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醫退燒方子有哪些
1.蔬菜退燒
在中醫學當中,大家可以采用白蘿卜,生姜以及香菜根等蔬菜來達到很好的退燒效果,將香菜去葉子留莖和根以后,再接入2~3片的白蘿卜片以及生姜片,同時加入冰糖和水煮15分鐘以后就能夠服用了,服用完以后,基本上患者都會出現全身出汗退熱的狀況,從而起到很好的治療發燒的效果。
2.藥膏濕敷
在中醫學當中,大家可以考慮采用等量的杏仁,桃仁,梔子仁以及棗仁等四味中草藥將其放入在一起,研磨成粉末狀,取適量的鴨蛋清調和成稀泥狀,然后放在干凈的紗布或其他干凈的布料上,用要對準自己的腳掌心布最好長一些,然后將調好的藥膏敷在患者的腳掌心上,基本上就能夠達到很好的退燒效果。
一般情況下來說,男生敷在左腳上,女孩敷在右腳上,隔1~2個小時以后大家需要打開紗布觀察一下,如果藥液已經干了的話,還需要再換上新藥,大約敷2~3次以后就能夠控制住高熱了,而且也不會反彈,并且不會對大家的身體產生任何毒副作用。
退燒又稱為退熱,退熱中藥主要有小柴胡顆粒、清開靈顆粒、三臣散等。
1.小柴胡顆粒:
中成藥名。為和解劑,具有解表散熱,疏肝和胃之功效。主治外感病,邪犯少陽證,癥見寒熱往來、胸脅苦滿、食欲不振、心煩喜嘔、口苦咽干。
可緩解因外感引起的發熱與惡寒交替出現、胸部滿悶不適、食欲不振、心煩、惡心欲吐、口苦咽干等癥狀。如果對柴胡、半夏、黃芩等本品中任一成分過敏,禁止服用;風寒感冒患者不宜服用。
2.清開靈顆粒:
具有清熱解毒,鎮靜安神功效。用于外感風熱時毒、火毒內盛所致高熱不退,煩躁不安,咽喉腫痛、舌質紅絳、苔黃、脈數;上呼吸道感染,病毒性感冒,急性扁桃體炎,急性咽炎,急性氣管炎,高熱等癥屬上述證候者。
如果對黃芩苷、膽酸、豬去氧膽酸等過敏,禁止服用;風寒感冒者,不宜使用。
3.三臣散:
為藏醫臨床常用制劑,具有清熱、解毒、化痰、平喘之功效,用于治療外感風熱,侵襲肌表所致的感冒,緩解發熱重、惡寒輕、咳嗽咯黃痰、頭痛、鼻塞、流濁涕、打噴嚏等癥狀。
1、小柴胡湯:適用于寒熱交替、心煩、惡心、口苦、舌苔薄白等癥狀,組成為柴胡、半夏、人參等,也需要根據病情進行加減成分;
2、柴葛解肌湯:適用于外感風寒的患者,發熱的同時伴有惡寒無汗、頭疼、眼睛疼、鼻子干燥的癥狀,組成為柴胡、干葛、白芷、桔梗等;
3、柴胡桂枝干姜湯:適用于反復發燒、寒重熱輕,并伴有腹瀉、口苦、小便不利、便溏等癥狀的患者,組成為柴胡、桂枝、干姜、瓜蔞根等;
4、白虎湯:適用于發熱、面紅、口渴、脈洪大有力的患者,組成為石膏、知母、粳米、甘草等。
此外還有一些解表方劑,能夠通過發汗解表或辛溫解表的方法,幫助退熱,常見的有麻黃湯、桂枝湯等,麻黃湯主要用于外感風寒表實證,有惡寒無汗、頭疼發熱等癥狀,桂枝湯可用于自汗、發熱、頭疼等癥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