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僅供學習、參考。文中所述配伍、方劑,須在專業人士指導下借鑒、應用!)
本文理論依據:《中醫基礎理論》、《中醫外科學》、《實用中醫風濕病學》
你好,我是中醫人,文君然。
今天這篇文說,我繼續給你談關于養護膝蓋的事兒。
我們的膝蓋啊,支撐我們全身的重量,伴隨我們不停工作一輩子,可以說勞苦功高。它有病了,我們不得不用心照顧。
現在,我給你說一張驗方,一個醫案。我覺得,它是有價值的。
這配伍,源于我國首屆國醫大師張燦玾張師。張師,生于1928年,卒于2017年,山東人。張師除了精于岐黃之外,還研習中國詩詞,為中華詩詞學會會員。
在我國首屆國醫大師評選工作結束以后,業界迅速開展了針對國醫大師們經驗良方的整理、挖掘、搶救工作。我有幸參與其中。我下面要說的這張配伍,為張師所看重,親自作注的。
咱們一起看一下——
當歸10克,川芎6克,防風6克,防己6克,薏苡仁15克,蒼術6克,威靈仙6克,白芷6克,天南星3克,紅花3克,川牛膝6克,木瓜6克。
針對這個配伍,有一張驗案,很有意思。
話說有一個少年,就診前膝關節不適已經四個月左右。到后來,越來越嚴重,竟然發展到不能走路,膝蓋腫。
刻診,見患者體質較弱,面色發白,舌紅苔白,脈象緊細。關節感覺腫痛、重著、屈伸不利。
張師沉吟良久,給寫了一張配伍,就如上面所述。
結果怎樣?區區兩劑之后,患者膝蓋疼痛、腫脹大大減輕。再用三劑,諸證悉平。
這里頭怎么回事啊?我給你簡單說一說。
問題的關鍵,也就是治療的突破口,在于患者脈象細,面白,體質弱。這個現象可以告訴我們,患者氣血虛弱、正氣不足。
朋友們,你記住,中醫講“正氣存內,邪不可干”。這可不是說說而已啊。它是真理。任何人,感染任何邪氣,其根源都在于體內正氣虛弱。你像這個患者,氣血不足,正氣不固,難以衛外,故而就容易感染風濕之邪。風濕之邪趁患者正虛之際,侵襲近來,盤踞在膝蓋,于是形成腫脹。患者本來就氣血虛弱,再加上外邪阻滯,故而經絡不通,筋骨失養,發為疼痛。
所以說,針對這個患者,三件事必須做好。一,養血活血,扶正補虛。二,祛風除濕,以散外邪。三,活血化瘀,通絡止痛。
看懂這個,國醫大師的配伍,你就會解了。
其中的當歸、川芎、紅花,養血活血。蒼術、薏苡仁、防風、防己、白芷、天南星,祛風除濕化痰。其中薏苡仁用量很重,取它既能除濕,又能舒養經脈之能。最后,用木瓜、威靈仙、川牛膝活血化瘀、通絡止痛。就這么簡單。
我個人體會,用這配伍,關鍵在于抓住患者正虛邪戀的特點,以血虛為基本特征。患者往往可以診為著痹,但是以血虛為根本。舌淡苔白,脈象緊細。
我把這個寫出來,供我的讀者朋友借鑒、參考。我常常能遇見一些膝蓋不好的人,經過仔細觀察,你會發現他們有氣血不足等內在的基本問題。國醫大師張師給我的啟示就是,治膝蓋的毛病,扶正和驅邪都不可或缺。
文中配伍,有代表性。我希望讀者朋友能摘抄下來,日后在中醫師辯證指導下借鑒應用。杏林同道,也不妨做個參考,為日后臨證提供一些思路。總之,無論怎樣,我希望我的這篇文說能起到一些積極作用。
好了。就說這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