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貪小便宜吃大虧,學會吃虧是福。
貪小便宜,是很多人的通病。貪圖一時快活,必然留下隱禍。 愛占小便宜的人,往往吃大虧。
世界上所有的東西,都早已標好了價格。那些看似不需要付出的收獲,其實都會以另一種方式叫你償還,世上從沒有不勞而獲的事情。占別人便宜的,終究要還。愛貪小便宜的,往往會吃大虧。
占人便宜,看似獲利了,實則失去了更加珍貴的東西。愛占便宜的人,只看得見擺在眼前的利益,卻沒看見利益之外的利害關系和后果。很多當時占的小便宜,有可能成為日后的絆腳石。
想占便宜的人,往往占不到便宜。占朋友的便宜,友情會有嫌隙,占同事的便宜,工作會更吃力,占家人的便宜,親情會變疏離,占愛人的便宜,婚姻會出問題。占人便宜,看似聰明,實則愚蠢。把別人當成傻瓜的人,才是真正的傻瓜。
常占小便宜的人,往往錙銖必較,小家子氣,令做生意的人產生反感,不愿與之來往;令正直的人避之不及,不愿與之交好。 長此以往,金錢和朋友這兩筆財富,就不會找上門了,荷包只會越來越癟,人緣只會越來越差。
無論做人還是過日子,一些人只顧著眼前的蠅頭小利,拼命算計,卻忘了今后長遠的發展,其實是損人不利己,漸漸忘記初心。 有些人因為貪婪,想得更多的東西,卻把現在所擁有的也失掉了。
2 學會站在對方的角度看待問題,解決問題。
很多時候,大多數人都習慣站在自己的角度,看待問題,解決問題。生活中,總有許多煩惱與糾葛,如果凡事都習慣以自己的觀念為標準,只知道“想當然”,卻不知道“換位思考”,如此,再好的關系也很難維持下去。
凡事總是“想當然”,就會傷感情。很多時候,我們總覺得別人不理解自己,身邊的人太過難相處,這無非都是因為我們不懂得換位思考、將心此心。所謂換位思考,就是能夠從不同的角度看待自己、看待別人。人與人之間,只有懂得換位思考,將心比心,才能相處融合。懂得換位思考,才會把矛盾減少,才會把感情增進。
彼此包容一點,互相理解一下,與人方便,也是與己方便。 相處,要懂得換位思考,交往,要學會將心比心。為人處世,學會換位思考,將心比心,人緣會越來越好,感情會越來越深。
3 不把別人對你的好,當作理所當然,學會感恩。
人不應該把別人對你的好,當作理所當然,甚至習以為常。 無論什么關系,最怕的就是理所當然地過度消費、把別人對你的信任,當做肆意揮霍的資本,長此以往,必定自食其果,把那些真正對你好的人親手推開。
朋友之間,為何會漸行漸遠?有人說,當友情耗盡了,朋友就成了路人。人與人相處,最容易被忽略的人,往往是為我們付出很多的朋友。很多時候,我們習慣了朋友的存在,理所當然接受了朋友給予的友情,卻忘了它同樣需要尊重和珍惜來維系。正如一句話所言:有人幫你,對你好,那是人家對你的情分,而沒有人幫你,對你好,那才是別人的本分。
活在這個世上,冷漠和疏離其實是常態,沒有誰有義務幫我們,也沒有誰有責任對我們好,所以溫柔和陪伴更應該被珍惜。 人生在世,沒有理所當然的付出與收獲,再好的關系都需要經營和維系。唯有懂得珍惜的人,才值得被捧在手心寵愛;會珍惜別人的人,才會得到別人的珍惜與呵護。
過度消耗感情,只會令別人離我們越來越遠。感情是有成本的,透支過度就會成為一場災難。輕則漸行漸遠,重則反目成仇。 別忘了,任何透支別人的人,同時也是在透支自己。只加不減,朋友會習慣你的理所應當;只減不加,朋友會厭惡你的一味索取。唯有一加一減,尋得友情間的平衡,才能讓兩個人久處不厭,想見不煩。
推己及人,明白自己的處境和朋友的想法,凡事多想想,終能尋得不虧欠朋友,也不會委屈自己的方法。 世界上沒有什么是理所當然給你的。心懷感恩,掌握平衡之道的感情,才會走得長遠。要知道一個不懂感恩的人,會漸漸失去他人的信任和幫助。 誰對我真心,我便對誰用心。真正愛你的人沒有幾個,所以一定要珍惜,別把他們的好當成理所當然,別把自己的沒心沒肺當做順其自然,再好的人,不去維護,都有走的時候,再暖的心,不去呵護,都有涼的時候。 對你好的人,一定要珍惜,不要等失去了,再追悔,不要等離開了,再遺憾,坦坦蕩蕩的活著,光明磊落地做事,踏踏實實地說話,對得起自己的良心,是人生該有的態度,有情有義的活著,不辜負別人的真心。
4 無論何時何地,都要學會給別人留余地。
《菜根譚》:“不昧己心,不盡人情,不竭物力。”“不盡人情”,說的是凡事都要留有余地,事不能做盡、勢不能用盡、福不能享盡、話不能說盡。《周易》中也說:“亢龍有悔。” 做事不留余地,人生必多有后悔。生活中,無論是處理人際關系,還是工作、婚姻、生活,都要適度而行。
人與人之間,不必步步緊逼,即便做個點頭之交,見面以禮相待,未嘗沒有另一番雅趣。
為別人留一條路,自己才不會陷入絕境。凡事留有余地,也是在給自己以回轉的機會,這份余地,既有對人,也有對己。 事不做盡,話不說絕,福不享盡。花半開,酒半醉,懂得適可而止,才能享受人生的樂趣。
水滿則溢,月滿則虧,人滿則驕。為人處世的變通之道,就是懂得凡事留有余地,給自己留退路,成全別人的同時,也成就了自己。有些事,看破了,別說破;有些人,看穿了,別戳穿,沒必要給自己樹立不必要的敵人。做人,如果太咄咄逼人,什么事都要爭個你死我活,最后的結果,只會是兩敗俱傷。倘若,彼此都懂得退一步,或許,就是雙贏的結果。
做人,一定要懂得凡事留余地,你給別人臺階下,你就能收獲別人的感激和尊敬,你如果不給別人留面子,別人就會撕破臉和你對著干,你也不會好過。做人,只有懂得凡事留余地,你以后的路,才能越走越順。
事滿則虧,留點余地,也是一個人氣度的表現。杯子留有空間,就不會因為再加進一些水而溢出來;氣球留有空間,便不會因再灌一些空氣而爆炸。不讓別人為難,就是不讓自己為難,讓別人活得輕松,自己才會活得自在。尊重別人,給別人留面子,其實也是給自己留余地。給別人留有余地,也是給自己留有上升的空間。 斷了別人的路,意味著自斷退路,人生最大的智慧就是凡事懂得留有余地。 風光無限時,凡事要留下余地,否則一旦身陷困境,想回頭就難了。“人情留一線,日后好相見。” 世間變幻莫測,你永遠不知道下一步會發生什么。
給自己留點余地,才可以讓自己的人生游刃有余。處事,一定要留有余地,一定不要把話說絕。說話太滿,會被打臉;做事太絕,適得其反。
一個人不論說話和做事,都不要做的太絕太狠,否則會堵著自己前進的路。 為人處世,要為自己和他人留一些回旋的余地,話不要說太滿,事不可做太絕。有時,我們給別人留一分面子,其實就是給自己留一分面子。給別人留一條后路,其實就是給自己留條后路。
世事無常,不把事情做絕,不把話說死,不將他人逼到絕境,對人對己都留點騰挪回旋的余地,才是人生最高級的智慧。
5 人與人之間都是相互的,學會有來有往。
有一句古話常講,“來而不往,非禮也”。其實,人跟人之間的交往,就像積分制,你不能總是去消耗別人對你的情誼,而總是吝嗇于付出你的真心。人與人之間是相互的。就如《詩經》中所寫,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瑤。好的關系,就應該這樣: 上山時,你托我而起;下山時,我扶你而下。這一次,你陪我風雨同舟,下一次,我同你休戚與共。
任何關系的本質都是等價的。你想收獲朋友無私的友誼,那你同樣也得想想,自己能帶給對方什么。當你希望對方能在你傷心的時候陪著你的時候,那么你在他傷心的時候也該陪他到雨過天晴;當你想對方給你雪中送炭時,那么你也該盡你的所能為他排憂解難。
只想占好處,而不付出的事情,天底下是不存在的。人際關系的本質就是一個情感賬戶,儲存的是增進人際關系不可或缺的“信賴”,也就是他人與你相處時的“安全感”,反之,就會降低情感賬戶的余額,到最后甚至透支,人際關系就會拉警報! 每一次人際交往,都要看成是彼此情感賬戶內交換的機會。只有做到心中有數,對彼此感情做一個標記,才能更好地將這份感情經營下去。身邊有很多朋友,都是因為一些小事就跟曾經要好的人關系破裂,不再聯系了的。
成年人的世界里,說來也簡單,你對我好,我會對你更好。 我對你好,你卻不屑一顧,那我轉身就是。 這五條人際關系的規則,學會了,你的人緣會越來越好。
(旭民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