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反復推敲論文題目
論文的題目是主題的直接反映,是文章的眼睛,在論文的撰寫中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對題目的修改是一種根本性的修改,一般說來,要檢查論文的題目是否對全文有很好的概括作用。主要看題目是否鮮明、集中、準確、新穎、醒目、精煉、簡潔,是否比較上口。題目宜小不宜大,宜實不宜虛,宜窄不宜寬,所包括的范圍應明確,文字應具有相當的概括力。在通常情況下,論文題目字數不宜多。如果使用副標題,應對正標題起到某種特定的輔助或內容提示的作用,題與文必須相吻合。
二、準確把握思想內容
思想內容是論文的靈魂。論文的修改,主要是圍繞論文的思想內容進行。第一,檢查論文是否扣題,主線是否分明,論據與論點是否掛鉤。第二,檢查觀點是否正確,寫作意圖是否表達清楚。基本觀點是否正確全面、具有新意,從屬論點是否準確地表達了基本觀點。基本觀點錯誤,其它一切論點、論據都不足以成立,論文也就站不住腳。若發現基本觀點有錯誤,學員應重新閱讀有關資料,用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研究論題。第三,檢查使用的材料是否恰當,真實可靠,典型有力。發現與論題不相吻合的材料,即使材料本身很精彩,也必須忍痛割愛;如果材料用的不妥當,就要更換;材料單薄,就要補充,使論文的內容更加充實;毫不吝惜地刪去文稿中多余、重復、冗長的段落、句子。
三、注重論文整體結構
一篇論文是一個整體,要看整體結構是否合理,全文脈絡是否貫通,安排是否勻稱,層次劃分是否清楚、嚴密,文勢是否連貫,銜接轉換是否自然,結論是否水到渠成,全文是否具有科學性、系統性、邏輯性和完整性。結構修改有三個方面的要求:一是修改開頭。開頭一般要開門見山,或“落筆入題”,說明本文論題,或“開宗明義”,提出基本論點,等等。切忌兜圈子,說廢話,久久不能入題。二是調整層次和段落。層次和段落的安排,形成了文章的骨架。文章的層次要清楚,段落要分明,安排要合理。修改論文結構有時要作大變動,大變動是指拆散原結構,重新謀篇布局。有時只作小調整,小調整是指對部分層次和段落另行劃分,或者調動位置。三是修改結尾。論文的結尾很重要,它是闡述問題的結論,其重要性不亞于開頭。結尾要對序論中提出和本論中分析論證的問題進行綜合概括,并得出總體性看法和總結性意見,給人以深刻的印象。
四、提煉語言修辭
高爾基曾說過,語言“是一切事實和思想的外衣”。語言的修改主要檢查用詞是否恰當、貼切、精確,表述內容是否準確、完整,使人理解認可。對畢業論文語言的修改力求做到以下幾點:第一,要反復推敲表達效果,刪繁就簡,盡量刪去不必要的字、詞、句、段。做到用盡可能少的文字,表達盡可能豐富的思想,使論文言簡意賅。第二,要檢查語言是否通順流暢,不羅嗦、不呆板、不僵硬;檢查文章是否整潔清晰,文字書寫,行款格式有無錯誤;句法有無問題,是否存在殘缺,混亂的病句,是否能正確表達原意,標點符號運用是否正確;數據、圖表等使用是否準確和得當;文字有無缺漏錯誤,錯別字是否都已得到改正。第三,要檢查所使用的語句是否具有時代氣息,對新的理論、新觀點、新論述、新述語是否正確運用,如果語言過于陳舊,應該找出新的語言進行替換。總之,使用語言要進行仔細推敲,盡可能使語言生動富有新鮮感,增強論文的可讀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