)、推廣階段(2011年至2015年)和深化階段(2016年至2020年)。
全國政協委員、國家民航局局長李家祥也曾表示,盡管民航局將在低空開放試點的基礎上,進一步在湖南、湖北、廣西與內蒙古東部擴大試點范圍,爭取到2015年實現全國低空空域的全面開放,但是在全面開放之前,會對低空領域的通用航空器飛行制定嚴格完備的標準。
“現在的政策是在逐漸地放開低空空域,但還是屬于有步驟地進行,只在沿海幾個省市有低空開放的試點,其他城市還沒有鋪開。當然,國家和民眾都比較支持低空開放這一政策,都在積極推動其實施。”萬志強補充道。
除了能飛還要確保安全及適航
北京航天航空大學飛行學院的本科生小陳,從小就懷揣著飛行員的夢想,即將到國外進行實踐培訓的他,目前也只掌握了一些飛行的理論知識。“既然報道稱不需要專業的飛行技術,那我還是非常想嘗試一下的,畢竟一直對各種飛行器都有濃厚的興趣,只是不能夠確定這種飛行器是否有足夠的安全保障。”
萬志強表示,這類個人飛行器由于批量少,可靠性總體來說比較差,它能夠得以試飛甚至是進行零部件的大批量生產,主要是因其重量小,即使出了事故,能夠引起的傷害也不會很大。而新西蘭和其他西方國家的航空空域比較寬,管制松,人口少,飛行文化也很濃郁,能夠首先進行試驗性飛行也是情理之中。
北京航天航空大學宇航學院航天飛行器技術系的陳培副教授認為:“這種飛行器屬于高科技高附加值的產物,產品成熟度較低,耗能較大,并且由于安全性的問題,應用場合僅限室內,還有關鍵的一點是其產品的壽命短,無法長期使用,僅適合應急應用,所以我認為在短期內個人飛行器還無法成為百姓日常出行的工具”。
據了解,新西蘭的馬丁航空器制造公司已計劃明年開始量產這類飛行器,并于2015年推向市場。“我覺得這個應該屬于投資興趣,如果公司決策層看好這個東西,覺得可以有盈利,那就會量產。不過一架飛行器的量產實際上非常復雜,因為除了能飛還要確保安全以及適航。”邱爭補充道。
點擊下載:
分享到: 更多 相關閱讀:
·新西蘭:批準個人飛行器試飛2013.08.23 ·激光劍能否從科幻走進現實? 2013.07.29 ·防曬服真能防曬嗎? 2013.09.01 ·使用“超級網銀”安全不安全? 2013.07.21
本篇文章來源于: 中國科技網 www.stdaily.com
原文鏈接:http://www.wokeji.com/shouye/dpsg/201309/t20130924_30338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