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教案的藝術魅力
——“小學語文板書設計”課題研究結題報告
石俊芝 劉 東
摘要:板書是藝術品,具有藝術美。美的板書往往具有永久的魅力,能給人以巨大的美感享受。它能形象、科學地反映教材。板書藝術往往借助典型的手法, 具備深刻、集中、形象、典型的特點反映出教材的內容,富有了教材的藝術感染力,能引起人們豐富的聯想和深沉的思索,給人愉悅、美感。形象、科學的板書,因其內容準確、形式直觀,而直接訴諸學生視覺,豐富了學生的感知表象,教師在備課時可以盡快地進入到對教材的理解中,不僅節省了時間,提高了效率,還幫助老師把握了教材的重點和難點,本書可以讓小學老師通覽小學所有的科目,是老師一本必備的參考書;學生擁有這本書減少了語文學習的難度,有助于學生吸收和掌握基本知識。
一、課題研究的內容及目標。
有人說“板書是微型教案”,好的板書設計既是教學內容恰到好處的體現,又是一種落實教學要求的藝術再創造。它滲透著教師對教學目標的深思熟慮,對教學重點的研磨提煉,對課堂教學中心的整體把握。盡管現代多媒體教學手段的不斷更新,但板書是不可缺少的,它的便捷、靈活是其他教學手段不可代替的。只不過是隨著新課改精神的貫徹,師生互動的理念應該逐步在我們的語文教學板書中得到凸現。
(一)研究的內容。
《小學語文板書藝術》(人教社課標版)一書,只做了二、三、四、五、六年級課文的板書藝術設計,每課都由“課文簡析”“板書提綱”“設計說明”三部分組成。
“課文簡析”概括了課文的主要內容,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揭示的人生哲理,說明事物的特點等,給小學語文教師備課時提供了便捷的資源,有利于提高工作時效。
“板書提綱”是根據課文的中心思想和主要內容,抓住課文的“文眼”、“關鍵詞句”等,做出各種形式的板書藝術設計。有些課文還從不同的理解角度設計了幾種板書,供教師們參考選擇使用。
“設計說明”在“板書提綱”的基礎上,說明了板書的內容架構,分析了課文的段落層次結構、文章的寫作特點、表現手法和修辭運用等,為板書提綱的使用提供了補充支持。
(二)從課文的內容上。
1、從中心上:它便于教師提綱挈領地傳授知識,體現教學意圖,概括教學內容,彌補語言表達的不足,從中心上找關鍵詞進行板書,更使教師講述的內容形象化,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利于幫助學生理解和記憶所學內容,從而大大地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2、從寫法上:掌握作者的寫作技巧,是學生習作的參考,有助于學生提高寫作水平。
3、從線索上:內容明了,要有整體性,要充分反映出本堂課所講內容的脈絡和連貫性。
4、從情節上:具有體現課文脈絡 ,提挈文理綱目 ,突出教學重點 ,深化課文內容特點。5、從結構上:具有清晰整潔,看上去井井有條,不僅容易是讓人理解,還給人一種美感。6、從作用上:濃縮性、擇要性、直觀性和審美性,不同文體設計不同,起到好的效果。
(三)研究的目標。
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板書,應該是師生在學習過程中寫在黑板上的文字或其他符號。它是教師對教材分析和理解之后,從學生的認知水平考慮,在課堂上引領學生學習的一種教學方式;是教材要點和學習的主要內容的書面化體現;是教師幫助學生理解學習重、難點,達成學習目標的輔助手段。研究的目標通過多種形式呈現出課堂的板書,激發學生的學習語文的興趣,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質。板書設計的好壞體現了教師的業務素質的優劣,它是小學語文教師必須具備的一項基本功,通過研究幫助老師提高語文的教學能力。
(四)板書在語文課堂教學中的地位和作用。
板書在教學中的地位和作用越來越被教師所重視。在語文教學中,精美的板書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美化教學形式,優化教學內容,提高教學效率,使學生在獲取知識的過程中接受美的熏陶。板書是表達教學內容的一種方式,是輔助教學過程的一種手段,也是教師在教學活動中的思維體現。要使板書成為教師的助手,學生學習的參考,教師要講究板書的藝術。內容明了,要有整體性課堂板書是教師授課時的簡易教案,因此要突出其整體性的特點,要充分反映出本堂課所講內容的脈絡和連貫性。每節課,教師務必要把課題板書好,以反應出本課的內容,引起學生的注意。
1、板書設計,展示教學意圖,規范教師的講授思維與內容。
2、板書設計,對知識重點作精要的總結,難點作必要注解。
3、板書設計,引導學生做課堂筆記,配合教師的課堂講授。
4、板書設計,讓學生課后有溫習功課的綱要給予思考余地。
5、板書設計,吸引學生聽課的注意力,激發學習語文興趣。
二、課題的提出。
語文教學既是一種傳授知識的活動,又是一種思想教育的方式。如果說成功的語文教學是知識傳授與思想教育的統一的話,那么語文教學的板書設計更是傳授知識和思想教育的完美結合了。板書設計是教案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教學內容的重點、難點的高度概括的提示,它能條理清楚,層次分明地提示一堂課的教學內容。從板書設計中,可以看出教師備課的精心設計的藝術構思。獨具匠心的板書,有助于學生有層次地掌握知識的體系,有助于學生做好筆記,領會知識,強化記憶,啟迪思維,還有助于學生良好的書寫習慣和規范化的書寫技巧的形成。因此,它是小學語文教師必須具備的一項基本功,它既體現教師的業務素質的優劣,也反映教師教學水平的高低。掌握了它,不但可以提高課堂教學的藝術,也可以大大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1、板書是教學的最基本、最常見的輔助手段。
語文板書不但具有一般板書知識性、濃縮性、共生性等特點,而且具有教育性、科學性、藝術性、實用性等個性特征.板書的藝術是教學藝術的具體體現,語文板書追求形象、新穎、簡潔、嚴密、益智和審美價值,板書應發揮其應有的作用,在新課程改革的理念的指導下,需要老師了解小學階段的全課程,因而我們設計了一整套的小學語文板書,來幫助老師盡快地掌握新課程標準的教材。
2、板書是教學的最濃縮、最精華的教學體。
語文板書是教學中文章思路、教師思路、學生思路三者凝結而成的藝術結晶,是教學過程中的主旋律不可缺少的一個組成部分。但在小學語文教學活動中,板書是課堂中學生有注意的一個焦點。針對教材而言,板書是文章精華的濃縮,文章的血肉。板書設計得好,運用得好,能化復雜為簡單,化紊亂為條理,化抽象為直觀;從美學角度看,它是課堂教學的精品展示,給學生的視覺效果是嚴謹、科學、簡潔的結構美。遵循板書的科學性及充分發揮板書的藝術性而精心設計板書,能使學生學起來省時,省力,省事,提高了學習效率,優化了課堂結構。
三、研究目標與研究理論價值及實踐意義。
板書是課堂教學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出色的板書能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展示篇章的結構、主題、重點、難點等,能直觀、形象地幫助學生理解、掌握教學內容,它與教師的講解相互輝映,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起到畫龍點睛,錦上添花的作用,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因此,有人把板書比作課堂教學的一面“鏡子”,并用它作為評比一堂課的成功與否的標準之一。要設計出新穎、獨特、提綱挈領、重點突出、形式多變的富于藝術性的板書,教師必須認真鉆研教材,把握教材的重點和難點;還要根據教材內容、教學目的、學生的身心特點等。做到因材而設、因生而變。只有這樣,才能達到板書內容與形式的完美,切實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1、課堂板書,不僅能體現教師對教材的掌握程度和授課水平,而且是一門藝術。
它是服務于教學的。因此,每個板書設計都是根據本課的教學要求和重點訓練項目設計的,以幫助教師實現教學目標。為便
2、語文板書,不僅是語文教學藝術的重要載體,還是教師對教材深加工和再創造。
好的板書將課文內容概括化、條理化、系統化、形象化,有助于提高教學效果和質量。它既有認知價值,又有藝術價值。學生在汲取知識的過程中獲得美的熏陶與享受。好的板書 ,可以提綱挈領,突出講述的重點,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可以幫助學生加深印象和理解課文。所以板書的設計是教學最直接最基本的輔助手段 ,這是從它的功能上講。如果從更高的意義上講,板書設計則是一種特殊的藝術創造,它不是文字、符號與色彩的簡單組合,而是教材中的深刻內容通過教師有目的的創造,并按一定的藝術形式呈現出來。
3、教學板書,不僅是教師教學的重要根據,并且成為學生學習教材的依據。
是
四、課題研究的大體框架。
1、《小學語文板書藝術》(人教社課標版)一書,做了二、三、四、五、六年級課文的板書藝術設計。
2、板書設計每課都由“課文簡析”“板書提綱”“設計說明”三部分組成。
3、對板書的要求、原則、形式、方法、規律進行了研究。
4、書中《語文教學中的板書藝術芻議》論文是研究是成果。
5、《前言》對這本書的形成作了簡要的說明。
6、《后記》對編本書宗旨進行了闡述以及做出了課題總結。
五、課題研究過程。
1、對小學2-6年級語文教材分析與研究;
2、在“板書提綱”的基礎上,進行了“設計說明”,分析了板書的內容架構,課文的段落層次結構、文章的寫作特點、表現手法和修辭運用;
3、課題研究運用了多種的板書方法:本課題采用了摘錄法、概括法、圖示法、板畫法、表解法、對比法、綜合法、變形法等;
4、尋找板書設計的科學規律,處理好板書與教材、講課、訓練的關系;
5、分析了設計板書的重點與難點以及合理的控制板書了篇幅,把經典的板書安排在恰當的空間;
6、對板書要求、形式、方法、規律都做了一些探討;
7、闡述了板書在語文課堂教學中的地位和作用。
六、研究板書的要求、形式、方法、規律、地位和作用。
(一)板書設計的要求。
板書是教師課堂教學的重要輔助手段。它在內容上:追求科學性;它在形式上:講究藝術性。為達到這一要求,設計板書必須把握一定的“度”,即信度、廣度、深度、強度、密度、范度、美度、角度、速度和態度。這是不變的標準。板書是教師課堂教學的重要輔助手段,是教師研究教材、處理教材的創造性思維結晶。語文板書是語文教師的書面語言,是語文教師用以表情達意的重要媒介。優秀的板書不僅內容上概括深刻,恰到好處,自成一體,渾若天成,而且在形式上因內容不同,重點不同,各具特色,結構精巧,情趣橫生。
1、借鑒創新,靈活多變。
必須在全面把握和深鉆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在自我設計的同時,吸取、參考他人的板書精華,再進行創造性的設計,推出符合自己的“教路”和自己學生的“學路”的高質量的板書來。板書設計的形式是靈活多變的,要根據課文內容和特點,設計出多樣性的直觀形象的板書來,并隨著教學進程逐步展示出來。還要根據實際教學情況,在課堂上隨機應變地修改、補充、完善原來的板書設計。
2、整齊美觀,點線連接。
板書出來的字體要整齊美觀,切忌“龍飛鳳舞”。板書時是老師在現場給學生示范,筆畫、筆順、間架結構都要規范,老師要有高度的責任感,老師的字對學生會產生潛移默化的效果,很有可能以后生字如師。板書時往往還需要用點線連接,才能更確切地表現課文的內容及其內在的邏輯性,這樣可以開拓學生的空間想象力和促進形象思維的發展。
3、精當安排,嚴密組合。
板書出來的一個詞,一個點,一條線,一幅畫,安排的位置和形式,都要周密考慮。要做到板書的內容有條不紊,水到渠成,絕不可隨心所欲。板書的好壞,直接反映教師分析運用駕馭教材能力的高低,所以,必須吃透教材的“三點”(即重點、難點和特點)和“三路”(即思路、教路和學路),竭力追求內容美和形式美。
4、講求實效,利于記憶。
板書時色彩和圖形的運用勿濫,要簡潔明了。形成的板書內容要有利于學生記錄和記憶,要為復習鞏固知識服務,要讓學生從板書里獲取知識信息。
5、重視合作,講求生成。
《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體現在板書中就是要求打破教師“一手包辦”現象,倡導開放與生成的板書。這樣有利于學生拓展思路、開啟心智,利于師生關系的默契和合作精神的培養。我在備課時,就堅持更多地從學生的角度與文本對話,教學中關注學生的討論,讓學生參與板書的設計與書寫。讓板書在動態中生成,學生在合作中發展。
6、富留余地,自主探究。
教師的板書要富有啟發性,有畫龍點睛之妙,達到以點帶面,牽一發而動全身的效果,能引導學生深入思考而有所得。在教學中要善于運用板書的空白藝術,遵循創作中“虛實相生”的規律,在教學中留有余地,巧妙設計板書空白,使教學跌宕多姿,妙趣橫生,顯現出和諧的美感,使學生在協調有趣的教學中啟發思維,最
(二)板書設計的形式。
1、縱式。
縱式板書能立體地反映課文主要內容,它是一種從上至下的流線視角感悟。主要特點是讓學生一目了然,理解和記憶都非常方便。
2、橫式。
橫式板書是教學中的一種平面設計藝術,它能平行地從左到右地讓學生不費力氣地去感悟到課文主要內容,也有利于學生識記。它實際是將縱式板書橫式排列就成了,只需在詞句間加上破折號,表示內容間的邏輯關系就行了。
3、縱橫式。
將縱式和橫式綜合起來的一種板書形式,也是老師應用得非常廣泛的一種形式。它的特點是將課文主要內容和具體內容結合起來,表現出的條理更清晰更細致。還可以做作者感情表達、文章寫作方法等方面的提示。
4、總分總式。
這類板書能引導學生理清課文的脈絡,概括課文的中心思想和寫作特點,讓學生看了板書就能說出課文的大意。這也是一種常見的板書形式,大多數課文都可以用這種形式設計板書。
5、提綱式。
提綱式板書是根據課文主要內容和重點詞句,將其依段依層系統地表現出來。它的特點是緊扣內容,突出重點,給學生以完整的概念,富有啟發性,并可以同時實現整體感知和局部感知。
6、對比式。
將課文內容中容易混淆的知識點和這一事物與另一事物的不同方面加以比較區分,揭示其知識結構和各部分的邏輯關系。
7、交叉式。
有些課文發展線索有開有合,內容交叉,就可設計交叉式板書來表現結構,能顯得開合分明,富有趣味。
8、階梯式。
這種板書狀如拾級而上的階梯,能形象地表現教學內容的層次以及層次間的關系。凡以故事情節逐步推向高潮的課文適宜使用這種板書形式,它更具直觀性。
9、表格式。
把板書內容分門別類統一列入表格內,類目清晰,條理性強,對訓練學生的分析歸納能力有較大的示范作用。
10、回環式。
根據課文內容清晰的脈絡和人物之間的緊密聯系所涉及的主題思想,設計成一種回環往復的循環式板書,可幫助學生理清課文線索和理清課文內容。
11、圖文式。
運用簡筆畫直觀、生動、形象的特點,能有效地增強學生的理解力和記憶力,再根據課文內容配以簡練的文字說明,構成板書,有圖文并茂的效果。白楊樹的輪廓可用綠色,心形可用紅色。
12、復線式。
這種板書,緊緊圍繞課文思路,抓住與課文思路有關的關鍵詞語設計。一條線是課文脈絡,一條線是思想內容,以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并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
13、標題式。
以小標題的形式高度概括課文各部分的主要內容,讓學生以較快的速度閱讀課文,然后討論每一部分講了什么,并給各部分加小標題,讓學生理清課文層次意思。
14、摘要式,是把課文中某些短句摘錄出來,用以概括整段大意或全文中心。
15、抄錄式,就是將課文全文或某些段落,照抄在黑板上,以便集中講解、分析或操練。
16、注釋式板書,多用于對名詞的解釋或語言文字的講解,特別是對生字新詞的解釋或對典故、引語出處的注釋。
17、圖解式,即在教學中利用簡易圖形來分析和講解課文內容、寫作等方面的板書。此種板書又可分為兩種:①示意圖解式,就是以簡略的文字和圖形(包括黑板畫或簡筆畫),來描繪課文的內容情節或剖析其語言功能的一種形象化板書。
(三)板書設計的方法。
板書設計的方法共有三種板書設計方法:文字歸納法、線條標示法、列表總結法。板書具有體裁性。所教文章體裁不同,板書設計也應不同。如寫人記事文章多從故事情節來設計,繪景狀物的文章多從景物特點的角度設計,議論文多從論證方面設計,說明文多從說明條理的角度設計,詩歌多從意境構成角度設計,戲劇多從戲劇沖突角度設計。
設計板書要有目標、要求,要講方法及處理好各種關系。內容科學化、形式藝術化、手段現代化是板書設計的總體目標。設計時注意重點難點要突出、設計要規范、表達要深刻、風格要多樣是板書設計的基本要求。
具體的方法有:摘錄法、概括法、圖示法、板畫法、表格法、對比法、綜合法、變形法這些都是板書設計的重要方法。設計板書要處理好與教材、與講課、與訓練的關系,而且還要處理好板書內容與形式。主板書與副板書、常式板書與變式板書、傳統板書與電教板書的關系。
在板書設計時,必須注重板面的空間安排,最好把黑板分為三大部分(當然還要根據內容的需要),一部分板書課文有關的詞句(重點詞句);另一部分板書課文所體現的中心思想;還必須留有一定的板面板書作者的寫法或其他內容。
(四)板書設計的科學規律。
板書的設計,要把握一定的要領,遵循一定的原則:第一,板書設計要有明確的目的性。第二,板書設計要有清晰的條理性和高度的概括性。第三,板書設計要具有科學性和嚴密性。板書作為一種特殊的書面表達。語文教學的板書設計是一門教學科學,它有著自身的科學規律,只有掌握了它,才能設計出成功的、行之有效的板書。因而我們在設計板書時運用了以下規律。
1、科學設計,明確目的。
板書是語文教學的一種手段,作為教學手段,它就必須具有明確的目的。語文教學的板書決不是簡單地、盲目地在黑板上寫寫畫畫,而是根據教案中確定的目標,實施教學。因此,板書應服務于整個教學意圖。只有鉆研教材,精選教法,才能科學地設計,才能有效地完成教學意圖。
2、突出重點,主題鮮明。
教師的板書也如寫文章一樣,要重點突出,詳略得當,主次分明,使學生通過板書就能縱觀全文,了解全貌,抓住要點,給人以一目了然的印象,從而有效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
3、力求新穎,充滿趣味。
語文板書設計是一門教學藝術,它有著藝術美的魅力。板書設計是否有這種魅力,體現在能否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上,如果教學板書千篇一律,久而久之,學生難免產生枯燥,呆板之感。因此,形式新穎,充滿情趣化的板書,就好像是一幅美麗的圖畫,能給學生以美的享受,又好像是一支美妙的樂曲,能撼動學生的心靈,從而引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增強思維的積極性和持續性。
七、課題研究的結果與成效。
小學語文教學的板書設計,屬于教法范疇。“教無定法”,根據教師的教學意圖,教學特長,可以各顯神通,靈活設計,但教學有規律可尋,有科學可尋,只有掌握了它的規律,小學語文板書這門藝術,一定會在教改中發揮出它的巨大潛力,有力地促進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板書是因人而設,因教而書,因文而變。做到書之有用,書之有理,書之有度,書之有效。在設計板書之前,我們首先簡要的分析了教材,再進行板書設計,有的課文我們設計了兩種板書,為讀者提供了從不同的角度去把握教材,最后我們對板書藝術加以說明。這樣為今
我們經過一年來對小學語文板書的設計,了解課堂板書的重要性,初步探究板書藝術方式方法、掌握一些基本原則,得以完成這本書。我們對板書在語文課堂教學中,除了竭力追求課堂結構的藝術性,課堂情感流暢的藝術性,課堂氣氛愉悅的藝術性,課堂語言水到渠成的藝術性,課堂節奏動靜結合的藝術性的關注,還追求課堂板書美妙精湛的藝術性。因為課堂板書,既是科學,又是藝術。好的板書將課文內容系統化、條理化、形象化地展現出來,有利于突出教學的重點,突破教學的難點,讓學生從知識從審美從情趣等方面去感知和獲取信息。因而我們將這些板書凝聚成冊,為教師提供了一本很好的教學參考書。
八、板書藝術的反思與討論。
語文板書研究方興未艾,但研究重點是靜態的板書,而對板書動態的產生過程往往忽視。板書是個復雜、運動的系統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教師 (主體 )、教材 (客體 )、媒體 (載體 )、學生 (受體 )四要素起決定作用。教師是板書的設計者、教材是板書的反映對象、媒體是板書的形式、學生是板書的受眾,它們彼此聯系、相互影響,共同發揮板書在語文教學中的效能。然而我們的板書,還需老師在課堂變化中進行隨機的調整,會達到更完美的效果。
精湛的板書講究內容與形式的完美性,虛實結合的準確性和想象性,注重排列組合的美學效果。在備課時,精心地備好一份板書,要根據教材的“編路”,課文的“文路”,以及自己的“教路”和學生的“學路”來全面考慮。教師會把自己的板書提綱看成是“微型教案”,可根據這“微型教案”上好每一堂課。“微型教案”講究少而精,即內容簡練精確。板書過程中,關鍵的字詞在表情達意義上,還需要配以點線、符號、圖畫的輔助,才能將板書內容立體地展示給學生。板書藝術還提倡師生共同創造成果,即打破課堂板書由教師一人包攬的局面,讓學生在回答問題的基礎上,上講臺將內容板書在黑板上。這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動腦動手能力,可使師生共享板書藝術的成功樂趣,達到師生思維共振與情感共鳴的境界。我們的板書還需要更多方法,使教師在我們的基礎上創作出更多更好的板書!
在板書設計上,還要顯示啟示功能。板書設計亦應注重啟迪效應,啟發式教學是我國古代教育思想的精華,在新課程改革如火如荼的今天,啟發式教學更是誘發創新意識,促使學生自主探究的必由之路。因為板書是處理教材的縮影,反映的是思想內容精髓。巧妙的設計,不僅能扼要地展現教材內容主干,而且能反應內容間的邏輯關系,啟示學生從直觀上把握思想內容主旨,以事半功倍地感悟事理。所以,教學板書設計亦應注重啟迪效應。讓學生也能參與到板書的設計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