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2007年4月至2009年1月,浙江省寧波市江東區人民法院和浙江省寧波市中級人民法院對浙江省寧波市江東區人民檢察院提起公訴的被告人孟永玲、劉家杰等人犯侵犯商業秘密罪刑事案件進行了審理。作為被害人,寧波盛豐廠向司法機關提交了其采取了保密措施的“鋼塑復合管材制造設備圖紙所包含的鋼塑復合主機與集管式裝管車連接處”的技術信息材料,包括“中心進氣管孔排列,兩側下排氣”圖紙和“兩個空氣管用絲口快接方式切換連接并與固定板式形成進氣排氣雙回路邊一體”圖紙,并指出上述技術信息材料系該廠的商業秘密。
在上述案件進行中,北京市澍鏵律師事務所指派律師擔任被告人的辯護人,并從司法機關復制了“中心進氣管孔排列,兩側下排氣”圖紙和“兩個空氣管用絲口快接方式切換連接并與固定板式形成進氣排氣雙回路邊一體”圖紙,提交給北京九洲世初知識產權司法鑒定中心等多家司法鑒定機構,委托上述機構對寧波盛豐廠舉證的上述商業秘密是否成立進行鑒定。北京九洲世初知識產權司法鑒定中心等鑒定機構接受委托后,出具了《鑒定報告書》。北京市澍鏵律師事務所指派的辯護人將上述報告書作為證據向法庭提交。北京市澍鏵律師事務所于2009年6月更名為旺隆律師所。
在上述鑒定機構出具的鑒定報告中認為,“中心進氣管孔排列,兩側下排氣”圖紙和“兩個空氣管用絲口快接方式切換連接并與固定板式形成進氣排氣雙回路邊一體”圖紙中記載的技術信息均屬于已為公眾所知悉的信息。
司法機關亦委托浙江省科技咨詢中心和北京國威知識產權司法鑒定中心進行了技術鑒定,其結論認為“鋼塑復合管材制造設備圖紙所包含的鋼塑復合主機與集管式裝管車連接處”的技術信息是不為公眾所知悉的。
寧波盛豐廠以北京市旺隆律師事務所侵害商業秘密為由向北京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提起訴訟,一審法院認定北京市旺隆律師事務所不構成侵害商業秘密;后寧波盛豐廠寧波盛豐廠提起上訴,二審法院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維持原判。
本案的爭議焦點為旺隆律師所工作人員在孟永玲、劉家杰等人侵犯商業秘密罪刑事案件辯護過程中是否存在擅自向多個與案件無關的第三人披露寧波盛豐廠商業秘密的行為,是否侵害了該廠的商業秘密,進而應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寧波盛豐廠的原審訴訟請求及上訴請求均圍繞此焦點,故本案涉及的法律關系應適用反不正當競爭法進行調整。寧波盛豐廠關于原審法院不應適用反不正當競爭法的上訴理由,缺乏相應法律依據,本院不予采納。
反不正當競爭法第十條規定,侵犯他人商業秘密所采取的手段是以不正當的方式獲取他人商業秘密,以及披露以前項手段獲取的商業秘密。從本案訴爭的旺隆律師所指派的律師實施的具體行為看,查閱并復制卷宗材料是法律賦予辯護人的一項權利,其獲取上述材料的方式正當、合法。根據我國刑事訴訟法的規定,辯護人有權為被告人搜集證據,并向法庭舉證,以免除或減輕被告人的罪責。侵犯商業秘密罪成立的前提是商業秘密成立,而旺隆律師所指派的律師為反駁該前提,將寧波盛豐廠提交的材料提交給有知識產權司法鑒定資質的機構,以委托鑒定的方式論證商業秘密是否成立,該行為系其履行辯護人的職責,是合法的。所謂披露,指對外發表、公布,反不正當競爭法第十條所指的披露還要求披露人具有主觀惡意,而旺隆律師所指派的律師是為了維護其委托人的合法權利,向特定主體提供鑒定材料,顯然不具有主觀惡意,也不屬于反不正當競爭法所規定的披露行為。旺隆律師所的涉案行為并未侵犯寧波盛豐廠的商業秘密,寧波盛豐廠關于旺隆律師所侵犯其商業秘密的主張缺乏事實及法律依據,本院不予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