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海民生】海口這些百年老街的名字,竟是這么來的!知道的人太少了

【海民生】海口這些百年老街的名字,竟是這么來的!知道的人太少了

2017-03-02 海南日報


也許,解放路、中山路、得勝沙路、新民西路等這些百年老街就在你家附近;也許,它們是你周末逛吃的好去處。但你知道這些熟悉的老街名字是怎么來的嗎?這里面有不少有趣的故事哦,快一起看看↓↓↓


中山街道得勝沙路
戰(zhàn)勝賊寇的“外沙”

1


得勝沙老街。南國都市報記者劉孫謀 攝

 

在海南,不少居民或游客都非常熟悉得勝沙路。這條具有一百多年歷史、以南洋建筑風格為特色的海口老街,一直都讓海南人引以為豪,更為外地游客為之好奇。


龍華區(qū)中山街道辦得勝沙社區(qū)書記、主任吳勇介紹,得勝沙古稱“外沙”,因“海口外纏一片平沙”而得名。早在唐朝,海口是瓊州的外灘,設“白沙津”為古渡驛站。得勝沙路在海口的地位有些類似于上海的外灘,北京的東交民巷,因為它見證了海南由任人欺侮到逐漸強盛的過程。


公元1685年(清康熙二十四年),辟海口為對外通商口岸,在得勝沙路段設“常關總局”。商賈云集開展經(jīng)濟交流,繁盛的商業(yè)貿(mào)易已具相當規(guī)模,成為當時海南的商業(yè)中心。1849年(道光二十九年),海寇張十五侵犯海口,清兵把總黃開廣帶領海口、府城一帶軍民的頑強抵抗,賊寇最終被軍民驅(qū)趕出外沙,“得勝沙”即因此而得名。


得勝沙路東起新華北路,西抵龍華路北端,長520米。得勝沙路,與附近永樂街(解放路)、大街(中山路)、新街(新華路)、長堤路等路商業(yè)街的南洋建筑形成于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主要是出海外闖南洋謀生創(chuàng)業(yè)的歸國華僑,按照南洋當?shù)氐慕ㄖL格特色效仿興建的,據(jù)說當時建筑所需要用的鋼筋、楠木、水泥等物資是從南洋那邊運輸過來的。其騎樓建筑是歐陸建筑與東南亞地域特點相結(jié)合的一種建筑形式。


1998年,海口市政府投資600萬,把得勝沙路裝飾改造成服裝批發(fā)商業(yè)步行街。得勝沙,街道兩旁店鋪一家緊挨著一家,店里的商品琳瑯滿目,尤以服裝為盛。(更多戳→詳細


中山街道解放路
“永樂街”加長版

2


解放西路。南海網(wǎng)記者孫令正 攝


海口市龍華區(qū)中山街道居仁坊社區(qū)主任謝榮花介紹,民國時期老海口的解放東路一段,海南人叫“永樂街”,它和博愛路不連通。原先街道都是坑坑洼洼的土路,一到下雨天,雨水打在街道上,地上就泥濘不堪,為了改變這種不利于市民出行的道路格局,1953年,海口市政府下令打通博愛路,將原永樂街改建為解放路。之后,解放路向西伸展,填塘建街,分為解放東、西兩路。全線修通后長998米,寬18至20米。


解放東路和西路,建筑風格截然不同。解放東路最早叫“永樂街”,解放前就存在,是海口的娛樂中心,路兩邊的建筑都是南洋風格的騎樓。1950年代,解放東路建起了和平戲院。而解放西路是在解放后建成的,1960年代以來,解放西路先后建起了百貨大樓、郵電大樓、新華書店、工人文化宮、工人影劇院等,成為海口文化及商業(yè)中心,是海口的繁華街區(qū)之一。“解放西路留下了新中國成立初期特有的文化和時代印記。


如今,海口的解放路上一條條筆直、寬廣、車輛分流而行的道街,代替了窄小、路面不平、骯臟的舊馬路,呈現(xiàn)出一派勃勃生機。


中山街道中山路
海口市老城區(qū)最早的道路之一

3


中山路騎樓老街。南國都市報記者李小崗 攝


中山路位于海口市老城區(qū)中部,呈東西走向,東起博愛北路,西止新華北路。全長207米,街道寬12米,道路兩旁多為騎樓式建筑,是海口市老城區(qū)最早的道路之一。該路系1662年,即清朝康熙年代建,原名稱“還海坊”,后改為北門外路,后又改為大街。到1924年,即民國十三年改為中山路。


最初的中山路集中在廣東和海南島兩地,直至北伐戰(zhàn)爭勝利結(jié)束,才迎來了“中山路”的建設高峰期。全國各地的中山路,大多是在1927年到1929年間出現(xiàn)的。龍華區(qū)中山街道的中山路位于海口市龍華區(qū),作為全國中山路的“老前輩”,經(jīng)過時間長河的洗滌,于2013年修繕和業(yè)態(tài)重整完畢,走出了歷史塵煙,正式“回歸”。


為了重現(xiàn)騎樓老街原貌,2009年,海口市文物局、規(guī)劃局、設計院等部門開始計劃對海口騎樓進行修繕改造,2010年開始進行全面施工,修繕區(qū)集中在博愛北路、新華南路、中山路、解放東路、長堤路這五條街。


改造項目團隊對中山路重新進行定位,除了要恢復舊時中山路作為商業(yè)旗艦地的地位以外,還賦予了它新的使命——海口旅游新地標。于是,書畫院、畫廊、學術(shù)研究機構(gòu)以及咖啡館、陶藝館、養(yǎng)生館、品牌小吃店、工藝品店等商鋪將原本的五金電器批發(fā)店取而代之。告別了往日的雜亂,重生的中山路充滿歷史文化氛圍和休閑小資氣息。更多戳→詳細


中山街道新民西路(西門街
因老城門而得名

4



來源:@天涯名博 新浪微博 


據(jù)歷史記載,在明代,為了防備海盜襲擾,修建了海口所城,這就是今天海口這座城市的雛形。最初的所城方圓僅0.48公里,大體呈正方形狀,共有四門,分別為東、西、南、北門,各成街市,正是這縱橫的十字形街區(qū)開啟了海口有城有市的歷史。1926年,海口進行城市改造,原來的所城城墻被拆,但東門街、西門街、南門街、北門街這些地名依舊被保留至今。


據(jù)稱,在海口為數(shù)不多的幾條老街中,西門街的歷史最為顯赫,明代的千戶府、清代的同知署、參將署都設在西門街,因此西門街堪稱古代海口的首腦機關駐地。更多戳→詳細


首屆海南地名文化系列活動啟動

“家在海南·銘記鄉(xiāng)愁”首屆海南地名文化系列活動新聞通氣會,3月1日在海口舉行。


據(jù)了解,首屆海南地名文化系列活動共包含三部分內(nèi)容:


一是拍攝5集海南地名文化紀錄片,預計用2年至3年時間,選取一些具有深厚文化內(nèi)涵和歷史傳承價值的地名,拍攝以《山海有名》為總題的系列紀錄片,第一期將拍攝以大海南、南海和黎族苗族地名為主題的紀錄片5集,包括《這里是海南》、《命名祖宗海》、《擁抱海之藍》、《尋根五指山》和《名存大自然》;


二是舉辦海南百個地名傳說故事征集活動,旨在通過征集挖掘和整理出一批動人的海南地名故事,并通過媒體廣泛傳播;


三是舉辦海南地名文化系列評選活動,評選舉辦期間,將通過征集、網(wǎng)民投票等方式,評出海南首批十大古街老巷、十大名人故里、十大紅色圣地、十大黎族苗族鄉(xiāng)(鎮(zhèn))村地名。


通過三大系列活動的舉辦,讓更多人了解和關心海南的地名文化,喚起人們對海南地名文化的重視,讓更多人通過地名文化走進海南,了解大美海南,開辟出一條記住海南鄉(xiāng)愁的新途徑。


據(jù)悉,本次活動由省民政廳和省文聯(lián)聯(lián)合主辦,預計歷時7個月,擬于今年10月舉行頒獎典禮。



來源:南國都市報 南海網(wǎng) 

記者:孫春麗 易帆 孫令正 

編輯丨何穎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中國歷史文化名街(09)海南省海口市騎樓街
漫步騎樓老街
海南細游記之海口·滄桑騎樓
隨筆:海口騎樓老街
散文||我眼中的騎樓老街
海口(一)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quán)!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益阳市| 溆浦县| 龙胜| 仁布县| 额敏县| 琼海市| 闵行区| 磴口县| 肃北| 东明县| 彩票| 江都市| 增城市| 皮山县| 弋阳县| 凤庆县| 成安县| 饶河县| 东阿县| 天柱县| 大化| 康马县| 鹤庆县| 屏东县| 望都县| 抚顺县| 射阳县| 西乌| 海晏县| 景宁| 红原县| 保山市| 五大连池市| 乃东县| 若羌县| 毕节市| 武冈市| 阜阳市| 北安市| 藁城市| 苗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