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該填平的代溝
竇 旭 民
所謂代溝,是指兩代人之間在價值觀念、心理狀態、生活習慣等方面的差異。
眾所周知,由于年齡不等的人,其生活圈子不同,接觸的事物、人物不同,因此思想方法和個人行為就有某些差別。這種差別如果不加以改善,任其擴大,兩代人之間勢必形成一面無形的障礙,容易產生某些誤會。此乃即是心理學中所說的“時代隔閡”,現代話說就是“代溝”。
具體來說,有父母與子女的代溝;籠統而言,有老年人與年輕人的代溝。無論哪種形式的代溝,就是一個意思:因為價值觀、知識面以及各自愛好的不同,必然導致一定的矛盾和沖突,直接影響到人們的日常生活。
魯迅曾經說過:“孩子的世界,與成人截然不同,一昧蠻管,就大礙孩子的發展 。”青少年應該管理,但是不可蠻管(即不正確的或者野蠻的管理)。如今一些獨生子女家庭,由于父母在知識和經驗上的缺乏,使得他們對子女的生理以及人生成長的階段性變化管教不足。按照以前的管教方式應對,當然就會產生適得其反的負面作用。
自古以來,望子成龍、盼女成鳳是父母的最大愿望,誰都會以自己的子女成才成名而感到自豪。于是,圍繞著這個主題,給子女帶來了沉重的壓力。但相當一些子女并不以此為然,喜歡的是自我發展、自由發展,不愿意受到條條框框的束縛。觀念意識顯然與父母不同,矛盾由此而生,沖突必然爆發。加之時代的迅猛發展,社會競爭日益激烈,父母的情緒更加緊張、焦慮,唯恐子女的前途有礙,生活不得幸福。雙方的對立局面慢慢形成,有的甚至斷絕關系。
依我看,子女追求獨立,突顯自我,走自己喜歡的路,只要符合法律和道德的規范,只要不損害國家、集體和他人利益就不要管束太嚴,任他自己去闖,任他自己去干,不一定非得要按照父母給劃定的路線去走。父母將子女撫養成人,應是盡到了自己的義務,不必再去干涉人家的各種自由。因為子女不是父母的個人財產,而是社會的普通成員,他們具有自己的思想、情操和意識、觀念,不一定非得要與父母的完全一樣。
作為父母親,想通了這些道理就不會對子女進行“蠻管”,只需要關心其身心健康即可,其它一切隨他們去吧,這不就可以填平那條所謂的代溝了嗎?!
作為子女,對于父母的管教,應該有所理解,對的就聽,錯的不做,含糊不清的可以耐心解釋,也可以“敷衍應付”,絕對不能對抗,更不能吵鬧翻臉。做到了這些,又怎么會形成所謂的代溝呢?!
時代在變遷,觀念在更新,老年人和青年人之間的溝通顯得尤為重要。青年人應當相信老年人的經驗,老年人亦要尊重科學技術的進步,青年人應盡量把一些現代知識帶給老年人,減少誤會和沖突。老年人與青年人的處事方式、行為習慣也需及時交流、溝通,相互理解,互相借鑒。
每一代人都有著屬于自己一代人的思想觀念,不能因為各自觀念的不同而產生抵觸情緒,只有彼此相互借鑒和融合,才能適應新時代的要求,與時俱進不是空話,乃是實實在在的認真實踐,也是堅忍不屈的砥礪前行。讓我們齊心協力,掄起鐵锨,填平這所謂的代溝吧。
2022年12月26日渭濱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