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前,央行宣布降息,把一年期的存款利率降至2.25%,但同時,允許銀行可以在基準利率的基礎上最高上浮50%。這意味著,銀行給儲戶的一年期存款的實際利率最高可至3.375%,比降息之前最高可至3.25%還要高一些。
按照“慣例”,銀行會在第一時間調高上浮比例,以爭取更多的存款資源。所以,儲戶有理由期待銀行實際利率“不降反升”。
但是,銀行這一次沒有“按常理出牌”。一周時間過去了,記者尋遍各大銀行,發現目前實際利率最高的銀行,也只給出3%,即相當于上浮33.3%。而個別銀行給出的實際利率只有2.5%。
不同的銀行,采用的利率不一樣,儲戶今后存款可以“貨比三家”了。當然,銀行會告訴你,除了儲蓄之外,其實他們已經準備好了“儲蓄替代品”來滿足你收獲更高收益的要求。
對大部分股份制銀行來說,他們實際上已經放棄了在存款利率上的價格戰。而在“儲蓄替代品”的競爭上,一場“肉搏戰”已經打響。
實際執行利率最高只上浮33.3%
5月14日、15日兩天,記者以一個儲戶的身份,“詢價”市區各大銀行的網點的“一年期存款利率”。
所有的銀行都已經更新了儲蓄利率。不過或許是利率調整得太頻繁,也或許是調整之后的利率不再是“一刀切”,所以,并非所有的銀行員工都能第一時間準確地報出自己銀行現行的利率。個別銀行的員工甚至要向不同部門確認之后,才能給出“明確答案”。
兩天下來,記者總算把每家銀行的利率收集齊全。(見下表)
拿到數據之后進行整理發現,跟采集之前腦子里想象的答案有一些不同。采集之前,慣性思維認為,實際執行的利率應該是分三個梯隊:城市商業銀行的利率會較高,其次是股份制銀行,最低的應該是四大行。
實際結果的確也是呈現出三個梯隊,不過利率最低的不是四大行,而是股份制銀行。
城市商業銀行(溫州銀行、寧波銀行等),以及民營銀行(溫州民商銀行)給出的利率是3%,為第一梯隊。
第二梯隊四大行(工、農、中、建)最高上浮30%,即2.925%。不過這四家銀行在操作的細節上有差異,即對上浮30%的存款的金額要求是不一樣的。
第三梯隊是大量的股份制銀行,這些銀行的掛牌利率基本上在2.7%-2.75%。但是,每家銀行做法也不一樣。有的銀行“沒得商量”,不管你存多少錢,都是一個價;有的銀行則是“有事好商量”,只要你金額夠大,或者你對銀行的貢獻滿足他們的條件,就可以給你申請高一點的利率,不過以上浮30%為限。
一圈比下來,記者發現,降息之后的實際利息,整體上是真的降了。本次降息之前不少銀行實行最高上浮30%,可以達到3.25%。但是現在,最高的也只有3%。如一儲戶手中有10萬元,存銀行一年的定期,之前可以拿到3250元利息?,F在貨比三家之后,即便選擇利息最高的銀行,也只有3000元的利息收入了。
股份制銀行無意打存款價格戰
在利率市場化逐漸成為現實的關口,股份制銀行一改以往的“兇猛作風”,把存款利率調到第三梯隊,這多少讓人感覺到有些意外。
我市某股份制銀行負責人解釋說,這是股份制銀行的“戰略轉移”,大部分股份制銀行已不把重心放在存款的爭奪上了。
該負責人說,前幾次降息加上調上浮比例之后,股份制銀行很積極地第一時間把利率上浮到頂,且花大量的精力與財力去宣傳“一浮到頂”的政策,但是結果并不讓人滿意?!翱梢?,即便你把利率調得比四大行更高,也不會大量吸引新的存款,所以,與其再花大量的精力去打存款的價格戰,還不如在其他方面開辟新的戰場。”
該負責人引用了不久前該行的一個統計數據。100億的“存款資產”里,真正的活期存款加定期存款比例只有30%,其他的基本上來自類存款產品。而在這30%的真正的存款里,活期與定期各占一半。在定期存款里,又有超過八成來自于貸款客戶的“存款配置”。這樣一分析,他們認為,居民的主動定期存款,在這100億存款里可能不到3億元??梢姡F在真正存款的人已經很少了,即便花大力氣,也未必能取得很好的成效。
其次,現在對部分銀行來說,有太多的存款也未必有用,貸款增量幾乎沒有,存款增加了也沒用?!按尜J利差在下降,銀行的重點將不再是做大存款與貸款的規模了?!?/p>
另外,該負責人還認為,現在銀行面臨的問題,其實不是各銀行之間的客戶競爭,而是跟股市、基金、民間金融機構在爭客戶。所以,現在股份制銀行的重點是開發新的產品與服務,來吸引新的客戶或增強老客戶的黏合度,而不是繼續在小范圍里自相殘殺。
對于今后銀行會不會把利率的上浮空間用足這個問題,該負責人說,對于網點少的城市商業銀行或民營銀行來說,如果政策允許(目前有一種說法是,央行對商業銀行進行“窗口指導”,不允許銀行把利率一浮到頂),是有可能的。但是對重心已不再是賺存貸差的股份制銀行來說,這種可能性在下降。
儲蓄替代品的競爭變得很激烈
通過這次大范圍的“詢價”,記者發現了一件“新鮮事”:不少銀行不建議你存款,而是鼓勵你買“儲蓄替代品”。
在不少銀行網點,當記者詢問存款利率時,工作人員第一時間引導說:“存款不劃算,還是買我們的一款保本保息產品吧,收益率比存款利率高多了?!?/p>
記者發現,大部分銀行現在都在發售這種被他們自己稱為“儲蓄替代品”的理財產品,年化收益率普遍在4%以上,的確比存款利率要高出很多。這些儲蓄替代品主要是兩類,一類是固定期限的,期限從3個月到1年不等,收益率從3.7%-4.6%不等;另一類則是期限十分靈活的“流動性產品”,存幾天算幾天的利息,年化收益率也普遍超過4%。
當然,也有銀行會推薦那些非保本浮動型理財產品,年化收益率一般都在5.3%以上。“雖然是非保本浮動型收益,但是基本上都能達到預期收益率?!便y行人士說。
還有一些銀行則在存款上做起了文章。如工行的“期期贏”、建行的“定活寶”、溫州銀行的“金鹿-五惠存”、臺州銀行的“財運通”。他們會建議你辦理一個五年期的定期存款,享受較高的利息,如果你中途需要用錢,沒關系,可以提前全部支取或部分支取,支取的部分按照最接近的那一檔定期存款利率結算。假設一儲戶有100萬元的資金,辦理了上述存款,到第7個月時,突然需要用到10萬元,可以先支取其中的10萬元,這10萬元就按6個月定期存款利率+1個月的通知存款利率結算,剩余部分繼續享受約定利率。
由傳統儲蓄衍生出的“類儲蓄產品”開始增多。記者在某銀行發現,該行的一款被工作人員信誓旦旦地稱為“就是儲蓄,開的是存單”的產品,一年期的利息竟然達到了4.58%。該工作人員說,現在很多本來想辦理傳統存款業務的人,最后都辦理了這種“利息很高”的存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