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吉普林斯基自畫像》
(1)、吉普林斯基(1782-1836年)
吉普林斯基是俄國19世紀上半期最杰出的肖像畫家,他出身于農奴,畢業于彼得堡美術學院。由于1812年的衛國戰爭爆發,使他未能如期赴意大利留學。從他早期的肖像畫中已可看出他豪放的筆觸和熟練的油畫技法。他所畫的肖像都力圖刻畫人物的精神世界并揭示出人物個性及社會地位,具有一定的浪漫情調。
《 吉普林斯基自畫像》
《奧都莉娜像》
創作于1822-1823年, 圣彼得堡俄羅斯博物館收藏
吉普林斯基在意大利的最后一年創作了這幅肖像,從中呈現典型的古典主義風格,構圖嚴謹、完整。人物形象細膩精致。?
《小園丁》
創作于1817年, 圣彼得堡俄羅斯博物館收藏
1816年吉普林斯基有機會去意大利留學,在羅馬時創作了這幅《小園丁》。這是一位意大利小園丁,他手執彎刀趴在石頭上歇息,睜大一雙眼睛陷入深深的沉思之中,這是一幅有生活動態的肖像畫,造型具有明顯的古典主義傾向,畫中人物有著柔和的輪廓線和富有表現力的造型。
《普希金像》
創作于1827年, 莫斯科特列恰科夫美術館收藏
這幅普希金的肖像畫,是吉普林斯基自意大利留學歸來后所作。
畫中的普希金一雙明亮的大眼睛鑲嵌在睿智的面孔上,深沉地注視著這個世界,緊閉的雙唇隱含著將要發出的詩句,交叉在胸前的有力的雙手,獨特的面容在蓬亂的短發、胡須及深重的大衣襯托下顯得格外鮮明突出。它表現了這位人類的天才自由獨立的精神。詩人單純的背景處隱現著一尊手持五弦琴的雕像,更增加了肖像的藝術氛圍。吉普林斯基的繪畫與普希金的詩有著共同之處,追求自由的靈魂把這兩位藝術家結合在一起。
《騎兵軍官達維多夫肖像》(1809)
《持蠟燭的女占卜?》
《看報》
《加加林公爵肖像》
《帶桃木花枝的茨岡女人》
《阿爾布雷西特肖像》
《畫家巴森肖像》
《蘇瓦洛夫肖像》
《懷抱嬰兒的圣母》
《戴花冠的女孩》
《莫爾恰諾娃和女兒》
《奧列寧肖像》
《奧列寧娜肖像》
《羅斯托普琴肖像》
《羅斯托普琴娜肖像》
《柳米娜肖像》
《莫索洛夫肖像》
《特魯貝茨柯依肖像》
《捷烈少娃肖像》
《苦命的麗莎》
《謝爾巴多夫公爵》?
《謝爾巴多夫公爵夫人》
《馬薩隆尼肖像》
《基基娜肖像》
《科爾薩科夫肖像》?
《科丘別伊肖像》
《庫索夫肖像》
《格雷戈里肖像》
《切林采夫肖像》
《斯瓦里巴肖像》
《無名肖像》
《謝爾巴托娃肖像》
《佩羅夫斯基伯爵肖像》
(2)、沃羅比約夫(1787-1855年)
沃羅比約夫是19世紀上半期優秀的風景畫家。他年輕時學過建筑后來又轉學油畫,因此他特別善于描繪城市風景。沃羅比約夫自44歲起直到去世,一直在皇家美術學院任教。他的教學活動比他的創作更有意義,他培養了一大批學生。盡管他的學生風格各異,但有一點是共同的,即在描繪自然景色時表現了浪漫主義情調和對具體細部描繪的認真。
《圣彼得堡的日落》
《圣彼得堡的日落》描繪了落日余輝的反照,水天一色,大地一片朦朧,是一首有形的抒情詩。
(3)、西爾維斯特·費奧多西耶維奇·謝德林(1791—1830年) 謝德林(1791—1830年),是俄國19世紀上半期最杰出的風景畫家,他的創作標志了俄國風景畫進入一個新階段。他自皇家美術學院畢業以后,27歲時赴意大利留學,直到39歲逝世為止,他在羅馬和那不勒斯度過了短暫的一生。謝德林身處異國,傾心于那里的山山水水,并用優美柔和、充滿生活情趣的造型手法,再現了古羅馬的雄偉風姿和地中海沿岸的明媚陽光。
《那不勒斯港的馬格林堤岸》
創作年代: 1827年 存藏處: 圣彼得堡 俄羅斯博物館
謝德林長期居住在那不勒斯,畫了一系列那不勒斯港及其附近的馬格林島的風景組畫。這是其中的一幅。在這幅海邊街景中,充滿陽光的天空罩上一層薄薄的水氣,使畫面朦朧深遠。水天一色,平靜的海面上,有帆船往來。畫家著力在近景堤岸上描繪過往行人,以風俗畫家的敏銳視覺,深入而細致地刻畫一組組人物形象。人物雖小,但動態中充滿生活氣息,自然而生動。這是一個時代、一個地域人們的現實生活的再現,是風景和風俗相結合的現實主義杰作。 《新羅馬》
《葡萄藤纏繞著的涼臺》
對于謝德林而言,意大利是陽光、幸福、永久夏天之國度。他最愛的主題之一就是午休。謝德林將涼臺的陰涼與空間深處傾瀉的陽光作比較。人們小而舒適的世界就像無盡宇宙不可分割的一部份。那些生活在涼臺下半夢半醒似的,慵懶地在涼快的陰影中歇息的人是畫家最愛的畫中角色——流浪漢和窮人。“意大利人要的不多,只要餓不死,他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謝德林寫道。
《海濱露臺》
創作年代: 1828年特列恰可夫美術館藏
(4)、巴贊(1793-1877)
巴贊1793-1877,是俄國19世紀風俗畫家。20世紀俄國青年畫家們都爭取到歐洲藝術之邦意大利和法國學習,學習古代和近代藝術成就,以豐富自己的藝術創作經驗。巴贊就是這樣的畫家。
《意大利強盜》
創作于1822年,布油彩,圣彼得堡俄羅斯博物館收藏
《羅馬附近發生的地震》
創作于1830年,布油彩,圣彼得堡俄羅斯博物館收藏
作品描繪了地震發生時人們驚慌失措的情景,是一幅有著風景場面的風俗畫。畫家運用現實主義表現手法對自然風景,尤其對樹木作了精細的刻畫,活動其間的人物表現出符合各自地位、身份和年齡的形態特征。畫家選擇若干情節又以家庭分成若干不同的組合群體,都很真實生動,有如身臨其境之感。畫面以樹木為主體,大風吹拂樹枝,風動之勢更增加畫面緊張氣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