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 談 教 師 素 養
——觀摩“七彩語文杯”小學語文教師素養大賽有感
龍橋鎮中心小學 張 俊
2011年3月30日,作為一名教育戰線上的新兵,我有幸參加了縣教育局組織的觀摩第三屆“七彩語文杯”小學語文教師素養大賽活動。時間雖然只有短短的四天,但給我的感受卻是頗多,從大學畢業到參加工作,從未見過如此較真的教師素養大賽,從未感受過如此激烈的教師素質大比武,從未經歷過如此殘酷的教師個人能力的全面比拼…… 朗誦課文、書寫粉筆字、才藝展示、課堂教學、綜合素質答題幾個環節。在幾天的比賽中,參賽選手個個不甘示弱,他們在幾個環節的競賽中表現出大膽、自信、激情、細膩、創新……是新課改后的一套套新的教育模式,新的教育理念,參賽教師全方位、多角度展示了小學語文教師扎實的業務能力和全面的藝術才能,獲得全場觀摩教師的熱烈掌聲。
此次競賽不僅是給參賽選手們一個展現自我才藝的舞臺,也是一個語文教師學習和鍛煉的平臺,對我這個新兵而言更是一次觸動: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下面是我自己參加本次觀摩活動的認識和體會。
我們常常把素質教育掛在嘴邊,那是因為我們要教育出有素質的學生,那什么樣的老師才能擔此重任呢?答案很顯然,有素養的老師。倘若我們自己都做不到有素養,又拿什么來教自己的學生?
那么,如何才能成為一名有素養的語文教師呢?我以為首先是提高自身的教學技能素養。
第一、要加強基本功。
(一)書寫
語文課堂教學中,板書是必不可少的。設計合理的板書既是整個課堂教學的思路的濃縮,也是課堂教學的點睛之筆。如果再加上教師過硬的書寫功夫,就更能錦上添花了。可是如果教師因書寫功夫不過關,課堂上始終不敢獻丑,結果就是:有的要么一堂課一個字不寫,要么就事先請人把課題寫在黑板上。或者敢寫是敢寫,但不是筆順錯誤,就是書寫不規范,漢字筆畫結構不合理,缺乏整體的美感,有失語文教師的水準。基于此,語文教師應該在書寫上狠下功夫,苦練書寫基本功,早日寫出規范、美觀、漂亮的三筆字來。
(二)朗讀
在小學語文低中學段的閱讀教學中,范讀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學生正處于學習朗讀的階段,教師的示范引路對學生來說,就好像是前進的方向、學習的榜樣、模仿的對象。領讀和范讀不僅能激發學生讀的興趣,降低學生讀的難度,而且領讀和范讀時,教師全身心地投入到課文的情境之中,聲情并茂地讀,潛移默化中不僅聲入學生之耳,而且情入學生之心。這樣的讀更是一種幫助學生對語言的感悟和理解的過程。在教師領讀和范讀的基礎上,再讓學生反復朗讀,學生就能漸漸形成語感,漸漸學會把握語句的邏輯停頓和情感,并通過朗讀把自己的感悟表達出來。這就需要我們老師在自身朗讀上下功夫。對語速、停連、節奏、重音等能夠準確把握,而這些恰恰又是決定一個語文老師朗讀水平的重要因素。
第二、要多讀書,注重積累
演員,靠演技征服觀眾;球員,靠球技留住球迷。我們要想成為一個有魅力的語文教師,讓學生心悅誠服地聽從我們的教導,知識不但要“淵”,而且要“博”,不但要有扎實的專業知識,而且要了解相關的學科知識,如政治、歷史、音樂、社會甚至于美學等以及理科的一般性知識,要曉天文、通地理,這樣才有可能在新課標、新角色面前站穩腳跟,才能游刃有余。
第三、要具有和諧而又優雅的審美品位。
教師的審美品位,應該是和諧而又優雅的。和諧,讓學生感受到恬靜和陶醉;優雅,讓學生崇敬、向往。這種審美應成為一種意象、一種氛圍、一種力量、一種磁場,體現于教師的儀表、言談、舉止,體現于教學內容的呈現、教學手段的選用、教學程序的設計上。以美激智、以美發辭、以美冶情、以美育德、以美立人。通過富有美感的教育過程,實現對兒童情感與智慧的滋養和潤澤。
第四、要有積極而又多彩的生活情趣。
語文教師的生活情趣,應該是積極而又多彩的。表現為:一是富有童心,充滿對新鮮事物的強烈好奇;二是開朗樂觀,幽默風趣,充滿生活的機智;三是豐富而多姿多彩,充滿動感和蓬勃朝氣;四是昂揚而奮發進取,充滿對理想生活的執著追求。這是教師永葆青春活力的秘訣,它將讓學生看到有血有肉的老師,它將熏陶和感染學生,讓他們形成對生命的理解、對生活的感悟、對人生的信念。
其次,是提高教師的情感素養,這也是作為語文教師乃至所有教師最重要的一個方面。
在觀摩比賽的第二天,有一位選手比賽的課題是《詹天佑》。教學過程開始之前,那位任課的男教師和孩子們進行了簡短而開心的交談。目的不僅是互相認識,更是為了讓孩子們放松心情,愉快地走進他、走進這堂課的語文世界。后來看出效果確實達到了,孩子們興趣盎然,積極地參與到了課堂學習中去。由此我想到了,不僅是語文教師,在所有教師的素養中,教師的情感素養是非常重要的,甚至高于教師的技能素養。
教學活動的順利、有效實施,有賴于良好、和諧的師生關系。“師生之間的關系決定著學校的面貌。”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既是新課程實施與教學改革的前提和條件,又是新課程的實施與教學改革的內容和任務。師生關系包括師生倫理關系和師生情感關系。新型師生倫理關系應充分體現尊重、民主和精神發展。新型師生情感關系應該是一種真正的人與人的心靈溝通,是師生互愛的結果。良好師生關系的確立要求教師具有愛心、同情心、耐心、秩序感、求知欲以及挑戰未知的熱情等。它要求教師要真情對待學生,關心愛護學生;要求教師展現教學過程的魅力,品位教學成功的喜悅;要求教師完善個性,展現個人風采。可見,教師的情感素養在健康師生關系的建立中起著重要的作用。我們都知道:傳統的教學重認知輕情感。正如前蘇聯教學論專家斯卡特金所指出的:“我們建立了很多合理的、很有邏輯性的教學過程,但它給積極情感的食糧很少,因而引起了很多學生的苦惱、恐懼和別的消極感受,阻止他們全力以赴地學習。”其實,教學過程應該成為學生一種愉悅的情緒生活和積極的情感體驗。根據教師職業的特殊性,結合心理學,我嘗試著把教師的情感素養分為了事業情感、師愛、童心、良好心境四個方面。
1、培養對教育的情感——
記得有一位教育家曾經說過,一個教師的價值不在于他教了多少年書,而在于他用心教了多少年書。有些人,他教1年,然后再重復5年、10年乃至一輩子;有些人,實實在在地教了5年。一個實實在在教5年的人與一個教了1年卻重復了一輩子的人,他們的成就是不一樣的。用心做教育就是對教育的良好情感與端正態度。往往一些不成功的教師不在于專業知識的缺乏,而在于教師有沒有用心去做。可以說,用心做教育是教師生涯發展的根本。下面,我們一起來分享一段蘇州市副市長、蘇州大學博士生導師朱永新在他的著作《新教育之夢》中的一段話:“理想的教師,應該是一個胸懷理想,充滿激情和詩意的教師;理想的教師,應該是一個自信、自強、不斷挑戰自我的教師;理想的教師,應該是一個善于合作、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師;理想的教師,應該是一個充滿愛心、受學生尊敬的教師;理想的教師,應該是一個追求幸福、富有創新精神的教師;理想的教師,應該是一個勤于學習、不斷充實自我的教師;理想的教師,應該是一個關注人類命運、具有社會責任感的教師;理想的教師,應該是一個堅韌、剛強、不向挫折彎腰的教師。”
2、走進學生的心靈世界——
童心魯迅曾說過:“孩子的世界,與成人截然不同;倘不先行理解,一味蠻做,便大礙于孩子的發達。所以一切設施,都應該以孩子本位。”他還做了一個形象的比喻:“要下河,最好事先學一點浮水功夫。”小學教師是兒童心靈的工程師,是兒童知識的啟蒙者,是兒童智慧的開拓者,是兒童心靈的陶冶者,是兒童健康的監護人。童心可以說是我們小學教師情感素養中一個很為重要的因素。怎樣培養自己的童心呢?那就是留守一顆充盈好奇、童真的心,愛他們所愛,恨他們所恨,玩他們所玩,好他們所好。
3、關注每一位學生的發展——
教育必須首先研究少年兒童的需要。從生理方面講,兒童對飲食、睡眠、休息、運動等都有基本需要,保證他們的休息睡眠和必要的運動是保護、增進他們心理健康的一個重要方面。從心理方面講,根據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我們可以發現學生的心理需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愛和被愛的需要;(2)被人承認、被人接納的需要;(3)獨自創造性地解決問題、獲取成功的需要;(4)受保護的、依戀關系的需要;(5)受公正的、合理的待遇和評價的需要。學生這五種基本需要的滿足無一不和教師的愛聯系在一起。教育實踐證明,一個饑餓、不安全、得不到愛、缺乏自信心的學生是不可能進行創造性學習的。沒有師愛的教育是不存在的。在德、智、體、美、勞等各項教育中,師愛是基礎,是先決條件。因此,在教育過程中,無私地奉獻這種師愛,既是教育成功的關鍵,又是衡量一位教師素質的重要內容。前蘇聯偉大的理論家、教育家捷爾任斯基說過:“誰愛孩子,孩子就愛他,只有愛孩子的人,他才能教育孩子。”這些話,從師生關系上精辟地論述了師愛在教育工作中的極端重要性。 教育是內外因共同作用的活動。但是,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發揮學生內因的作用是教育取得成果的關鍵。師愛正是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的動力。愛猶如春雨,不管滋潤了哪一位性格不同的學生的心田,都會產生巨大的效應——使學生看到自身的價值,產生向上的力量,進而自厲進取。
4、調節教育的心境——
尋找教育的激情與靈感心境是什么?心境是一種比較微弱、平靜而持久的情感狀態。心境一經產生就不只表現在某一特定對象上,而是在相當一段時間之內,使人的整個生活都染上某種情感色彩。古語說:“憂者見之而憂,喜者見之而喜”正是心境的生動描述。心境對生活、工作和學習的影響很大。良好的心境能使人處于欣喜狀態,頭腦清楚,提高工作效率,克服前進中的困難;消極的心境使人厭煩消沉。有些老師一上完課就喜滋滋地跑進辦公室,哎,今天上課真帶勁!想不到我班上的學生竟然這么聰明這么能干!有些老師下了課老半天才慢吞吞地走到辦公室,有氣無力地說:今天怎么回事?那幫家伙像吃錯了藥一樣,一語不發,死氣沉沉的。其實,這一切都是教師的心境在起著主導作用。教師授課是基于一定心境上的。教師輕松愉快的心境在教學中使學生產生一種愉快的情感體驗,激發學生進入興奮狀態,提高學習的積極性。教師自身的課堂行為,建立在良好的心境基礎上,就會得心應手,使智能活動的發揮臻于完美,對教學內容的闡述精確,語言富有情感,手勢表情適中。下課以后還會保留一種暢快感。可以說,良好的心境就像一汪快活的泉水不斷滋潤著學生的心田,學生上課也變得投入、活躍,于是,教室就成為一個良好心境的場。師生之間的溝通也變得靈動。學生的自主發展引發教師的成功體驗,教師組織教育的激情也隨之激發,教育的靈感頻頻閃現,課堂已經成為臨時生成的,成為人性的課堂了。
孔子云: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樂之者。學生在課堂上是興高采烈還是冷漠呆滯,是其樂融融還是愁眉苦臉?伴隨著學科知識的獲得,學生對學科學習的態度是越來越積極還是越來越消極?學生對學科學習的信心是越來越強還是越來越弱?這一切都需要我們老師提升自身的技能素養與情感素養,還有其他諸多方面的素養,用“情”施教,向學生傳達教師對本職工作的熱愛,對學生的關切。教師做到這些學生才會笑意盈盈地愛學習、愛生活、愛老師、愛每個人!才能實現語文是生活中的語文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