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這樣一類脾胃不好的人,從來不敢吃涼的東西,即使在炎熱的夏季,西瓜、綠豆湯、雪糕或冰鎮啤酒等這些解暑的東西也不敢吃,一吃胃就隱隱地疼,疼得不厲害,但總是感覺胃部不舒服,喝點熱水,或者用熱水袋捂一捂,或者用手輕輕按揉一會兒,馬上就會感覺舒服多了。
餓的時候,胃部感覺不舒服或胃痛明顯,吃點東西就能緩解,但吃多了會不消化、肚子脹,有時還會吐清水。有些人還伴有體倦乏力、手腳發涼、大便不成形等癥狀。這些其實都是脾胃虛寒的典型表現。
脾胃虛寒包含兩層意思,一是脾氣虛;二是脾的陽氣不足,導致陰寒內生。理解了這兩點就為我們選藥提供了依據,脾氣虛,就要健脾;脾寒,就要溫中。所以,我們在選藥的時候就要選擇那些具有溫中健脾、和胃止痛作用的藥物。
理中丸是臨床上治療脾胃虛寒的常用方和基礎方,原方出自《傷寒論》,由干姜、黨參、白術、炙甘草4味藥物組成,共同起到溫中祛寒、補氣健脾的作用,所以這個藥取名為“理中”。
那些脾胃虛寒癥狀不嚴重的患者,如胸滿腹痛、腹滿食少、嘔吐泄瀉、消化不良、畏寒肢冷等,都可以服用理中丸來調治。
不過,在服藥前,大家一定要注意,這個藥是針對虛寒胃痛的。所以,如果是濕熱內蘊中焦、脾胃陰虛、泄瀉時腹部熱脹痛、胃痛灼熱、口干舌燥等患者就不適合服用這個藥了。
另外,理中丸適合脾胃虛寒輕癥的患者。如果患者的虛寒很嚴重,胃脘、腹部冷痛,手腳冰涼,甚至小腿都涼,這時吃附子理中丸溫中祛寒的效果會更好。
如果患者是胃脘隱痛不舒服、胃中嘈雜、嘔吐酸水、沒胃口不想吃飯,且四肢倦怠、舌淡胖、苔白滑,說明他不僅中焦虛寒,而且體內有濕,阻滯了氣機。這時就既需要溫中和胃,還要理氣祛濕,香砂養胃丸就是一個常用的成藥。
如果患者是胃脘拘急疼痛,痛喜重按,而且胃中嘈雜、吞酸、吃飯少、沒精神、舌淡苔白,這說明他是中焦虛寒導致的肝脾失調了。這時就需要溫中補虛、柔肝理脾、和里緩急,臨床常用的就是小建中合劑(顆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