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五千年歷史,經歷了無數次朝代更迭,其中我們最熟悉的便是秦、漢、晉、隋、唐、宋、元、明、清這九個主要的大一統王朝。但對于其他分裂王朝和短命王朝,大多數人則知之甚少。
秦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王朝,對于秦朝建立之前的歷史時代,我們習慣上稱之為先秦。拋開遠古文化時期不談,先秦主要經歷了夏、商、周三朝。其中,遙遠的夏朝距今已有四千多年歷史,創立者為大禹,就是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的那位仁兄,后人常以“華夏”自稱,便是源于夏朝。夏朝存續471年后被商湯所滅,而商朝則在存續了不到六百年后被周朝所滅,并從此開啟了八百年統治。這一段歷史總結起來就是三字經里的那句“夏有禹,商有湯,周文武,稱三王,夏傳子,家天下,四百載,遷夏社,湯伐夏,國號商,六百載,至紂亡,周武王,始誅紂,八百載,最長久。”
周朝的情況比較復雜,分為西周和東周,其中的東周又以“三家分晉”為節點分為了春秋和戰國。戰國末年,秦始皇橫掃六國,統一天下,建立秦朝。
秦朝是個短命王朝,只存續了十幾年便爆發了陳勝吳廣起義,項羽、劉邦隨之舉兵抗秦。項羽和劉邦合伙滅了秦朝后又起了內訌,史稱楚漢之爭,最終劉邦勝出,建立了大漢王朝。這里有個問題,秦朝明明是亡在了秦三世子嬰手里,為什么我們卻說“秦二世而亡”呢?這是因為,秦三世子嬰登基時已經天下大亂,他自去帝號,只稱“秦王”,不能算是真正的皇帝。
漢朝分為了西漢和東漢,中間經歷了王莽篡漢,王莽建立的新朝雖然只有15年國祚,但實際上也是大一統王朝,之所以被九大王朝排除在外,主要是因為外戚篡權,合法性不被承認。
東漢末年分三國,即我們熟知的魏、蜀、吳,最后三國歸晉,史稱西晉。西晉末年爆發了八王之亂,少數民族趁機入侵中原,造成了五胡亂華的局面,這里的“五胡”主要指匈奴、鮮卑、羯、羌、氐五個胡人大部落,但事實上五胡只是西晉末亂華胡人的代表,數目遠不止五個。西晉在五胡亂華中滅亡后,大量士族和百姓南遷,皇族司馬睿在建康稱帝,史稱東晉。
東晉偏安南方,已經不是西晉時期的全國統一政權,西晉滅亡后的一百多年時間里,入侵的北方少數民族先后建立了前趙、后趙、前燕、前涼、前秦、后秦、后燕、西秦、后涼、南涼、西涼、北涼、南燕、北燕、夏、成漢等政權,總稱十六國。
東晉十六國之后是南北朝,同樣是一段大分裂時期。所謂南北朝,是南朝與北朝的統稱,其中,南朝歷經劉宋、南齊、南梁、南陳四朝,北朝歷經北魏、東魏、西魏、北齊和北周五朝。南北朝期間一直是一南一北兩個政權并存,二者是相互對峙的關系。
公元589年,楊堅滅陳,建立隋朝,從此中國又從分裂期進入了統一期。隋朝同樣是短命王朝,享國38年就被自家親戚李淵李世民父子所滅,大唐盛世就此開啟。與漢朝的情況類似,唐朝中間實際上也斷過一次,那就是武則天篡唐改周。但是武周與新莽一樣,都不被正統承認。
唐宋元明清,我們總是喜歡把唐朝和宋朝連在一起來說,以至于很多人誤以為這是兩個連續王朝,實則不然。
唐朝共歷21帝,享國289年,最終被朱溫所篡,建立后梁。
唐朝滅亡后,有五個政權先后定都中原,依次是后梁、后唐、后晉、后漢和后周,史稱五代。與此同時,在唐末、五代及宋初,中原地區之外還有很多割據政權,其中前蜀、后蜀、南吳、南唐、吳越、閩國、南楚、南漢、南平、北漢等十個割據政權被《新五代史》及后世史學家統稱為十國。
也就是說,從唐朝滅亡到宋朝建立,中間相隔了53年,是另一個大分裂時期,史稱五代十國。
宋朝以靖康之變為節點,分為北宋和南宋。宋朝雖然是公認的正統王朝,但卻并非真正意義上的全國統一政權,而是先后與契丹人建立的遼國、黨項人建立的西夏、女真人建立的金國等少數民族政權并立于天下。最終,北宋被金國所滅,南宋被蒙元所滅。
宋朝之后的情況就沒那么復雜了,先是蒙古人建立了第一個少數民族大一統王朝元朝,然后朱元璋又把蒙元趕回了草原,建立了大明王朝。明朝最終亡于李自成的農民起義軍,但是,李自成的大順政權只在北京存續了42天就被滿清所滅。滿清入主中原,建立了清朝。1912年2月12日,清帝退位,中國的王朝時代就此終結。
總結一下各朝代的先后順序就是:夏→商→西周→東周→秦→漢→三國→西晉→東晉十六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國→北宋→南宋→元→明→清。(旭民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