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內陸31個省市區及港澳臺地區的經濟綜合競爭力綜合排名(2009-2010):香港居首位。 中國社會科學院2月28日發布最新《中國省域競爭力藍皮書(2009~2010)》,通過對中國內陸31 個省市區及港澳臺地區的經濟綜合競爭力進行綜合排名發現,2009年,香港、臺灣、上海三地居前三甲、澳門名列第9位。較之前一年的表現,香港和澳門均上升一位,臺灣從第1名降至第2名,上海則續居第3名。 課題組專家指出,在對省域經濟綜合競爭力進行排名時,藍皮書并未「唯GDP論」,而是綜合考量了宏觀經濟、產業經濟、可持續發展、財政金融、知識經濟、發展環境、政府作用、發展水平、統籌協調等各項指標。
港澳臺位處上游區
從綜合排名結果來看,2009年港澳臺地區經濟綜合競爭力排位都處于上游區,香港、澳門和臺灣地區分別是第1位、第9位和第2位,處于全國前列;在2008年,三地分別為第2位、第10位和第一位。可見,港澳臺地區的經濟綜合競爭力沒有太大變化,特別是與內陸31個省份相比,排名相對比較穩定。
從內陸31個省、市、區看,經濟綜合競爭力十強分別是上海、北京、江蘇、廣東、浙江、天津、山東、遼寧、福建、內蒙古。這些省份基本都處于東部地區,西部省份的經濟綜合競爭力排名則大多處于「下游區」。
其中上海經濟綜合競爭力排名繼續保持領先,自首部《中國省域競爭力藍皮書》出版以來,已連續5年位列第1名。專家分析,上海地處長三角地區,該地區地處東海之濱、長江入海口與杭州灣交匯區域,是內陸經濟最為活躍的地區,未來該地區發展勢頭仍將很快。
而就上海而言,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包括經濟、金融、環境發展等一直以來在內陸保持著領先地位。
晉疆排名雙雙下降
北京的經濟綜合競爭力排名在內陸居第2,與2008年相比,排名位置保持不變,這也是北京已連續5年排在第2位。專家指出,北京的優勢主要在財政金融競爭力和知識經濟競爭力,2009年,在綜合競爭力的9個分支指標中,北京的這2個指標排名第一。
另外,與2008年相較,2009年內陸13個省區市的經濟綜合競爭力排名沒有變化。從上升幅度來看,與2008年相比較,升幅最大的是安徽、湖南和重慶,都上升4名;山西和新疆則表現不佳,排名分別下降6位和7位。
報告另對內陸4大區域也進行了比較,從區域間經濟綜合競爭力的綜合測算和分差來看,2009年4大區域經濟綜合競爭力的評價分值依次為:東部、中部、西部、東北地區。專家指出,雖然東部地區10個省份的經濟綜合競爭力排位絕大部分都在上游區,不過,近年來西部地區經濟綜合競爭力分值與東部地區的差距有所縮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