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史以來,神農氏首創分封諸侯。至秦才有第一次制度創新。漢開始了第二次制度創新。從漢到清朝滅亡,再沒有過新的頂層設計、制度創新。管理的精髓一是要靠制度抑制人性中貪婪和惡毒的一面;二是要對制度的可執行性有充分的預計。
分封諸侯大約是人類社會成型后的第一項制度建設。
我的身體好、拳頭大,一幫兄弟姐妹跟著我打獵采果,和其他人為爭獵物有了糾紛,我們領著大家打敗了另一撥人,他們答應以后有好獵物先送給我。于是我派一兩個親戚、小兄弟留下管理他們,保證他們兌現進貢的承諾。另外,我以后再和其他人群爭獵物時,小兄弟可帶著這撥人一起來幫我打架。就這樣,打服了的人群越來越多,我派出去做管理工作的親戚、小兄弟也越來越多,后來我就成了王,他們就成了諸侯……這,大約就是分封制度的由來。
秦以前的王朝全部采用分封制。其好處是親朋好友各占一塊,外人想推翻很難。不好之處呢?《史記·秦始皇本紀》載:丞相王綰、御史大夫馮劫、廷尉李斯等說:從前五帝的土地縱橫各千里,外面還劃分有侯服、夷服等地區,諸侯有的朝見,有的不朝見,天子不能控制……
尚古的人們總是推崇分封制度的優點,平心而論,實行分封制的王朝延續時間的確比不實行分封制的王朝時間長,但像周王朝那樣,雖然名義上延續了800多年,在大多數時間里,周王只是窘縮在一小塊天地里,仰諸侯鼻息而存的富家翁而已,其意志與天下興廢沒有關系。沒有什么實際意義。
所以到秦始皇從周所封的諸侯手中把天下真正一統起來之后,就先來了個制度創新。
《史記·秦始皇本紀》載:丞相王綰等進言說:燕國、齊國、楚國地處偏遠,不給它們設王,就無法鎮撫那里。請封立各位皇子為王……不封王而能持久,未曾有過……廷尉李斯則說:周王分封子弟和同姓親屬很多,可是他們的后代逐漸疏遠了,互相攻擊,就像仇人一樣,諸侯之間彼此征戰,周天子也無法阻止……秦始皇自己則說:以前,天下人都苦于連年戰爭無止無休,就是因為有那些諸侯王……所以秦王朝直接干脆:一竿子插到底,以郡縣分割天下,直接派遣官吏。
但在今天這樣的交通、信息條件下,一個中國,管不到、管不好的死角都比比皆是,相對于秦朝時候的交通、信息條件,秦這種徹底的全新制度建設,顯然是過于理想化了,可延續的操作性幾乎不存在。所以秦的速亡,與這種制度建設密切相關。
相比于二世而亡的秦代,漢王朝延續的時間是要長的多了。這得益于漢汲取五帝及秦的制度建設優劣,進行了制度創新。這種創新就是:大量封王,但王國的管理由中央政府派遣,向中央政府負責。《史記·五宗世家》載,太史公說:漢高祖在位的時候,諸候的一切賦稅都歸諸候王所有,可以自行任命內史以下的官員,朝廷只為他們派遣丞相,授予金印。諸候王自行任命御史、廷尉正、博士,跟天子相類似。自從吳、楚等國反叛以后,在五宗為王的時代,朝廷為他們派遣二千石級的官員,撤除丞相,改為相,授予銀印。諸候王只能乘坐牛車了。
分封自己的直系親屬為實力雄厚的王國之主,在天下尚未完全歸心于劉氏王朝時,對鞏固劉氏江山功不可沒。但在天下歸心之后,中央政府面臨的主要麻煩則來自這些有血緣關系的諸侯,在處理這些麻煩的時候,王國的官員由中央政府派遣,向中央政府負責這項制度建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圖注:漢代戰爭場面;編輯配圖,圖片來自網絡)
《史記·楚元王世家》載:楚王戊戊和吳王合謀反叛,他的相國張尚、太傅趙夷吾諫阻,不聽從。戊就殺了張尚、趙夷吾……趙王劉遂和吳、楚合謀起兵造反,他的相國建德、內史王悍諫阻,不聽從。反燒死了建德、王悍……
《史記·齊悼惠王世家》載:朱虛侯劉章派人偷出長安報告他的哥哥齊王,想讓他發兵西征,朱虛侯、東牟侯做內應,以便誅殺呂氏族人,趁機立齊王為皇帝。齊王聽到這個計策之后,就和他的舅父駟鈞、郎中令祝午、中尉魏勃暗中謀劃出兵。齊國相召平聽到了這件事,就發兵護衛王宮。魏勃騙召平說:大王想發兵,可是并沒有朝廷的虎符驗證。您圍住了王宮,這本來就是好事。我請求替您領兵護衛齊王。召平相信了他的話,就讓魏勃領兵圍住王宮。魏勃領兵以后,竟派兵包圍了相府。召平說:當斷不斷,反受其亂……就自殺而死。
諸侯想要反叛時,中央政府派遣的官員總是成為障礙和阻力,反叛行為也不可能有保住秘密的可能。如果這些障礙和阻力都成為動力呢?這些故事說明了,漢的制度創新,在維護王朝統一方面,確有巨大價值和意義。
漢以后的王朝,基本沒有超出漢代的制度創新。只是諸侯的地位被進一步削弱,郡縣的功能被進一步強化。漢時總是千方百計想把諸侯們趕回封地去居住,而清代的王爺們大都住在京城。
唐朝開國沒多少年就戰亂頻仍乃至滅亡的最重要原因,我認為就在于其荒謬的節度使制,任命出一個個轄區巨大、權力巨大的節度使,不出問題才怪。
燈下讀史,費解的是,幾千年里,那么多腥風血雨,怎么就眼看著一遍遍輪回,卻沒逼出個能長治久安的制度?是智慧不夠,還是利益使然?
看秦漢的制度創新,我總想起大約同時代的羅馬,為什么就能設計出元老院這樣一種制度?而中國,即使像明朝的皇帝們一個個幾十年不上朝,也沒逼出個成規矩的內閣制或者議會制。這一方水土,就不長那種莊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