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艷平 承德縣第二中學 )
筆者組織的第一個系列班會主要圍繞著初一生活應當怎樣度過這個主題。安排的具體的主題是:養成各種好習慣終生受益、住集體宿舍要學會寬容及科學合理地分配自由時間。一般是在初一新生入學的前四周進行。因為這時的新生剛剛離開父母, 自己獨立生活的能力還很差, 這就需要 班主任 老師在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上下功夫。進行這個系列教育之后, 學生具有了初步的自理意識, 有百分之八十的學生能基本穩定,也有一部分學生能明白怎樣不斷的強化自己的言行, 使之規范化。
在這個基礎上, 我就幫助學生制定個人和班級的奮斗目標。我組織的第二個系列主題班會是: 暢談理想。在這一系列主題教育中我采取聽報告、談理想、講道理的方法。首先我請上一屆的班級中考狀元返校為同學作報告,既講述他們現在的學校環境如何的優美、管理如何的科學、師資力量如何的雄厚、現代化教學手段如何先進、自己學得如何的有興趣,也講述自己在初中時是如何為考進這所理想的學校而努力奮斗的。這個系列教育提前喚起了初一學生自覺地樹立起遠大的理想, 這時學生能夠自覺地用更高的標準約束自己, 鼓勵自己,發揮出自身更大的潛能。每當這時, 我就緊緊抓住這個碰撞教育火花的契機給學生講述道理: 美好的理想如果不付諸行動,也就成了空想。從古到今, 成功者和失敗者中都不乏幻想, 差距就在于行動。成功者面對百分之一的希望, 都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 失敗者面對百分之九十九的希望, 卻被百分之一的困難所嚇倒, 學生聽后都點頭默嘆。對我的講解也非常樂意接受。
我組織的第三個系列主題班會是如何走向成功之路,具體主題是梅花香自苦寒來、安金鵬在阿根廷榮獲國際金獎及任靜的事跡叫我的心靈為之震動。班會上我聲情并茂的講述了農民孩子安金鵬在天津一中讀高中時為了省錢,去造紙廠揀廢紙做驗算, 去方便面廠低價購買方便面渣吃等艱苦生活, 全班 30 個女同學和一部分男同學都低頭抽噎。通過介紹成功者的刻苦求學經歷,給學生以榜樣的示范和鼓舞,從榜樣身上他們學到了許多優秀的品質,看到了自身的希望, 堅定了克服困難的信心,充分調動了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 使各種非智力因素得到了充分的發揮,進入了這種境界的學生會怎樣做 ? 答案是不言而喻的。
班會到此階段, 期中已過, 針對部分學生學習方法不得當, 學習效率低等困難, 我組織的第四個系列主題班會主要是學習方法大交流。安排的主題是:巧記外語單詞、背古文有絕招、防止走神二三法、學好數學必須勤動手等。經歷這樣的班會后, 學生的學習方法也漸趨完善。有許多同學學到了別人的長處, 彌補了自己的短處,一個同學在日記中寫道:“原來記英語單詞還真有竅門。”
一個負責的班主任必須時刻把思想品德教育放在首位, 但德育教育并不是搞幾項活動、兩次說教就能見效的。于是有了我的第五個系列主題班會: 人應該這樣活著。主題是勿以惡小而為之, 勿以善小而不為和未出校門先進牢門。在這一系列主題班會中, 我不僅通過正面教育講道理, 樹榜樣典型引路, 引導學生端正做人的態度, 加強品德修養, 胸懷報國之志,激發起自覺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同時也進行反面暗示, 組織學生收聽上板城監獄服刑人員的現身說法, 然后組織學生討論, 使學生明辨是非, 懂得中學生該做什么, 不應該做什么。其實, 這個系列的主題教育應該是貫穿所有系列主題教育的一根紅線。
完成這樣的系列班會, 班主任必須做生活的有心人, 平時廣讀博覽, 積累材料。這樣的系列班會, 若能從學生實際出發, 持之以恒的堅持下去, 不僅調動學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而且也能夠最大限度的發揮學生的各種非智力因素的作用, 使學生的品行、紀律以及學習熱情一浪高過一浪。他們在強烈的自責感、自信心的驅動下, 不斷超越自我, 不斷取得突破, 為一生的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班級的各項工作在年級也全面領先。
針對上述系列主題班會我有以下幾點體會:
第一, 班主任的工作必須對學生的一生負責, 對國家的將來負責。中學生正處在一生的關鍵時刻, 不同的階段應有不同的教育, 應抓住育人這個根本, 絕不能頭疼醫頭, 腳疼醫腳。
第二, 現在的中學生需要豐富多彩的生活, 組織各種形式的系列主題班會活動, 能夠給學生提供展示自我的機會, 也是對班主任綜合素質的一種挑戰。
第三, 系列主題班會是實施素質教育的有效途徑, 也是實現班級全面自治自理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