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ā bài zhī jiāo]八 拜 之 交
八拜為向東、東南、南、西南、
西、西北、北、東北八方
各行一次叩拜的親緣締結,
或者異姓兄弟結拜的儀式,
表示無論何地我們都生死與共,
也有向古代八個結拜兄弟學習的意思。
那這八個結拜兄弟有那八拜呢?
頭一拜:伯牙子期知音之交;
第二拜:廉頗相如刎頸之交;
第三拜:陳重雷義膠漆之交;
第四拜,元伯巨卿雞黍之交;
第五拜:角哀伯桃舍命之交;
第六拜:劉關張生死之交;
第七拜:夷吾叔牙管鮑之交;
第八拜:孔融禰衡忘年之交。
1) 知音之交--伯牙子期
故事出自《列子·湯問》。
成語“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
也比喻音樂優(yōu)美。
伯牙善于彈琴,鐘子期善于傾聽。伯牙彈琴的時候,心里想到高山,鐘子期說:“ 好啊!簡直就像巍峨的泰山屹立在我的面前!” 心里想到流水,鐘子期又說:“好啊,這琴聲宛如奔騰不息的江河從我心中流過!”不管伯牙心里想到什么,鐘子期都能準確地道出他的心意。鐘子期去世后,伯牙認為世界上再也找不到知音了,于是,他把自己最心愛的琴摔碎,終生不再彈琴。
2) 刎頸之交--廉頗相如
《史記·廉藺相如列傳》
“卒相與歡,為刎頸之交。”
戰(zhàn)國時,趙王為了表彰藺相如,就為他加官進爵,比廉頗將軍的官位還高,這下廉頗可不樂意了,他認為自己英勇善戰(zhàn),為趙國拼殺于前線,是第一大功臣,而藺相如只憑一張嘴,居然官居自己之上。廉頗很是不服氣,就決心要好好羞辱他一番。藺相如聽到這個消息,便處處回避與廉頗見面。到了上朝的日子,就稱病不出。
有一次,藺相如有事出門遇到廉頗。廉頗就命令手下用各種辦法堵住藺相如的路,最后藺相如只好命令回府。藺相如的門客們聽說了,紛紛提出要回家,藺相如問為什么,他們說:“我們?yōu)槟鍪拢且驗榫囱瞿莻€真正崇高的君子,可現在您居然對狂妄的廉頗忍氣吞聲,我們可受不了?”藺相如聽了,哈哈一笑,問道:“你們說是秦王厲害還是廉頗將軍厲害?我連秦王都不怕,又怎么怕廉頗呢?秦國現在不敢來侵犯,只是懾于我和廉將軍一文一武保護著趙國,作為趙王的左膀右臂,我又怎能因私人的小小恩怨而不顧國家的江山社稷呢?”
廉頗聽說后,非常慚愧,便袒胸露背背著荊條向藺相如請罪。從此,他們便成了同生死共患難的好朋友,齊心為國效力。
3) 膠膝之交--陳重雷義
陳雷:陳重、雷義,漢時人,雷義舉茂才,讓于陳重,刺史不許,義佯狂披發(fā),走不應命,世人贊曰:“膠漆雖然堅,不如陳與雷。”
陳雷,即陳重和雷義,是東漢年間豫章郡(今江西南昌)兩位品德高尚、舍己為人的君子。兩人為至交密友,當時人們稱頌道:“膠漆自謂堅,不如雷與陳。”事見《后漢書·獨行列傳》。
陳重年輕時與雷義結為知交,雷義回鄉(xiāng)被舉薦為秀才,他要把這功名讓給陳重,刺史不批準。雷義就假裝發(fā)狂,披頭散發(fā)在街上替陳重奔走呼吁,而不去應命就職。因此遍鄉(xiāng)里傳頌他們兩人的事跡,說道:膠和漆自認為融為一體,堅不可摧,還不如陳重與雷義,榮辱與共,生死相依。后來三府同時征召兩人,雷義被任命為灌謁太守,不久后雷義官拜侍御史。陳雷膠漆,肝膽相照;為官為民,政聲載道。
4) 雞黍之交--元伯巨卿
范式和張劭是朋友,兩人同時在太學(朝廷最高學府)學習。后來范式要到鄉(xiāng),他對張劭說:“二年后我還回來,將經過你家拜見你父母,見見小孩。”約定的日期就要到了,張劭請母親準備酒菜等待范式。到了約定的日期范式果然到了。
后來張劭得了病,他的好友來探視,他和好友說道:“遺憾的是沒有見到生死之交,你們兩人,是我的生之交;山陽的范巨卿,是我的死之交。”張劭不久就病死了。”
范式忽然夢見了張劭,帶著黑色的帽子,穿著袍子,倉促的叫他,并告他自己已死,將于將何時何地下葬。范式恍然睡醒,悲嘆落淚,于是穿著喪友的喪服,趕張劭埋葬的那天,騎著馬趕去。還沒有到達那邊已經發(fā)喪了。到了墳穴,將要落下棺材,但是靈柩不肯進去。張劭的母親撫摸著棺材說:“張劭啊,難道你還有愿望?”于是停下來埋葬。沒一會,就看見白車白馬,號哭而來。范式到了之后,吊唁說:“走了元伯,死生異路,從此永別。”參加葬禮的上千人,都為之落淚。范式親自拉著牽引靈柩的大繩,靈柩于是才前進了。范式于是住在墳墓旁邊,為他種植了墳樹,然后才離開。
5) 舍命之交--角哀伯桃
來自于“羊左”的典故有一個感人的故事。
戰(zhàn)國時有左伯桃與羊角哀兩人相識,結伴去楚國求見楚莊王,途中遇到了大雪天氣,而當時他們穿的衣服都很單薄,帶的糧食也不夠吃。左伯桃為了成全朋友,把衣服和糧食全部交給了羊角哀,自己則躲進空樹中自殺。后世于是將友誼深厚的知心朋友叫做“羊左”。
6) 生死之交--劉關張
“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
只求同年同月同日死。”
這句話想必都熟悉——這就是生死之交。生死之交可以拋棄時間、金錢、健康、甚至感情,真心真意同舟共濟,絕不會同床異夢,只會齊心協力。
東漢(25-220年)末年,天下大亂。朝廷發(fā)布文告,下令招兵買馬。劉備正看招兵的告示,身后擠過來一個黑臉大個兒,名叫張飛,兩人便商量一起去參軍,劉備和張飛來到一個酒館,他們正說得投機,門外突然來了一個紅臉大漢,劉備、張飛請他一同飲酒,此人關羽,因仗義除霸有家不能歸,已流落江湖五、六年了。他們各自抒發(fā)自己的志向,談得十分投機。
隔日,三人來到一個桃園,點燃香燭,拜告天地,結為兄弟。按年齡劉備為大哥,關羽為二哥,張飛為三弟。并發(fā)誓'同心協力,報效國家。'此后,三人果然作出一番驚天動地的事業(yè)。
7) 管鮑之交--管仲鮑叔牙
出處西漢·司馬遷《史記·管仲傳》
“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鮑子也。”
春秋時期,鮑叔牙和管仲二人是好朋友,彼此相知很深。
他們合伙做生意,管仲出很少的本錢,分紅的時候卻拿很多錢。別人都替鮑叔牙鳴不平.鮑叔牙卻說:“管仲不是貪財,是他的家庭負擔大。”
后來,管仲和鮑叔牙都從政了,鮑叔牙當了齊國公子小白的謀士,管仲卻為齊國另一個公子糾效力,在爭奪王位的過程中,兩只隊伍正好在路上相遇,管仲為了讓糾當上國王,就向小白射了一箭,正好射到小白腰帶的控鉤上,沒有傷到小白(齊恒公)。
后來小白繼位,管仲成為了階下囚,齊恒公想讓鮑叔牙當宰相,幫助他治理國家,鮑叔牙卻認為自己沒有當宰相的能力,他大力舉薦被囚禁的管仲,齊恒公終于被鮑叔牙說服了,任命管仲為宰相,而鮑叔牙卻甘心做管仲的助手,在管仲和鮑叔牙的合力治理下,齊國成為諸候國中最強大的國家,齊桓公成為諸侯王中的霸主。
8) 忘年之交--孔融和禰衡
出處《后漢書·禰衡傳》:“衡始弱冠,而融年四十,遂與為交友。”《南史·何遜傳》:“弱冠州舉秀才,南鄉(xiāng)范云見其對策,大相稱賞,因結忘年交。”
禰衡自以為有文才善言辯,桀驁不馴,喜歡諷刺時事,詆毀權貴,只和孔融惺惺相惜,孔融也很喜愛他的才華。禰衡剛剛二十歲,而孔融已經四十歲,于是結為好友。隨后孔融寫奏疏推薦禰衡,多次在曹操面前夸贊他。曹操想召見他,但他老是罵曹操。曹操懷恨在心。但禰衡的才華很出名,不想殺他,于是派人把他送給荊州劉表,他又侮慢劉表。劉表也不能容他,因為江夏太守黃祖性子急,便把他送給了他。最后被黃祖所害,死時候才二十六歲。
(來源網絡,掌上文博綜合整理)
·END·
關注我們
領略超乎想象的文博體驗
官方服務號·掌上文博
官方訂閱號·山西文博會
三晉文化 盡在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