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源: 作者:
發布日期:Sep 8, 2020
水腫是比較常見的身體反應,引起水腫的原因有多種,水腫患者要及時進行調理,如果是疾病性水腫更要及時治療,下面為大家介紹下治療水腫的中藥方劑。
一、治療水腫的中藥方劑
1、益氣化淤補腎湯
組成:生黃芪30克,仙靈脾30克,石葦15克,熟附子10克,川芎10克,紅花10克,全當歸10克,川續斷10克,淮牛膝10克。
制用法:本方須用益母草90~120克,煎湯代水煎藥。水煎服,每日1劑。
功效作用:益氣化淤,溫陽利水,補身培本。主治慢性腎炎已久,腎氣虧虛,絡脈淤滯,氣化不利,水濕潴留,腎功損害,纏綿不愈者。
2、瞿附通陽湯
組成:瞿麥9克,熟附子6克,淮山藥9克,茯苓24克,天花粉9克,車前子9克,椒目3克,楓樹果(路路通)15克,淮牛膝9克。
制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
功效作用:通陽利水。主治慢性腎炎(水腫病),小便稀少,腹部膨大,手按之腹軟而不堅,脈象沉遲或軟弱,舌色淡紅或舌質淡白干燥,血壓高,氣促急,體溫低。
3、辛涼解毒消腫湯
組成:連翹10克,射干10克,銀花30克,霜桑葉12克,杭菊12克,板藍根12克,生石膏12克,薄荷3克,蒲公英15克,杏仁10克,鮮茅根60克,生甘草3克。
制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
功效作用:清熱解毒,宣降肺氣,調整三焦。主治急性腎炎風熱型,癥見頭痛發熱,咽喉腫痛,咳嗽氣喘,口渴喜飲,全身浮腫。尿少赤澀,大便干。舌苔白,中心黃,舌質紅,脈沉滑數或弦大躁動。血壓升高。
4、風水飲
組成:麻黃6克,生石膏30克(先下),蘇葉、杏仁、陳皮各10克,蒼、白術各12克,茅根、大小薊各15克,甘草6克。
制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
功效作用:宣肺透表,消熱和水。主治急性腎炎引起全身性水腫。
5、土茯苓茅根湯
組成:土茯苓200克,白茅根、益母草、爵床各50克,桑寄生30克,女貞子35克,黨參、梔子各25克,炙黃芪、熟地各20克,川續斷、牛膝各15克。
制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早、晚各1次。
功效作用:健脾益胃,分清利濁。主治慢性腎病,蛋白尿,腰痛乏力,眼瞼浮腫,尿赤,汗出,五心煩熱,舌淡苔白,脈沉弦而虛。
6、白茅根湯
組成:白茅根30~60克,薏苡仁15~30克,赤小豆15~30克。
制用法:上藥浸泡30分鐘,再煎煮30分鐘,每劑煎2次,將2次煎出的藥液混合。每日1劑,日服2次。
功效作用:清利濕熱,滋養陰液。主治腎炎水腫,癥屬濕熱傷陰所致者。
7、消腫湯
組成:生黃芪30克,防己10克,茯苓15克,白術10克,車前草30克,旱蓮草15克,澤瀉10克,石葦20克,阿膠10克(烊化),益母草30克,白茅根30克。
制用法:水煎,每日1劑,分2次服。
功效作用:健脾利濕,滋陰養血。主治脾腎虧虛之水腫。
8、白烏雞只水腫
組成:白烏雞(不分雌雄)1只,當歸30g,桑皮30g,赤小豆30g。
制用法:將后幾味壓碎,裝入洗干凈的雞腹內,用線縫好,置鍋內加水煮熟,不放鹽。喝湯食肉,分3~5次吃完。
功效作用:上方具有溫暖腎陽、行水消腫之功用。主治水腫病。
9、絲瓜絡治水腫
組成:絲瓜絡120g,大棗250 g。
制用法:將上藥2次水煎服,每日l劑。
功效作用:上方具有健運脾陽、利水去濕之功用。此系民間驗方,療效甚佳。
10、鮮白茅根治水腫
組成:鮮白茅根500g。
制用法:將上藥切細,加四大碗水煮沸,移其爐旁,候10分鐘,視藥若不沉水底,再煮一沸,再移其爐旁,視藥皆沉水底,其藥湯即成。去渣溫服大半杯,日服5~6次,夜服2~3次,12小時后,小便自利。此藥不可久煎。
功效作用:方中白茅根性微涼,味甘淡。功能宣通臟腑、暢達經絡、清虛熱、利周身之水。
1599535035275140.png
二、常見的水腫類型
1、腎性水腫
腎性水腫特點:水腫多從組織疏松的部位,如眼瞼、顏面、足裸部開始,晨起顯著,活動后減輕。勞累后加重,休息后減輕。最后,可擴散至全身。腎性水腫的性質是軟而易移動,用手指按壓局部皮膚可出現凹陷。
其他癥狀:蛋白尿、高血壓、血尿、少尿等。
2、心性水腫
心性水腫特點:首先發生于下肢,常常是雙下肢對稱性水腫,用手指一按,皮膚凹陷,然后逐漸遍及全身,嚴重時可出現腹水或胸水。水腫形成的速度較慢。水腫比較結實,移動性較小。患者不能平臥。
其他癥狀:心率快、頸靜脈怒張等。
3、肝性水腫
肝性水腫特點:主要表現為腹水,民間俗稱“單腹水腫”,其他部位包括下肢的水腫并不明顯。
其他癥狀:黃疸、腹壁靜脈曲張、蜘蛛痣等。
以上就是藥素網中藥材頻道為大家介紹的有關治療水腫的中藥方劑相關信息,希望對您有一定的參考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