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質不分酸堿——
酸性體質徹頭徹尾的謊言
相信很多人都聽說過“酸性體質是百病之源”的說法,網上也有很多糾正酸性體質的方法,甚至很多藥店或者保健品店也會向大家推薦一些改善酸性體質的保健品。但也有人表示,“酸性體質說”是騙人的偽科學,那真相究竟如何呢?
流言:酸性體質是百病之源,體液偏酸會導致人體免疫力降低,易患感冒及其他感染性疾病。有研究表明,癌癥不能在弱堿性的人體中形成,只能在酸性體質中形成。不管是容易疲勞、臉上長痘、頭疼腦熱、失眠多夢,還是高血壓、糖尿病甚至是癌癥,都和人的體液偏酸有關,只有身體呈弱堿性才是健康的,而酸化比較明顯的話,還會導致酸中毒。趕快多吃菜,少吃肉,把體質改造成堿性吧!
真相:無論是中醫(yī)還是西醫(yī),都沒有“酸性體質”、“堿性體質”的論述。
人體有很多種體液,如細胞內液、細胞外液(血液、組織液和淋巴液),還有分泌的各種消化液、排泄出的汗液、尿液等不勝枚舉。這些液體各有各的酸堿度,并非都是偏堿性才好。人體在正常生理狀態(tài)下,血液的pH值精確保持在7.35~7.45之間,為弱堿性。但胃液需要保持強酸性,才能起到正常的消化作用。如果發(fā)生嘔吐現象,大量的胃酸排出體外,反倒會引起輕度堿中毒,這就是嘔吐后會感覺頭暈的原因。其次是皮膚,處于弱酸性的皮膚更不容易滋生細菌。女性陰道最理想的環(huán)境也是酸性的,一旦pH值大于4.5,就會引發(fā)炎癥。除此之外,正常人的尿液也是呈酸性的。腎臟的一個重要功能就是把體內的酸性物質從尿液中排出去,如果一個人的尿液呈堿性,反倒是不健康的。
癌癥與酸性確實能扯上一點關系,但并不是“酸性體質”誘發(fā)了腫瘤,而是腫瘤的生長會導致實體瘤周邊的微環(huán)境變酸。科學研究發(fā)現,實體腫瘤周圍微環(huán)境的pH值,的確比正常組織和器官要低。這是因為腫瘤細胞比正常細胞生長快,而腫瘤組織的血液供應往往跟不上腫瘤細胞快速擴增的腳步,供應的氧氣和養(yǎng)料不足。腫瘤細胞總是處于缺氧和缺養(yǎng)料的微環(huán)境中生長,新陳代謝過程也與正常細胞不同,生成了更多的乳酸等酸性代謝產物,使得腫瘤組織周邊的組織液pH值降低。然而,腫瘤細胞內部的pH值卻是與正常細胞相同的。
而酸中毒一般是某種疾病的并發(fā)癥,病因也復雜多樣。比如代謝性酸中毒可由腹膜炎、休克、高熱、腹瀉、腸瘺、急性腎功能衰竭等引起,而呼吸性酸中毒則可由腦膜炎、血栓、脊髓灰質炎、支氣管哮喘以及廣泛性肺疾病引起,另外糖尿病酮癥酸中毒是一種比較常見的糖尿病急性代謝并發(fā)癥。在生命活動過程中,人體內不可避免地會產生含酸的代謝產物(碳酸、乳酸等)和堿性代謝產物,但人體有三個調節(jié)系統(tǒng)可以進行酸堿平衡,腎臟可以通過尿液排掉多余的有機酸,呼吸會快速排掉很多酸性成分,體液也會中和酸堿平衡,因此正常生物體的體液酸堿度總是穩(wěn)定在一定的范圍之內,所以人的體質不會是酸性的。如果你沒有這些嚴重的疾病,就不用擔心自己是所謂的“酸性體質”。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