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年前的春節(jié),小君和小霞(兩人年紀相同)這兩位好朋友各自購買了同一款分紅保險產(chǎn)品,保額相同,保費也相同。轉眼一年過去了,2009年3月,兩人拿到了各自的分紅通知書。對比一下,卻發(fā)現(xiàn)“有問題”!
看,小君的分紅通知書上寫,她的這份保單,2008年年度的分紅為19元。而小霞的分紅通知書上卻寫著,其2008年度的分紅,可以購買交清增額保險,保額為50元。
怎么會出現(xiàn)這樣的情況呢?
原來,分紅險的分紅領取方式有好幾種,一種是交清增額,一種是累積生息,還可以有現(xiàn)金領取、抵交保費等方式。當初投保單上,小君和小霞在“分紅領取方式”上挑了不同的格子,才出現(xiàn)這樣的差異。
看來,當你投保分紅保險產(chǎn)品前,還得先搞清楚每一種可供選擇的分紅(紅利)處理方式,從而選擇最適合自己的。
領現(xiàn)金,保戶最愛“真金白銀”
對于很多買了分紅險的投保者來說,拿到“真金白銀”才踏實,因此大都傾向于采取現(xiàn)金領取這種最直觀的紅利處理方式。
但分紅險投保者需要了解的是,分紅險的保單紅利是依據(jù)保單的現(xiàn)金價值多少來分配,你所繳納的保費對投保公司整個分紅險保費“池子”中占比越高,所作貢獻越大,你可以分得的紅利自然越多。特別在投保的最初幾年,由于保單的現(xiàn)金價值比較少,分紅也會特別少。
如在上海工作的秦先生是一名外資公司白領,2005年初他購買了一款5萬元保額的分紅型保險,年繳保費1740元。2006年第一季度,他所持保單第一次分紅,獲得的紅利只有16.52元。2007年初,秦先生的這份保單累計繳納保費已經(jīng)達到3480元,他的第二次分紅收益增加到了21.92元。2008年3月份,他收到了第三次分紅情況告知書,這次,因為2007年資本市場表現(xiàn)好,他的保單分紅也上漲到了近70元。
對于秦先生這樣的保額不高、年投入保費較少的保戶來說,每年能夠得到的分紅金額并不會很多,每年的紅利數(shù)額比較有限,為了較少的金額每年去辦理紅利領取手續(xù),既不方便,也不經(jīng)濟。所以建議這類投保人不如變更紅利的領取方式,看看是否選擇以下幾種方式中的某一種,會更適合自己。
反之,如果投保的分紅險額度較高,繳費也不少,那也可以每年領取現(xiàn)金分紅,給自己一筆小收入。
變用途,不如用紅利抵保費
目前,也有不少保險公司都允許保戶以每年的紅利抵繳保費。
如果保戶選擇了以抵繳保費的方式來處理紅利,保戶就可以在需要繳納保費時,以自己同一份保單上分得的紅利抵充一部分到期的應繳保費。
比如,今年32歲的阿新在2007年投保了一款分紅型終身壽險,基本保險金額10萬元,保險期限至80周歲,選擇20年繳清保費,每年需繳納的保費為4100元。阿新投保一年后,分得紅利65元,他選擇采用抵繳保費的紅利領取方式,阿新第二次只需要另外交給保險公司4035元保費;投保兩年后,保險公司給付紅利有所增多,增加到157元,阿新第三次需繳納的保費可降到3943元。
對于比較怕麻煩的投保人而言,就可以采用這一便捷方式,并可減少自己每年新投入的保費,正所謂“肥水不流外人田”。
需保障,紅利也可增加保額
還有一種方式,也可以讓自己從分紅險保單中得到的紅利發(fā)揮所長,那就是選擇購買繳清增額保險。這是指根據(jù)被保險人獲得紅利時的年齡,以當年獲得的年度紅利作為一次繳清的保險費,按相同的保險合同條件,相應地增加原保險合同的基本保險金額。
比如,前面一個例子中的阿新,如果不選擇紅利抵繳保費,而是選擇用紅利購買繳清增額保險,用每年分得紅利來增加自己原保險合同的保障額度,我們來看看會發(fā)生什么狀況。
阿新投保一年后,分得紅利65元,選擇購買繳清增額保險的方式來處理紅利。此時,阿新年齡為31歲,他所投保的產(chǎn)品每萬元保額躉繳費需要6500元(31周歲男性),那么65元可以購買100元的保額,因此他的保額可增加至10.01萬元。投保兩年后,保險公司給付紅利有所增多,增加到157元,阿新年齡為32歲,該保險產(chǎn)品每萬元保額躉繳費需要6280元(32周歲男性),此時157元可以購買250元保額,因此阿新的保額由此增至10.035萬元。
因此,如果有些投保者認為自己由于繳納保費能力有限,保障金額選擇得還不夠高;或者有些人認為隨著通貨膨脹,自己的保障金額應該逐年增加,那么就可以申請將自己的紅利處理方式設置為購買繳清增額保險,把從保單中所獲得的紅利當作一次性保費來提高自己的“身價”,滿足保障所需。
“利滾利”,累積生息見效果
如果對于金額較少的紅利“看不上眼”,同時也不需要用每年紅利來多增加自己的保額,那么還有一種叫做“累積生息”的紅利處理方式可能會討你喜歡。
保戶選擇了以累積生息的方式來處理紅利,其實就是選擇了將每年的紅利保留在保險公司,進行年復利累積生息,到保險合同效力終止時,保險公司除了給付你應得的保險金額,同時也會將多年來累積的紅利部分連本帶利支付給投保人。由于是以復利形式進行累積生息,因此本來每年看上去很不起眼的一點點保單紅利,多年以后可能會變成一個“大紅包”。
例如,30歲的趙小姐購買了10萬元保額的一款分紅型兩全保險,選擇3年完成繳費,每年繳費64130元。如果趙小姐選擇不領取每年給付的紅利,而是將之用于累積生息,按照保險公司常用的低檔紅利水平計算,那么,到趙小姐60歲時,可累積超過18萬元的紅利,到70歲時,可累積接近30萬元的紅利。雖然三十年后、四十年后的18萬元、30萬元可能沒有如今的18萬元、30萬元值錢,但應該還是一筆較大數(shù)額的錢。
對于比較懶于理財,或是紅利金額較少的投保人群,也可以選擇這種紅利處理方式。
怎樣轉換紅利處理方式?
那么,如何轉換這些保單紅利處理方式呢?
和基金產(chǎn)品一樣,分紅保險的紅利處理方式在投保當初就會要求客戶選擇并做出確定。目前各家公司分紅保險的紅利處理方式主要有以上介紹的四種,但也有保單只能提供兩種或三種選擇。通常,如果在投保時未選擇紅利處理方式,一些保險公司會默認以累積生息方式辦理。
紅利領取方式一般在保單有效期內(nèi)都可申請轉換,但新的處理方式要從下一個紅利分配日起才生效。如保戶投保時選定為累積生息方式,5年后他申請轉為購買交清增額保險,則前5年的紅利按累積生息方式領取,第6年及以后的紅利按購買交清增額方式領取。
同時,紅利處理方式轉換后,投保者要留意分紅通知書中的主要內(nèi)容變化。如選擇累積生息的保戶,要特別留意本年紅利金額、儲存生息本年利息、截至本次保單周年日的累積紅利(含本年紅利);選擇抵繳保費的,需留意本年紅利金額、抵交后應補交保費差額;選擇購買繳清增額保險的,通常需留意本年紅利金額、本年紅利所能購買的交清增額保險保額,以及截至本次保單周年日的累積保額(含本年購買的繳清增額)。
每種保單紅利處理方式各有特點,其中倒并不存在劃算不劃算的問題,關鍵是要適合自己的實際需求。
小貼士:保險分紅小知識問答
Q:什么是保險的分紅?每年能分多少紅利?
A:分紅保險是保險公司將其實際經(jīng)營成果優(yōu)于定價假設的盈余,按一定比例向分紅保單持有人進行分配。由于分紅險紅利通常來自費差益(實際費用率低于預定水平)、死差益(實際死亡率低于預定水平)和利差益(實際投資收益率高于預定水平),也有保險產(chǎn)品將退保差益(實際退保率低于預定水平)計入可分配盈余中,因此分紅保險所給付的紅利并非保證收益。分紅不一定年年都有得分,而且能分多少紅利是與保險公司的經(jīng)營情況掛鉤的,保險公司實際盈利高,紅利也就水漲船高,上不封頂;保險公司實際盈利低,紅利也將變低。
Q:紅利是否影響其他保險利益?
A:分紅保險提供給保戶的保障與非分紅保險沒有差別,如身故保障、生存給付等,其保障內(nèi)容、保險金額、保單的價值、保險費都是投保時在合同中明確約定的,不論分紅情況如何,出現(xiàn)保險責任事故或保險期滿時,保險公司都要兌現(xiàn)給客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