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盆——身體平衡的關鍵點
骨盆位于身體中心部位,是我們人體重心協調性和平衡性的關鍵點,如果把人體比作一棟大樓骨骼就是鋼架,那么地基就是骨盆。骨盆的位置與我們的體態有密不可分關系。
骨盆前傾最明顯的體態是臀部后翹,腰椎曲度過大、小腹前凸。當骨盆前傾時,髂后上棘會向后向下,而恥骨會向前向上,髂前上棘向前向上,坐骨會向后向下。(因為我們的骨盆相對于骶骨是軸向做運轉的)
骨盆后傾則相反,髂后上棘會向前向上,恥骨會向后向下,坐骨會向前向上,髂前上棘會向后向下,如下圖所示,a是正常位置,b是骨盆前傾,c是骨盆后傾。
通俗理解骨盆就像一個水桶,里面裝著很多臟器,而形成水桶周圍壁面的就是我們的深層核心肌群與臟器豐富的神經組織。
檢測方法
找一面平整的墻壁,將臀部、背部貼在墻上,然后將手握成拳狀,塞入腰椎和墻壁間的空隙。
判斷:正確的腰椎弧度應該可以讓拳頭剛好塞滿腰椎和墻壁間的空隙。如果拳頭放在腰椎和墻壁之間還有些空間,這就表示你的骨盆可能前傾了;而骨盆后傾的人,則無法將拳頭塞進這個空隙里。
檢測方法二
拿兩個相同電子秤,正常的骨盆左右的體重相等,不相等骨盆有問題。?
動作分析
骨盆前傾時,腰椎前凸的角度會變大,故個案腰部可能會有前凸弧度。這可能會導致腰椎椎間盤后側及此部位的小面關節壓力增加。此姿勢與較長且較弱的腘繩肌有關,腹直肌也會被拉長,腰大肌和股直肌可能縮短。填寫圖片摘要(選填)
骨盆后傾時,腰椎前凸角度變小,此姿勢與髖部伸展肌較長有關,髖部屈曲肌可能較長、較弱。前傾力偶 前傾力偶包括髖部屈肌(髂腰肌、髂肌、股直肌和TFL)和豎脊肌。在前面,髖部屈肌會向下拉動骨盆,導致前傾。在后面,豎脊肌會向上拉動骨盆后部,同樣導致前傾。
大多數人的骨盆都有點稍微前傾,但也有一些人正為骨盆后傾所苦。這聽上去可能不壞,但這種不正確的骨盆位置也可能導致幾種損傷:(1)后傾帶來的最常見問題是腰椎弧度變小,從而導致腰椎更容易向前彎曲。腰椎向前彎曲是危險的,尤其是在負重狀態下!后傾的選手比前傾的選手更容易患上腰椎間盤突出。(2)腰椎弧度變小往往會導致駝背,頭部前移。駝背對肩袖健康大有影響,頭部前移有可能導致頸部疼痛、頸椎間盤突出。
為何會出現骨盆前傾或后傾
骨盆前傾:經常穿高跟鞋的女性,骨盆會一直被提高,身體為保持平衡,骨盆就會前傾,這時出現的“提臀”效果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臀部肌肉,而是讓骨盆角度提高的視覺而已。在站立或者行走時,重心沒有落在骶髂關節的位置,而是落在了腰椎上,重心改變后,身體為保持平衡,就會收縮腰椎周圍的肌肉,長期這樣,周圍肌肉則會產生酸痛。骨盆前傾,腰椎也會產生一個抗衡機制,形成過彎的弧度,從而胸椎和頸椎也會產生改變,而出現駝背,頸前伸等不良姿勢。
骨盆后傾:造成的原因主要是不良的習慣,例如經常靠在很軟的沙發上睡覺、辦公室族上班的椅子支撐度不好、運動量太少或者是不正確的運動方式。但是久坐是罪魁禍首,當我們坐在椅子上,我們的坐骨結節著力,那么骨盆就向后傾斜。
如果頸肩、腰部常感到酸痛,針對部位治療也沒多大效果,那么就要考慮問題是不是來源于骨盆。有骨盆后傾的人,腰椎的幅度都會過于平直,所以受力很直接,容易造成椎間盤的壓力,腰部的肌肉也會較吃力;另外,因為腰椎過直,胸椎的弧度會受到影響,胸椎的下段會比較直,肩胛骨會較為突出,肩頸易產生酸痛,通常這類人頸部也會有前伸,甚至引起頭痛等一系列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