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專家:李海濤黑龍江中醫藥大學附屬第二醫院治未病中心主治醫師
3月21日是24節氣中的春分。春分是一年中陰陽平衡、晝夜均等、寒溫各半的時期。中醫認為,春分后,春陽之氣上升快,人體血液循環加快,激素分泌增強,情緒波動大,加之氣溫經常驟變,容易導致人體陰陽平衡失調。另外,春分后雨水增多,空氣濕度大,體弱者易生病,舊病者易復發,加之各種細菌、病毒繁殖較快,各種傳染病也多發。所以,春分時節要重視養生保健。
關鍵詞一 原則
春分——
力求中和 陰陽互補
春分時節總的養生原則是忌大寒大熱,力求中和,可根據個人的實際情況,選擇能夠保持機體功能協調平衡的膳食,如在烹調魚、蝦、蟹等寒性食物時,應佐以蔥、姜、酒、醋類溫性調料,防止因此類菜肴性寒偏涼,食后有損脾胃而引起脘腹不舒;而在食用韭菜、大蒜、木瓜等助陽類菜肴時,應佐以蛋類等滋陰之品,以達到陰陽互補的目的。
關鍵詞二 飲食
春分——
飲食調理 宜甘少酸
春分時節飲食以清淡為主,宜甘少酸,平時宜多吃甘平補脾之品(如瘦肉、蛋類、牛奶、蜂蜜、豆制品等)、時令蔬菜(如韭菜、豆芽、豆苗、萵苣、黃花菜等,可增強人體脾胃之氣)、滋肝益腎之品(如枸杞、核桃、花生、大棗、桂圓等)以及時令水果(如櫻桃、草莓、桑椹等)。像羊肉、狗肉、鵪鶉、海魚、蝦、螃蟹等酸性食物要盡量少吃。另外,白燒鱔魚、杜仲腰花、大蒜燒茄子等具有補虛損、降血壓、涼血止血的功效;春筍性味甘寒,具有滋陰益血、化痰、消食、除煩、利尿等功效,都是春分宜食之品。
關鍵詞三 感冒
春分——
調適寒溫 以防感冒
春分后氣候仍然多變,遇有大風大雨天氣時要盡量避免外出,并根據氣候變化和個人體質,注意增減衣被。體弱多病者,穿衣服要注重下厚上薄,注意下肢和腳部的保暖。老年人可適當多曬太陽,以利驅散寒邪。
關鍵詞四 運動
春分——
走出家門 適量運動
春光明媚,正是健身的好時光,最好經常到戶外活動,如踏青、散步、做操、打球、打太極拳、放風箏等。運動能使人體氣血通暢,促進吐故納新,強身健體,在清新的空氣中活動,有利于肝氣疏泄。
關鍵詞五 起居
春分——
早睡早起 精力充沛
春分時節宜早睡早起,每天保證6~8小時的睡眠,如果覺得困乏,不妨補個午覺,以消除疲勞。
關鍵詞六 防病
春分——
多開門窗 殺菌防病
春分時節,居室要多開門窗,使室內多照射陽光,不僅能保持空氣新鮮,還能殺菌。勤打掃房間,以保持室內清潔。到了梅雨季節,不妨用艾葉燃熏室內,以消毒除濕。
關鍵詞七 情志
春分——
調攝情志 疏肝為要
中醫認為,肝屬木,喜條達,與春令升發之陽氣相應。此時要順應陽氣升發的自然規律,使肝氣順暢條達。春分時節,要學會調控自己的情緒,遇事要戒憤怒。培養樂觀開朗的性格,多些興趣愛好。此外,抽時間閉目養神,調息放松,也可栽花種草、養魚養鳥等,以消除春困,利于“春夏養陽”。
關鍵詞八 按摩
春分——
按合谷太沖 可舒緩情緒
春分時節,按摩相應的穴位可以起到舒緩情緒的作用,如按揉合谷穴、太沖穴,可以有效調理精神疾患。合谷穴是大腸經的總開關,有“顏面合谷收”的說法。另外,合谷穴具有升清降濁、宣通氣血的作用,但體質較弱者不宜給予強刺激,孕婦則要禁忌。太沖穴是肝經上的第一個要穴,揉太沖穴可以給心臟供血,只要把這個總開關打通了,整個肝經的氣血就會旺盛。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