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小學語文綜合性學習活動的教學策略
小學語文綜合性學習活動的教學策略
人民教育出版社 張立霞

 

一、綜合性學習的內涵、特征

 

《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以下簡稱課標)首次提出了綜合性學習的概念。本部分將梳理課程標準對綜合性學習的表述,簡析學界關于綜合性學習內涵的代表性觀點,闡述對綜合性學習的基本認識。

 

1.課程標準中與綜合性學習相關的主要表述。

 

1)作為轉變學習方式的重要途徑。課程標準提出語文綜合性學習有利于學生在感興趣的自主活動中全面提高語文素養,是培養學生主動探究、團結合作、勇于創新精神的重要途徑,應該積極提倡。

 

2)作為語文課程的重要內容,并提出階段目標。課程標準按學段提出階段目標,并有如下表述:

 

階段目標從識字與寫字閱讀寫作口語交際四個方面提出要求。課程標準還提出了綜合性學習的要求,以加強語文課程與基他課程以及與生活的聯系,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整體推進和協調發展。

 

上面的表述將綜合性學習與其他四項內容區分開來。課程標準研制者對此曾作出這樣的說明:在課程標準階段目標中,識字與寫字”“閱讀”“寫話”“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一起被列出,但課程標準同時認為綜合性學習與前四個方面不在一個層面因為在當前的課程改革中特別應該重視,所以專門列出,加以強調。

 

雖然課程標準研制者強調綜合性學習與其他四個方面不在一個層面,但在階段目標中,這五個方面分項并列列出,形式上并沒有體現出不同。

 

3)在教學建議部分的闡述。

 

綜合性學習主要體現為語文知識的綜合運用、聽說讀寫能力的整體發展、語文課程與其他課程的溝通、書本學習與實踐活動的緊密結合。

 

以上這段話,是定義綜合性學習時最常被引用的。另外,教學建議部分對綜合性學習還提出了重視培養合作精神”“策劃、組織、協調和實施的能力,突出自主性”“過程等建議,以及提倡跨領域、跨學科學習等。

 

4)在評價建議部分的闡述。

 

課程標準特別強調,綜合性學習的評價應著重考察學生的探究精神和創新意識。并指出,評價的著眼點主要在:

 

──在活動中的合作態度和參與程度。

 

──能否在活動中主動的發現問題和探索問題。

 

──能否積極地為解決問題去搜集信息和整理資料。

 

──能否根據占有的課內外材料,形成自己的假設和觀點。

 

──語文知識和能力綜合運用的表現。

 

──學習成果的展示與交流。

 

評價建議部分,綜合性學習條目下僅對評價方式進行了簡單的提示:除了老師的評價之外,要多讓學生開展自我評價和相互評價。

 

2.課程標準中綜合性學習階段目標的特點。

 

課程標準階段目標中,分三個學段對小學語文綜合性學習提出了基本要求。

 

第一學段

 

1.對周圍事物有好奇心,能就感興趣的內容提出問題,結合課內外閱讀,共同討論。

 

2.結合語文學習,觀察大自然,用口頭或圖文等方式表達自己的觀察所得。

 

3.熱心參加校園、社區活動。結合活動,用口頭或圖文等方式表達自己的見聞和想法。

 

第二學段

 

1.能提出學習和生活中的問題,有目的地搜集資料,共同討論。

 

2.結合語文學習,觀察大自然,觀察社會,書面與口頭結合表達自己的觀察所得。

 

3.能在老師的指導下組織有趣味的語文活動,在活動中學習語文,學會合作。

 

4.在家庭生活、學校生活中,嘗試運用語文知識和能力解決簡單問題。

 

第三學段

 

1.為解決與學習和生活相關的問題,利用圖書館、網絡等信息渠道獲取資料,嘗試寫簡單的研究報告。

 

2.策劃簡單的校園活動和社會活動,對所策劃的主題進行討論和分析,學寫活動計劃和活動總結。

 

3.對自己身邊的、大家共同關注的問題,或電視、電影中的故事和形象,組織討論、專題演講,學習辨別是非善惡。

 

4.初步了解查找資料、運用資料的基本方法。

 

綜合性學習的階段目標呈現出高度綜合的特征。一是重視聽說讀寫技能的協同發展和綜合運用。如,用口頭或圖文等方式表達自己的觀察所得用口頭或圖文等方式表達自己的見聞和想法書面與口頭結合表達自己的觀察所得學寫活動計劃和活動總結嘗試寫簡單的研究報告。二是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維目標的綜合。上面已經列舉了語文知識與技能方面的目標。過程與方法方面的目標,如,有目的地搜集資料,共同討論初步了解查找資料、運用資料的基本方法利用圖書館、網絡等信息渠道獲取資料;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的目標,如,對周圍事物有好奇心熱心參加校園、社區活動學習辨別是非善惡。三是能力目標呈現多元化特征。除了語言能力目標,語文綜合性學習的階段目標還體現出對以下能力的重視:其一是問題意識和問題解決能力。如,對周圍事物有好奇心,能就感興趣的內容提出問題,結合課外閱讀,共同討論能提出學習和生活中的問題,有目的地搜集資料,共同討論在家庭生活、學校生活中,嘗試運用語文知識和能力解決簡單問題為解決與學習和生活相關的問題,利用圖書館、網絡等信息渠道獲取資料,嘗試寫簡單的研究報。其二是搜集和處理資料的能力。如,有目的地搜集資料利用圖書館、網絡等信息渠道獲取資料初步了解查找資料、運用資料的基本方法。其三是策劃、實施、參與、協調語文活動的能力。如,能在老師的指導下組織有趣味的語文活動”“策劃簡單的校園活動和社會活動,對所策劃的主題進行討論和分析

 

階段目標還體現出綜合性學習的開放性特征。語文學習空間向校園、家庭乃至大自然、社會拓展。如,結合語文學習,觀察大自然熱心參加校園、社區活動策劃簡單的校園活動和社會活動結合語文學習,觀察大自然,觀察社會。空間的開放,使語文學習的內容和形式都具有了開放性特征。學習的內容來大自然、社會,方式可以是討論、辯論、演講,還可以是觀察、調查、訪問等。

 

階段目標還體現出綜合性學習的實踐性特征。實踐性體現在學習空間、學習內容、學習形式的開放上,也體現在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方式的運用上。綜合性學習階段目標中,重視自主觀察、自主提出問題,重視運用語文知識和能力解決問題,體現出對學習過程、學習體驗的高度重視。

 

3.關于綜合性學習內涵、特征的代表性觀點。

 

綜合性學習目前已成為一個廣泛使用的概念。對什么是綜合性學習這個問題,目前還沒有形成統一的概念。論者從不同角度作出了回答。

 

人民教育出版社課程標準小學語文教材主編崔巒認為,“‘語文綜合性學習是語文課程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是為了改變語文教學相對封閉的狀態,為了改變課本是唯一的課程資源的狀況,更是為了克服偏重接受性學習的弊端,旨在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在語文課程改革上采取的一個重要的舉措。在語文綜合性學習中,更能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激發創造潛能,整合語文知識和能力。學生在提出學習專題、策劃學習活動、表達學習收獲、交流學習成果的過程中,培養了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組織策劃能力,觀察體驗能力,搜集處理信息的能力,語文的綜合運用能力以及人際交往能力、合作精神和協作能力。

 

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課程標準小學語文教材主編鄭國民認為,語文綜合性學習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主要目標,以學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為基礎,強調語文課程的內部整合,強調語文課程與其他課程的整合,強調語文學習與生活的結合,以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整體推進和全面發展。

 

以上表述與課標一樣,都沒有充分界定綜合性學習是什么,但對綜合性學習的認識基本上與課標是一致的。也有文獻嘗試將綜合性學習界定為學習方式課程形態

 

課標的研制者之一巢宗祺從語文綜合性學習的價值出發,指出綜合性學習在語文學習中所起的作用,包括拓寬語文學習的空間,溝通語文與不同領域的聯系以增進語言與思維的活動機制,提高實際應對能力等。

 

參與課標研制的陸志平認為,語文綜合性學習是綜合性課程,是生活化的課程,是經驗性的課程,是個性化的課程。他提出語文綜合性學習的方式主要有三種:(1)問題解決;(2)觀察表達;(3)活動探究。

 

目前來看,學界還沒有對綜合性學習的內涵和外延給出明確的界定。我們注意到,有文獻特別指出,不僅課外語文學習是綜合的,課內語文學習也應是綜合的。在接下來的論述中,可以看出,這里的課內指的是常規課堂教學,它傳達出的信息是,綜合性學習應貫串語文學習的全部過程。

 

4.綜合實踐活動、語文實踐活動和綜合性學習。

 

我們發現,不少文獻經常混淆綜合實踐活動、語文實踐活動、綜合性學習三個概念,對這三個概念進行簡單比較,有助于加深對綜合性學習的認識。

 

與以往的課程體系相比較,新課程強調課程的綜合化。綜合實踐活動是綜合課程,主要包括研究性學習、社區服務與社會實踐、信息技術教育、勞動與技術教育。

 

綜合實踐活動課是適應課程綜合化要求產生的,但它不可能像分科課程那樣可以保證知識學習的全面和深入,因而目前的主流課程形態依然是分科課程。那么在分科課程的背景下,如何促進學生融會貫通地理解所學內容?綜合性學習是有效途徑。

 

試用修訂版大綱中的語文實踐活動與課程標準中的綜合性學習之間是對應的,不同的是,前者強調實踐活動,重在加強課內外聯系、溝通與融合;后者除要求語文學習引向生活外,還強調語文知識和能力的融會貫通、綜合運用。

 

將這個三個概念放在一起來進行分析,可以幫助我們形成以下認識:綜合性學習在課程綜合化背景下產生,但它是分科背景下的綜合,應具有學科性;同時,與語文實踐活動相比,我們要注意突出它的綜合性。在開展綜合性學習的背景下,語文實踐活動成為綜合性學習的一部分。

 

5.綜合性學習的特征。

 

目前來看,學界對綜合性學習的內涵還沒有取得統一的認識。綜合性學習是學習方式;綜合性學習是課程形態;綜合性學習是課程理念;綜合性學習是課程;綜合性學習是學習形態等等,各種界說各有其道理,人們根據自己的理解在界說著、探索著、實踐著。存在不同的理解、不同的定義,說明人們對綜合性學習的認識還在深入發展中。在這樣的前提下,試圖對綜合性學習作出普通認可的定義,是不太現實的。我們不妨對綜合性學習的基本特征加以梳理,以形成對綜合性學習的基本認識。

 

綜合性。綜合性是包括聽說讀寫諸方面的語文知識與能力的綜合;是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維度目標的綜合;也是語文課程和其他課程的綜合;還是學習方式的綜合,是接受學習和探究學習的結合。

 

活動性。活動,是綜合性學習的主要形式。通過活動整合聽說讀寫等多種能力,通過活動讓學生親歷過程,學會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培養策劃、實施、參與、協調的能力及合作精神,通過活動掌握知識和運用知識。活動性強調語文學習與生活的聯系,活動的范圍包括學生學習和生活的各個方面,要使他們學會在各個領域里用語文,在運用中進一步學好語文。

 

探究性。課程標準指出,綜合性學習是培養學生主動探究、團結合作、勇于創新精神的主要途徑,實施綜合性學習,應特別注重探索和研究的過程。強調探究性要求重過程、重體驗,“‘綜合性學習的課程目標一般不是指向某種知識或能力的達成度,而是提出一些學習的活動及其要求,主要指向過程’”。綜合性學習特別注重探索和研究的過程,應突出其主體──學生的自主性。主要由學生自行設計和組織活動:自主確定活動方式,自主組成學習小組,自主決定學習結果的呈現形式,自主進行活動的評價總結。

 

開放性。首先體現在重視語文學習的生活化,學習空間向自然、社會拓展。還體現在學習時間、學習內容以及評價方式等的開放性上,學習時間向課外開放,學習內容向書本外開放;可以就指定內容開展活動,也可以在活動中自主選擇學習內容。學習方式可以自主選擇,可以是討論、辯論、演講,還可以是觀察、調查、訪問等。評價方式多樣化,可以紙筆測試,可以觀察記錄;評價主體可以是老師,可以是學生;可以自我評價,也可以相互評價。

 

二、綜合性學習教學建議

 

1.掌握幾個原則。

 

1)讓學生在活動中學習。

 

綜合性學習通過活動整合聽說讀寫等多種能力,使學生通過活動掌握知識和運用知識。把活動和學習結合起來,讓活動成為學習的過程,可激發學生的主動性。

 

綜合性學習的活動內容、活動方式及途徑多種多樣,可以結合本校、本班學生實際,選擇、設計多樣化的學習活動。如,人教版三年級下冊愛護周圍的環境這一主題,提出了如下活動建議:

 

你了解家鄉的環境嗎?比如,空氣和水是不是受到了污染?花草樹木是增多了還是減少了?人們為保護環境做了些什么?讓我們開展一次調查周圍環境的活動。先自由組合,組成小組,共同商定一個活動計劃,想想展示的方式和內容,然后大家分頭行動。有的同學可以去觀察,有的可以去訪問,有的可以查找資料。

 

有一個班的師生經過討論,全班學生組成了白色小天使組”“綠色小衛士組”“灰色終結者組,并設計了如下活動:

 

白色小天使組關注空氣質量。可以觀看電視臺氣象預報,設計一周空氣質量跟蹤調查表,將每日天氣狀況、空氣質量的指數記錄下來,通過分析,發現空氣質量與天氣變化之間的關系,從而感受到防止大氣污染的重要性。還可通過在學校附近路口統計單位時間內通過車輛的數量或走訪有關部門,了解一輛車產生尾氣的危害;觀察、拍攝校園植物的葉面一周積累灰塵的厚度,或在窗臺放置白紙,觀察灰塵厚度;查閱報刊、上網了解空氣質量對人體的影響。

 

綠色小衛士組了解家鄉的綠化情況。可制作調查問卷,向本小區內的居民發放,了解本小區近幾年的綠化情況,還可通過詢問小區物業人員,具體了解小區近幾年的綠化面積,觀察花草樹木是增多了還是減少了,從而發現問題。

 

灰色終結者組了解垃圾污染情況。可以對自己家庭內垃圾狀況進行調查,記錄每天自己家庭內所產生的塑料袋、廢紙、廢物等情況,做出統計,以此推算垃圾污染狀況,或走上街頭詢問清潔工人每天處理垃圾的數量,了解因垃圾污染造成的損失,還可觀察校園里有沒有亂扔垃圾的現象,并及時予以制止。

 

可以看出,以上活動設計盡可能從學生生活實際出發,注重可操作性。活動需要學生放下書本,走出課堂,能夠使學生綜合運用多方面的知識。依照這樣的活動計劃開展活動,能夠使學生在參與的過程中多有收獲。需要注意的是,在活動落實過程中,要注意語文綜合性學習的學科性。比如,以觀察日記、調查報告等形式反映活動發現,比單純的數字記錄或圖表分析更為適當。

 

2)讓學生充分發揮自主性。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綜合性學習應突出學生的自主性,重視學生主動積極的參與精神,主要由學生自行設計和組織活動。綜合性學習一般可以以小組為單位開展,再在班上交流。活動開展過程中,從活動內容、活動方式的選擇到活動成果的展示,應由學生自主確定。

 

在保證自主性前提下,教師要發揮引導、監督作用。小學生畢竟年齡較小,要避免放任自流。特別是根據當地的實際條件,適合開展哪些活動,不適合開展哪些活動,教師應向學生提出建議。在活動實施的過程中,教師關注學生語文知識、能力的發展,關注學生活動策劃和實施的能力,還要重視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

 

3)讓學生親歷探究的過程。

 

小學生作為主體的綜合性學習,理所當然地不同于嚴肅意義上的科研。不強調知識的系統性,不強調結果的科學性,重在體驗和感受;其重要意義在于讓學生親歷過程。但是,在實際教學中,這恰恰是最不易得到落實的。

 

以專題形式開展的較大型的語文綜合性學習,實施過程一般包括活動準備、活動展開、成果展示、反思總結四個環節。從教師指導的角度來看,一般對活動準備及成果展示兩個環節比較重視,指導效果也比較好;而對活動展開和反思總結兩個環節往往重視程度不夠,指導效果不盡人意。之所以如此,主要因為活動準備及成果展示兩個環節多在語文課上進行,課前教師有比較充分的設計和準備,課上教師直接參與,便于指導和調控;活動展開和反思總結兩個環節則多是在語文課堂之外進行,學生分散開展活動,自由度更高,自主性更強,教師介入程度低,也不便于具體指導,容易流于一般號召。綜合性學習過程重于結果,應克服困難,對學習過程給予足夠的重視。

 

4)為學生創造開放的學習環境。

 

開放的學習環境既是指空間上的,也是指時間上的,還是指學習方式、學習途徑上的。語文探究性學習要重視語文學習的生活化,學習空間向自然、社會拓展;學習時間向課外開放,學習內容向書本外開放。學習內容不作限定,可以就指定內容開展活動,也可以在活動中自主選擇學習內容。根據學習內容自主選擇學習方式,可以是討論、辯論、演講,還可以是觀察、調查、訪問等。評價方式多樣化,可以紙筆測試,可以觀察記錄;評價主體可以是老師,可以是學生;可以自我評價,也可以相互評價。

 

2.抓好幾個環節。

 

以專題形式開展的綜合性學習,實施過程一般包括組織策劃、分組活動、交流匯報、總結評價幾個階段。

 

1)組織策劃。

 

首先是根據此次綜合性學習的主題和學習目標,讓學生群策群力,共同策劃怎樣開展這次綜合性學習。采取哪些方式、步驟,時間怎樣安排,用哪些形式來體現學習的成果等等,應在學生群體(全班或小組)中達成共識,形成切實可行的學習活動計劃。活動計劃一般包括:(1)學習主題(專題);(2)學習活動的目的要求;(3)學習活動的形式及時間安排;(4)人員分工;(5)學習成果的表達與交流。

 

如果是根據當地實際自己選擇活動主題,要充分認識本地特色,使之有效化為教學資源,與全班學生討論交流,集思廣益,認真篩選,確定適合本學段學生的學習主題。如果是依教材開展綜合性學習,要瀏覽教材,讓學生談談感受、認識、困惑;然后總結教材中給出的建議,梳理可以開展的活動,讓學生補充還可以開展的活動。

 

在此基礎上,師生共同制定活動計劃。教師可以給出活動建議,學生根據小組實際進行選擇、補充,制定本組活動計劃,然后全班交流,小組根據交流情況修改活動計劃。

 

如,人教版六年級上冊輕叩詩歌的大門,某城市小學某個班師生共同制定活動計劃時,采取了如下步驟:

 

簡單回顧五年級開展的綜合性學習,說說經驗、不足。

 

瀏覽整組教材,談談感受、認識、困惑。

 

重點讀活動建議部分,總結教材中給出的建議,學生補充還可以開展的活動。

 

師生共同制定活動計劃。

 

小組制定本組活動計劃。

 

全班交流活動計劃。

 

修改活動計劃并進行張貼。

 

在這個環節,教師既要有切實有效的指導,也要注意給學生留出自主活動的空間。該班全班師生在討論中使用了如下表格:

 

 

活動

類別

活動內容

備注

必修

活動

1.詩歌搜集。可以根據本組學習主題,側重搜集某一類的詩歌。

 

2.詩歌分類。將搜集到的資料按某種標準分類,并按類補充詩歌。

 

……

每個學習小組在制訂計劃時都必須包含進去。

選修

活動

1.詩句配畫。為一些經典詩句配上合適的圖畫。

 

2.詩文改寫。將古詩詞改寫成現代散文、小說等形式的文章。

 

……

各小組可從中選擇一項或多項,編入本組活動計劃。

創意活動

各組根據組員的特長及自己組的條件,設計創意活動。

各小組根據實際情況決定是否設置。

 

 

表格中的必修活動,是師生共同從教材中選擇確定的,選修活動是對教材的補充,創意活動則是小組根據組員特長及自己的組的條件進行設計。這樣的活動設計,既有保底活動,又有創造空間。

 

2)分組活動。

 

小組根據活動計劃開展活動。

 

教師依據教材要求,落實教實目標;發揮引導、督導作用,使小組活動得以持續開展。如綜合性學習輕叩詩歌的大門,教師可以做的工作:

 

引導學習閱讀材料;

 

幫助學生了解詩歌分類知識;

 

指導學習寫詩;

 

輔導開展詩歌朗誦會;

 

督導活動的持序開展;

 

……

 

綜合性學習的活動主體是學生,要求給學生充分的自主性,但并不意味著可以放任自流。在綜合性學習中,教師是全局的把握者,就像是坐在一盤棋面前的下棋者,面對一顆顆棋子,心中要有明確的目標和方向。學生選擇的活動主題、采用的活動方式是否能夠促進語文知識的綜合運用,學生在活動過程是否能夠學習搜集有效信息、正確處理信息,學生是否能夠自始至終保持熱情,都需要教師從旁觀察、及時引導。

 

3)交流匯報。

 

每個組員的活動經歷、活動成果需要向小組匯報,形成本組合作成果;小組活動內容、活動成果則需要在全班內交流。教師需要引導每個小組,在向全班匯報前做好準備工作,包括匯報方式、參加形式。

 

如,輕叩詩歌的大門,學生的匯報方式可以參加班級詩歌朗誦會、展示詩集、參加詩歌知識競賽。

 

教師可以做的工作:

 

引導學生學習詩歌朗誦技巧;

 

幫助學生設計詩歌朗誦會評分標準;

 

輔導學生設計詩歌知識競賽題

 

……

 

交流匯報時要注意,每個小組匯報的都是本組的整體活動成果,而不是某個優秀學生的活動成果。另外,不論采取哪種形式,都要讓全體學生參加,做到人人都能發揮作用,不能讓匯報成為少數優秀學生的展示臺。

 

4)總結評價。

 

綜合性學習的評價主要圍繞三個層面展開:一是語文知識、能力層面,二是活動過程、方法層面,三是參與程度和與人合作的態度層面。要根據每一次綜合性學習活動的性質、目標與內容,采用不同的方式與方法,盡量避免面面俱到,評價繁瑣。另外,對不同學段的學生,要求要適當。在這個環節中,教師可以設計總結評價表,引導學生進行自評與互評。

 

如,輕叩詩歌的大門,在活動中,學生接觸了不同的詩歌形式,了解了詩歌分類知識等,可以引導學生總結自己這方面的收獲。另外,本單元要求寫一份活動總結,教師可以從內容到形式,教給寫總結的方法,引導學生對個人或小組活動作出總結,這也是自評與互評的評價方式之一。

 

綜合性學習可以體現在語文學習的方方面面。活動性、自主性、探究性、開放性是綜合性學習的特征,一定意義上說,也是語文學習的特征。在整個語文教學過程中,都應盡可能地創造機會,讓學生在開放的環境中,通過活動習得知識,充分發揮自主性,在探究的過程中形成能力,提升創造力,怡養品格。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改變我們的行走方式·綜合實踐活動與學科教學的整合(一)
小學語文綜合性學習研究
小學語文綜合性學習的教學
中考語文“綜合性學習”試題命題特點
淺析中學語文綜合性學習中的信息技術運用
農村中學語文綜合性學習初探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客服| 房产| 凤凰县| 游戏| 芦溪县| 成都市| 乃东县| 尼勒克县| 应城市| 积石山| 莎车县| 绥德县| 湖口县| 高淳县| 津南区| 准格尔旗| 宣化县| 永兴县| 红安县| 盐亭县| 霍山县| 老河口市| 靖边县| 沧州市| 天水市| 木兰县| 方城县| 沙田区| 沧源| 五家渠市| 仁化县| 苏州市| 丹棱县| 马公市| 安庆市| 南皮县| 醴陵市| 宁都县| 乐业县| 毕节市| 大名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