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上歷史學科講學稿
第13課 紅軍不怕遠征難
課題 | 課型 | 時間 | 主備人 | 審核 | 審批 |
紅軍不怕遠征難 | 新課 |
【教學目標】:
基礎知識 | 了 解 | 黨中央和中央紅軍被迫進行戰略轉移的原因 |
掌 握 | 長征的路線、遵義會議及其歷史意義 | |
能力訓練過程方法 | 閱讀地圖了解歷史 | 從課文和插圖中了解紅軍長征經過的主要省份、江河,形成清晰的時空概念,正確復述發生在那里的重大事件 |
分析比較探究原因 | 從紅軍被迫進行戰略轉移到紅軍取得長征勝利,不同的領導決策導致了截然不同的結果 | |
情感態度價 值 觀 | 思想意識 | 引導學生學習紅軍戰勝艱難困苦、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義 |
愛國愛黨愛軍情感 | 中國共產黨在斗爭中總是堅韌不拔,并總能通過自己的力量校正失誤。我們應該熱愛共產黨、熱愛人民軍隊、熱愛祖國,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
【教學重點】 中央紅軍的長征、遵義會議
【教學難點】 分析紅軍被迫進行戰略轉移到紅軍長征勝利在原因上的反差
一、預習導學
1、長征的開始和遵義會議
1)、黨中央和中央紅軍為什么要進行戰略轉移?
2)、長征開始的時間和標志是什么?
3)、遵義會議的時間、內容、歷史意義?
2、長征的勝利
1)、四渡赤水
2)巧渡金沙江
3)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
4)雪山草地
5)吳起鎮會師
6)甘肅會寧會師
7)長征勝利的歷史意義
二、課堂展示
(一)合作探究:
1、練一練”突出瑞金、遵義、吳起鎮三個地點,組織學生對照著課本標注出來。
A. 紅軍經過哪些省份?(江西、福建、廣東、廣西、貴州、云南、西康、甘肅、陜西等)
B. 請對號入座地說出黑板上這三點的地名。(瑞金、遵義、吳起鎮)
2、“活動與探究1·想一想”,(提醒同桌學生要互相配合,一個找課文,一個找圖例,共同完成任務,然后在教師主持下進行“接龍”游戲:
A. 湘江 紅軍在那里與敵人打過一場硬仗,損失慘重。
B. 烏江 紅軍強渡烏江,解放遵義。
C. 赤水河 紅軍聲東擊西,四渡赤水河,打亂敵人的追剿計劃。
D. 金沙江 紅軍渡過金沙江,從此跳出敵人的包圍圈。
E. 大渡河 紅軍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
(二)拓展延伸:
什么是長征精神?
三)系統總結:(見課件)
三、知識反饋延伸
輕松入門—練基礎
一)、選擇題:
1. 紅軍第五次反“圍剿”失敗的根本原因是
A.蔣介石調集50萬人重點圍攻
B.蔣介石有帝國主義全力支持
C.蔣介石的50萬人裝備先進
D.臨時中央負責人博古和軍事顧問李德等人指揮錯誤
2.1934年,中共中央和中央紅軍開始長征的主要原因是
A.為了北上抗日 B.為了把革命形勢推向全國
C.第五次反“圍剿”失利 D.為了建立新的革命根據地
3. 紅軍長征途中渡過下列河流的先后順序是( )
①大渡河 ② 湘江 ③ 赤水河 ④ 金沙江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②④ C. ②④③① D. ②③④①
4.遵義會議事實上確立了毛澤東在全黨的領導地位,主要理由是( )
A、結束王明“左”傾錯誤在中央的統治
B.取消了博古、李德的軍事指揮權
C. 肯定了毛澤東的正確主張,并將軍事指揮權交給他
D.選舉毛澤東為中央最高負責人
5.長征途中,標志著紅軍跳出包圍圈的是( )
A.攻占遵義 B.巧渡金沙江 C.四渡赤水 D.強渡大渡河
6.下列歷史事件發生的先后順序應為:①遵義會議 ②蔣介石發動第五次"圍剿" ③中央紅軍被迫開始長征 ④紅軍二、四方面軍到達甘肅會寧 ⑤中央紅軍到達陜甘革命根據地
A.①③②④⑤ B.②①④③⑤ C.②③①⑤④ D.②③⑤④①
二)、材料解析題:
7、朗讀下列毛澤東《長征》詩詞。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
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后盡開顏。
請回答:
(1)中共中央和中央紅軍為什么要進行長征?
(2)詩中提到中央紅軍在長征中經歷了哪些重要地點?在這些地方又分別發生了哪些重大事件?這些事件又有何意義與影響?
(3)詩中的“三軍”是指( )
A.紅二方面軍、紅三方面軍、紅四方面軍 B.紅一方面軍、紅二方面軍、紅四方面軍
C.紅一方面軍、紅七方面軍、紅八方面軍 D.紅二方面軍、紅七方面軍、紅八方面軍
四、課后反思
我的收獲——
我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