俏不爭春 關山月1973年紙本設色 140cmx98cm 中國美術館藏
關山月(1912—2000),原名關澤霈,廣東省陽江縣人。1933年畢業于廣州市立師范學校,后在廣州春睡畫院隨高劍父學畫。1949年起先后任職于華南文藝學院、中南美專、廣州美術學院。曾為廣州美院教授、廣東畫院院長、廣東美術家協會主席、廣東省文聯副主席、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中國文聯委員。關山月為嶺南畫派代表人物,上追前人,并能自出機抒,成就一家。
秋汀野鷺 鄧白1942年紙本設色 133cmx59cm 東莞市博物館藏
鄧白,字曙光,號白叟。1906年生,廣東省東莞人。中央大學藝術系畢業。歷任中大建筑系助教,國立藝術專科學校圖案系講師、副教授,中央美術學院華東分院彩墨畫系副主任、中國畫系主任,中國美術學院工藝美術系主任、教授。曾任中國美術家協會顧問、美協浙江分會副會長。鄧白的花鳥畫視角獨特,善于從局部截景,毫微畢肖地再現自然原物。他筆下的花卉、叢草、水鳥、野禽頗得自然之真,雖刻畫細微,但決不使觀者有謹毛失貌之感,反而遠觀近看各有其味,經得起觀者的細細品鑒。《秋汀野鷺》表現秋日到來,一對野鷺正在江邊水草叢中暫作休整的情景。兩鷺一正一側,水草枝葉蔓生,饒有興味,葉片、花絮、花朵正反有致,工細嚴謹,自然生動。尤其是設色的典雅清麗以及高大的水草與矮小的野鷺相互對比,更增加了畫面的可視性。
群燕來歸 楊建侯1950年紙本設色 283cmx146cm 中國美術館藏
楊建侯(1910—1993),曾用名劍侯、白浪,號荷葉村人。1935年畢業于國立中央大學藝術系。曾任南京大學教授,江蘇省國畫院顧問、江蘇省美術家協會常務理事。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寒冬過后,雪未融盡,春天即將來臨,南飛的大雁普天蓋地飛了回來。這是畫家在《群雁來歸》圖中刻意營造的熱鬧場面。此畫作于1950年,建國不久,不言而喻,畫家是在通過此作表達自己對新中國的擁護和熱愛之情。表現大雁的題材,自古有之,而像楊建侯這樣在一幅畫中表現成千上萬的大雁尚不多見。圖中大雁滿天飛舞,神態各異,刻畫細致、生動,可以明顯看出,在表現技法上已糅合了西方繪畫的透視法則,構圖原則和色彩學。令人贊嘆的是:此畫仍具有濃厚的東方繪畫的神韻和風格。
三友圖 陸抑非 1988年紙本設色 83cmx50cm 家屬藏
在《三友圖》中,作者以雙鉤法畫竹,以沒骨法畫梅,以寫意法畫松,多種筆法并用,墨色變化豐富,疏密得當,濃淡相宜。畫家有意識地將松、竹、梅這“歲寒三友”在畫面中居輔不居主,讓它們前呼后擁、相互穿插、簇擁著一塊巨石。巨石以淡墨勾勒皴擦,骨氣靈秀。畫家寓意已十分明確,是在頌揚朋友之間的友誼應該堅如磐石,才能友誼長青,共創輝煌。
石榴八哥圖 王鑄九40年代紙本設色 12.5cmx47.1cm 遼寧博物館藏
《石榴八哥圖》描繪一棵石榴樹果實累累,吸引著八哥前來尋食的情景。圖中取石榴樹干一段,以寫意的筆法幾筆寫出枝干,樹葉沿枝而生,有聚有散,用筆流暢生動,表現出了更多的書法意味;石榴以沒骨畫法,更是濃艷如生,有的熟透待摘,有的裂開如笑,一只八哥停落枝頭,正張嘴欲食石榴子,兩相呼應,頗富情趣。石榴樹干、枝葉相互穿插,枝繁葉茂,行筆勁逸瀟灑,整幅作品表現了畫家關注現實、熱愛生活的人生情趣和生活態度。
水鄉春色 鄭乃咣1956年 紙本設色 131cmx68cm 中國美術館藏
水仙以其清幽彌遠的香氣和雍容端莊的造型深受文人雅士的青睞。鄭乃咣的這幅《水鄉春色》,一反傳統“折枝”花卉的構圖方式,借鑒了山水畫的布局方法,使繁密的花葉層層疊疊,繁而不亂,錯落有致地生長在水邊,體現了畫家以線造型的深厚功力。花葉清淡的著色與花下潺潺的水流,在亦靜亦動中構成一幅清新幽靜的宜人景色。這種布局,拓寬了形象的情感境界,給水仙增添了野逸的審美趣味。
松陰棲禽 王雪濤1962年紙本設色 138cmx67cm 私人藏
50年代,王雪濤在繁忙的工作之余,致力于尋求中國花鳥畫的革新,在大量寫生的同時,又研究宋元乃至明代林良、呂紀的作品。60年代初,他的個人風格自成一家,形成意態生動,清新活潑,逸趣橫生的藝術風格。《松陰棲禽》圖把客觀景物的機趣與主觀的情懷很好地統一起來,不論粗壯的古松還是斜傾的頑石、瑟縮的棲禽都給觀者一種寧靜致遠,深雄博大的感覺,再現了畫家出古入新、神與物游的創造力。
松鷹 江寒汀1961年紙本設色 115cmx55cm 上海中國畫院藏
江寒汀尤擅畫鳥,無論是家禽野鳥,無不栩栩如生,神形俱備。《松鷹》是典型的寒汀構圖,一突兀飛巖,嶙峋崢嶸,上伏蒼鷹,低首注視,斂翅翹尾,羽毛直露,鐵爪入石正壓住一只壁虎,一個矯健蒼逸、粗獷奔放的雄姿躍然紙上。畫面上部一根松枝臨空而出,填補了上部的空白,使構圖平中寓奇,繁簡迭宕。表明畫家對生活觀察入微,注重寫生,并具有精妙高超的表現能力。
苔枝紅萼 謝稚柳1959年紙本設色 134cmx48cm 上海中國畫院藏
謝稚柳(1910—2000),江蘇省常州人。生前為中國畫研究院院務委員、上海美術家協會副主席、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上海書法家協會副主席、中國書法家協會常務理事。著作有《鑒馀雜稿》、《水墨畫》。此畫一派春意盎然,畫中桃花、紅萼、彩雀無不透出大地回春的信息。自古畫桃花者甚多,且歷代不乏高手,然而能把桃花畫好確不容易。因為桃花可以算是春天里最爛漫、最繁盛也最易落紅的一種花了,而且它也最親近人。因為親近人,所以人們對它熟悉至極,這樣要畫出新意來便多有難度。桃花爛漫且鮮活濃艷,傳達神韻的功夫就要求很高;繁盛則益顯富貴,火候不到便近俗難雅;最易落紅,所以自古以來往往勾起人們傷春的情懷。然而,謝稚柳的此幅桃花,給人的感覺卻是嬌媚、妖嬈、春光無限。
藤蘿白頭 王漁父紙本設色 49cmx40em 中國美術館藏
王漁父(1909—1974),原名王柳汀,河北省涿縣人。曾在北平大學藝術系、北平私立美術學院學習。1949年后曾任貴州藝術學院副教授。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藤蘿白頭》是一幅繪制精到的小品。乍一看,作者的精力好像全都用在兩只白頭翁上面,實際上畫面處處都苦心經營。從上下兩部分的老藤和嫩枝對比中便可看出,老藤用筆穩重生辣,走勢盤曲,落筆有千鈞之力而毫不遲滯;嫩枝走筆瀟灑,勢若流光,發墨呈清淡之象卻力透紙背。加之整個畫面布局清朗,形象生動,花枝飄拂,似聞鳥語,如沐花香。
天鵝湖 謝海燕/1982年紙本設色 57.3cmx95cm 家屬藏
謝海燕(1910—2000),廣東省揭陽人。1929年畢業于上海中華藝術大學西洋畫科,次年赴倭國留學。歸國后曾任職于上海美專、國立藝專、華東藝專、南京藝術學院。生前為南京藝術學院教授,江蘇省美術家協會副主席,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此作表現了靜靜的湖面,四只天鵝在悠然地游弋,加以睡蓮花葉的點綴,呈現出閑適、寧靜和野逸的情趣。天鵝是畫面的主體,畫家放筆直取,卻收放有度,不僅體現了干濕濃淡的筆墨趣味,而且所畫天鵝的形神兼備。湖水采取傳統的以虛代實的藝術手法,更使天鵝突出而生動,足見畫家對畫面處理的高超匠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