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年僅28 歲的人氣演員喬任梁因患抑郁癥而自殺身亡的消息震驚網絡,再次喚起人們對抑郁癥這一隱形殺手的關注。其實,相對健康人,糖尿病患者更容易有抑郁狀況。曾有調查顯示糖尿病患者的抑郁癥患病率為17.6%,是正常人群的2~3 倍。專家提醒,糖友在控制血糖的同時,不可忽視心理健康。
50 多歲的張先生,最近一段時間情緒低落,整天郁郁寡歡,并開始踏上漫漫失眠路。他因為失眠到醫院心理精神科就診,令其意想不到的是最后被診斷為抑郁癥。
在交談中張先生透露,最近一段時間他還消瘦了不少,原本以為就是茶不思飯不想,又休息不好導致的。不過他還有多飲、多食和多尿的三多癥狀。于是,我建議他到內分泌科檢查,最終被確診為糖尿病。本是想解決失眠問題,卻意外查出了糖尿病。
糖尿病與抑郁癥“狼狽為奸”抑郁復發次數越多生活質量越差當糖尿病患者出現失眠、早睡等睡眠障礙,血糖居高不下,記憶力減退,情緒低落,經常自責等現象,就要警惕是否患有抑郁癥了。
1 型糖尿病患者合并抑郁的比例是普通人群的近3 倍,2 型糖尿病則近2 倍。糖尿病與抑郁癥相互“勾結”,共同危害人的健康。
就糖尿病而言,沉重的精神壓力、不良情緒不僅會使血糖升高,降低治療的依從性,還會影響糖尿病的控制,增加微血管和大血管并發癥的風險,對病情的預后不利。
另外,抑郁的復發次數越多,糖尿病患者的身體功能和生活質量越差。抑郁導致的自殺行為可能會增加糖尿病患者的死亡率。而糖尿病患者整日服藥、打胰島素、嚴格控制飲食等,這也會對情緒產生影響,如果不加關注,則可能會誘發抑郁癥。
抑郁癥與糖尿病存在雙向關系,二者通過共同的病理機制相互影響,如遺傳學因素、先天免疫力和炎癥因素、生物節律失調、胰島素抵抗等。
糖尿病與抑郁癥若“共存”改善或緩解抑郁癥狀應放首位對于糖尿病合并抑郁的治療目標應該聚焦于抑郁癥的緩解或改善,以及血糖的控制上。但是應該先治療抑郁,還是先治療糖尿病呢? 雖然目前沒有研究對先治療抑郁或先治療糖尿病給出明確建議,但是從臨床角度出發,快速改善或緩解抑郁癥狀應該放在首位。從起效時間看,治療抑郁癥要快于糖尿病,因此快速改善抑郁癥狀后,更有利于糖尿病的自我管理。
糖尿病患者的抑郁癥治療,首先是心理干預,然后采用藥物治療,同時多補充鎂和維生素D,并加強體育鍛煉。另外,在對糖尿病患者進行血糖控制的同時,要重視其心態調整和情緒變化,囑咐家人要時常關注患者的情緒,不要畏懼心理科的咨詢和治療,必要時可到醫院咨詢、就診。(劉敏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