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清朝岌岌可危時,曾國藩為何不登基稱帝?

  清朝岌岌可危時,曾國藩為何不登基稱帝?

 

曾國藩:中興名臣?名教衛道士?曾國藩憑他的赫赫威望,雄才大略,要取清帝而代,可以說唾手可得。何必在滿洲人大難臨頭的時候,偏偏去做滿清的孤臣孽子、中興名臣?

“盛世創業垂統英雄,襟懷豁達為第一義。末世扶危救難英雄,心力勞苦為第一義?!边@段話,見于曾國藩正在鎮壓太平天國的咸豐十年(1960)所寫的文章上。

從這句話便可看出曾國藩這個人的心跡。他并不以創業垂統的英雄自居,因為他所處的時代并不是盛世。他自認為是扶危救難的英雄,因為他認清了面臨的時代,是不折不扣的末世。他是很知道反求諸己的自省家,小心翼翼,刻苦耐勞,也就覺得只能以心力勞苦為第一義。從他的性格來說,穩扎穩打,如履薄冰,襟懷豁達也就可望而不可及了。

這是他的自知之明,還是逃避心理?就讓我們來檢證他的一生,作出評論。


“曾剃頭”的湘勇


曾國藩,湖南湘鄉人,生于嘉慶十六年(1811),道光十八年(1838),亦即鴉片戰爭前二年,進士及第,年二十七歲。

曾家在當地并非望族,湘鄉也非人才薈萃之地,五百年來沒有出過一位進士。可是,曾國藩之后,又出了一個毛澤東,湘鄉、湘潭簡直就變成無人不知的地靈人杰之地。曾國藩進士及第后,即被拔進翰林院,在中央任官,比起一般進士都被派往地方當縣官來,算是比較幸運的一位。

道光二十九年(1849),太平天國戰爭的前夕,曾國藩已任禮部右侍郎,也就是禮部四個次長級之一。翌年,道光皇帝駕崩,大葬舉殯之儀,就是由這位禮部右侍郎挑重擔。這和他的抑郁的性格很一致,他辦起喪事來有條不紊。

咸豐二年(1952),曾母去世,丁母憂,曾國藩回湘鄉守制。通常守制是三年,但因奪情,僅在家鄉不到一年。這在當時的習慣,曾國藩的奪情無可厚非。何況他年屆四十,正是官場大干一番的年齡,古禮盡可大打折扣。曾國藩守母喪時的官職,是吏部左侍郎(內政部次長),正出差到江西主持試政,他回湖南守制的時間,具體說只有五個多月。

在他回湖南守制的期間,太平天國的太平軍已從廣西出境,進攻湖南長沙。因久攻不陷,掉頭轉進湖北攻陷武昌。江南一帶幾乎被太平軍席卷而入。湖南巡撫張亮基急得要命,正好這位中央高官歸省在鄉,便把曾國藩拉出來辦團練,召集湖南各地子弟,加以訓練,是一種地方義勇軍,用來保鄉安民。曾國藩任吏部左侍郎之前,曾有一段時間擔任過兵部侍郎(國防部次長)的軍職,多少還懂得軍隊的規矩。


舉國無可用之兵


當時清朝的正規軍,有滿洲八旗和漢人綠營。原先讓明兵聞風喪膽的八旗,入據關內以后,以征服者的地位,養尊處優,漸漸消磨了新興民族的銳氣。到三藩起事時,八旗的戰斗力已遠遜于入關時??滴跄觊g,平定三藩,主要是依賴效忠滿清的漢人趙良棟、蔡毓榮等。后來乾隆帝平定準部、回疆、金川,雖然還是八旗、綠營并用,但是戰斗力仍以綠營為主。乾隆四十六年(1781)有增兵之舉,實在是有鑒于滿洲八旗已不可用,而不得不增加兵額以應付他日非常的事變。

可是,承平日久,連綠營的漢人軍隊也墮落了,將領熏染官習,兵卒驕頑疲弱,暮氣日漸加深。到了嘉慶初年,川楚白蓮教之役,綠營兵力也不能用了,清廷便開始依賴鄉勇團練的力量。川楚白蓮教平定后,清廷并沒有再整頓廢弛的軍備,年復一年,積弊更重。到道光年間鴉片戰爭之役,清軍根本不堪英軍一擊。從這時候起,清朝兵力的衰弱便完全暴露在民眾的眼前。

曾國藩看在眼里,深深感到八旗和綠營的腐敗,他出手辦鄉勇團的團練,便采取了幾個原則:第一,挑選兵員以農民子弟為主,取其樸實苦干,并且體格也比較強壯;相反地,避免募集城里民兵,嫌其油頭滑面,帶有市井氣和衙門惡習,并且多數人都喜歡抽大煙。第二,挑選將領以門下高生為主,他繼承桐城派的儒家學派,收有很多的高級知識分子(儒生)。私淑子弟,鄉誼情深,思想統一,有共同語言。上命下達,感情溝通,調動起來比較順手。第三,軍費調達以就地取財為主,他不向中央請求補助,以免多受掣肘。自力更生,辦起獨立軍團。

曾國藩所辦的鄉勇團,人們稱其為“湘軍”或“湘勇”。湘軍的創設者曾國藩,可以說是中國近代軍閥的始作俑者。他培植的李鴻章擁有“淮軍”或稱“淮勇”,便是根據湘軍的模式建立起來的。而李鴻章的部下袁世凱,也就是大家所知道的北洋軍閥的創立者。民國初年的“新湘軍”,也是脈承曾國藩的湘軍。


中國近代第一個軍閥集團


湘軍的將領主要是湘鄉人。曾國藩用封建宗法關系和鄉土觀念來控制他的軍隊。每營士兵只服從營官一人,整個湘軍只服從曾國藩一人,造成一種濃厚的封建隸屬關系。曾國藩編的團練,立“三等之法”;重者斬,次者杖斃,輕者鞭責。因執行嚴格,人稱“曾剃頭”。咸豐四年(1854)三月,湘軍水陸兩軍練成,全軍共一萬七千多人,是當時最大的一支團練,成為中國近代的第一個軍閥集團。

湘軍首次出動時,曾國藩寫成一篇著名的《討粵匪檄》,說明湘軍的立場。強調湘軍是為衛護道統名教而戰,為傳統文化而戰。但對太平天國的種族思想則不加駁斥。尤其在他的名教主張之中,也不過分強調勤王之義。

檄文的第一段,痛斥太平軍的殘暴,以地域觀念打動長江流域的人,并煽動陷太平軍者,以分化“新兄弟”和“老兄弟”。他說:太平軍所過:船只無論大小,人民無論貧富,一概搶掠罄盡,寸草不留……粵匪自處于安富尊榮,而視我兩湖、三江被脅之人,猶犬豕牛馬之不若。此其殘忍慘酷,凡有血氣者,未有聞之而不痛憾者。

檄文的第二段,痛斥太平軍破壞倫理秩序,以名教觀念打動知識分子。他說:自唐、虞、三代以來,歷世圣人,扶持名教,敦敘人倫……粵匪竊外夷之緒,崇天主之教,……皆以兄弟相稱之……農不能自耕以納賦……,商不能自賈而取息……,士不能誦孔子之經,而又別有所謂耶穌之說、新約之書,舉中國數千年禮儀人倫詩書典則,一旦掃地蕩盡。此豈獨我大清之變,乃開辟以來名教之奇變,我孔子、孟子之所痛哭于九原。凡讀書識字者,又烏可袖手安坐不思一為之所也。

檄文的第三段,痛斥太平軍毀污廟宇,以神道觀念打動一般鄉民。他說:自古生有功德,歿則為神……雖亂臣賊子,窮兇極丑亦徃徃敬畏神祇……粵匪焚郴州之學宮所過郡縣,先毀廟宇,即忠臣義士如關帝、岳王之凜凜,亦皆污其宮室,殘其身首,……斯又鬼神所共憤怒,欲一雪此憾于冥冥之中者也。

最后申明,他的使命在救民衛道,救被擄船只、人民,紓君父之憂,慰孔孟人倫之痛。

報生靈之仇,雪神祇之憾。希望忠義之士,共同奮起,被脅被陷者,自拔來歸。


太平天國死對頭


咸豐四年(1854)四月,出師不利,湘軍一開始就打敗仗。曾國藩帶領的湘軍攻打岳州,準備東下,即被太平軍當頭一棒,不得不逃回長沙。太平軍圍困長沙的兩大據點湘潭和靖港,照原定計劃,湘軍水陸兩師擬攻湘潭。但忽然有長沙鄉團前來請兵,說靖港太平軍防備松弛,曾國藩被鄉團說得怦然心動,便親率水陸二師和鄉團會攻靖港。

這一仗,湘軍水師又被太平軍打得一片大亂,水勇潰散,戰船三分之一被焚被掠。親自督戰的曾國藩氣得在靖港對岸的銅官渚,一連三次當眾投水自殺,但三次投水都不成,被部屬救回長沙。據他自稱當時的情景是“為通省官紳所鄙夷”,此外還有里閭百姓、市井小人的群相詬辱訕笑??墒牵谠鴩`以為大勢已去,準備寫好遺囑決計四度自戕之時,自湘潭傳來了另隊湘軍塔齊布的捷報。湘軍勇克湘潭,殲敵無數。事實證明,曾國藩編練湘軍的心血并未白費,長江南北總算有了一支可用之兵。

湘軍在湘潭打了勝仗,是太平軍出廣西后在長江一帶第一次遭受大創。這一仗把湘軍的士氣打起來了。曾國藩的湘軍鎮壓太平軍達12年之久,終于在同治三年(1864)攻陷太平天國的天京(南京)。

曾國藩“不以善戰名,而能識拔賢將”。誠如太平天國中號稱第一代英杰的翼王石達開說他“規劃精嚴,無間可尋”。和石達開交過手的清軍大帥太多了,他獨佩服曾國藩。

太平天國亡后,曾國藩已加太子太保銜,錫封一等侯爵。當年曾國藩五十四歲,竟此不世之功,位列封侯,難免躊躇滿志。幕客趙烈文向他道賀,跟他開玩笑:“今后我們該稱呼中堂,還是侯爺?”曾國藩自家調謔地答道:“只要你不稱我猴子便好。”于是賓主二人相對大噱。


功高震主,咸豐疑懼


話回前頭,湘潭大捷,長沙之圍宣告解圍。曾國藩在全城軍民歡騰鼓舞、額手稱慶之際,便和湖南巡撫駱秉章會奏“湘潭之勝”和“靖港之敗”,請獎敘立功將士;曾國藩自己則另外備一個專折,痛陳錯誤,主動請罪。折中且有“請將臣交部從重治罪”之語。豈料清廷竟會免去曾國藩的禮部右侍郎職,責成其戴罪剿賊。咸豐皇帝甚至御筆朱諭,大罵道:“此奏太不明白,豈已昏聵耶?汝罪固大,總須聽朕處分。豈有自定一拿問之罪?殊覺可笑!想汝是時心操如懸旌,漫無定見也!”

曾國藩為滿人出力,出生入死,一度敗績,《清代名人像冊》之“曾國藩像”終告大捷,所獲的報償便是如此的當頭一棒。

咸豐四年(1854)八月二十三日,湘軍攻克武昌,捷報傳到北京,咸豐皇帝喜形于色,稱贊曾國藩以一介書生,竟能建此奇功。當時,便有一位山西壽陽出身的大學士祁雋藻奏道:“曾國藩以侍郎在籍,猶匹夫身。匹夫居閭里,一嗥蹶起,從之者萬余人,想非國家之福也。”咸豐皇帝聽了這話,為之驀然變色良久。

曾國藩兼帥水陸兩師,咸豐皇帝當初就已經對他有所戒心,曾派貴州提督滿人布克慎常駐曾國藩的水師,曾召湖廣總督滿人臺涌跟曾國藩的陸師會合。此所以咸豐帝敢于湘軍在湘潭打了勝仗,都不給曾國藩好臉色看,反倒施以當頭棒喝之因。然而,湘軍此時越戰越勇,太平天國將亡未亡,曾國藩的勢力彌漫江南半壁江山,手上又有一支所向無敵的大軍。

這位漢籍大學士祁雋藻渾然忘了自己也是漢人,出于嫉妒,故作危語。原來他的弟弟祁宿藻是戊戌年進士,和曾國藩同年及第,但官僅做到江寧布政使,沒有曾國藩的飛黃騰達。由羨生嫉,便在皇帝面前說出這句話。祁大學士等于是揭開咸豐帝的瘡疤,清王朝的危機,不靠滿人,而要靠漢人來拯救,在自尊心上實在說不過去。

咸豐十年(1860),英法聯軍打進北京城,京師首度失陷,咸豐皇帝避難熱河,大清帝國面臨生死存亡的嚴重關頭。清廷十萬火急地檄調曾國藩麾下第一員勇將鮑超。曾國藩認為鮑超是對付太平軍的一張王牌,不肯接受清廷的要求派鮑超北上,寧愿由他自己或湖北巡撫胡林翼象征性地帶少些兵去應付一下。

曾國藩寫信給胡林翼說:“天下有理有勢,北援理也,保江西、兩湖三省,勢也。吾輩就目前之職位,求不違乎勢,而不甚悖此理?!睆娬{說“勢”是勢在必行,“理”是理所當然,所以勢所不可違,理則但求過得去,莫太離譜也就罷了。

曾國藩還寫信給曾國荃說:“北援不必多兵,但即吾與潤帥(胡林翼,號潤之)二人中有一人遠赴行在,奔向官守,則君臣之義明,將帥之識著,有濟無濟,聽之而已?!庇伤鄙锨谕醣硎痉笱芤幌?,則“君臣之義明,將帥之識著”;至于大清帝國亡不亡,則“有濟無濟,聽之而已”,不關我們的事,清國事,管他呢。


黃袍加身唾手可得


1861年,咸豐皇帝死在熱河,曾國藩在皇上大喪期間,秘密娶了個妾,因此被人指責為“違制失德莫甚于此,實名教罪人之尤”。皇帝大喪時期納妾,也許是他故意侮慢清廷,最低限度,也是表示他目無君上,章君谷便持此種說法。

事實上,曾國藩對于清廷的不滿,在他幾度上疏,針砭時弊,如《應詔陳言疏》、《備陳民間疾苦疏》、《議汰兵疏》中,早就痛切陳詞,公然表露無遺。除此之外,他還曾在給朋友的信里大發牢騷,說什么:“而書生之血誠,徒以供胥吏唾棄之具。每念及此,可為憤懣!”更彰明昭著。

大喪期間納妾也好,在流鶯畫舫公然過夜也好,與友人書大為憤懣也好,說明了曾國藩對清廷的不滿,在私人行動上慢慢地表現出來。

曾國藩憑他的赫赫威望,雄才大略,要取清帝而代,鑄成一個由大漢民族主政的曾王朝,在平定太平天國后,挾其余威,可以說唾手可得。從上述幾件事看來,他心中大有對清王朝的不滿,何必在滿洲人大難臨頭的時候,偏偏去做清朝的孤臣孽子、中興名臣?

據說在當時確有不少人勸他做皇帝。例如他勸石達開降清,石達開反而點醒他,說他是舉足輕重的韓信,何不率眾獨立?還有他的門生、得力干將彭玉麟,在他力克安慶,遣人往迎曾國藩東下,就曾派親信送給他一封封口嚴密的信,上面說:“東南半壁無主,老師豈有意乎?”他怕人看見,馬上將信紙搓成一團,咽到肚里。這都說明,曾國藩的周圍已放出這樣的空氣,他本人也不是不知道。


不當皇帝的三大理由


我們可以從幾個方面來分析曾國藩要維持清廷,不取清帝而代,自己做皇帝,建立漢人政權的理由。

第一、從他《討粵檄文》中可以看出,他是主張發揚名教的人,他說:“舉中國數千年禮儀人倫詩書典則,一旦掃地蕩盡,此豈獨我大清之變,乃開辟以來名教之奇變?!?/span>

這就說出他是以儒教精神來對抗太平天國的“奉天討胡”的主張。他要維持孔孟的教訓,重視禮儀人倫詩書典則,就萬萬不敢自己取而代之,變成名教的罪人。他雖不滿清廷,卻不是從民族的立場來痛斥異族的統治。如從排斥異族統治這一點來打倒清廷自己做皇帝,他抵抗太平天國的理由也就不能自圓其說。但他本人是不是真正的名教維護者,問題不重要,如大喪納妾,就不應該是講名教的人所為。問題是在鎮壓反名教的太平天國之后,自己又起來大干反名教的篡位之事,鞏怕世人會罵他,他也就不敢大膽而為了。

第二,從開頭所引的話來看,他比任何人更明白時代的腳步。他認清長期的內戰,必會引起亡國之禍。他在給胡林翼的信上說:“默察天李鴻章像下大局,萬難挽回,待與公之力所能勉者,引用一班正人,培養幾個好官,以為種子?!彼^的“種子”,可以把它看作“民族革命的種子”。他明知由自己來干,不如由“一班正人”來做創業英雄。從辦起湘軍后,已經從滿洲人手里取得他們抓牢了兩百多年緊緊不放的兵權,又使清廷厲行的中央集權制全盤瓦解。他已動搖了清廷的根本,就讓“種子”去把他推倒吧!

第三,從曾國藩的性格和健康上面來看,他有自知之明,也就不敢取清帝而代之。他是小心謹慎,時作反省的人;又是任勞任怨,想做完人的人。他有一句座右銘:“穩扎穩打竟大功,持盈保泰成大仁?!睆男愿裆蟻砜?,曾國藩不是做皇帝的角色。再從健康上來看,五十歲起,他就患有疥癬的痼疾,疥癬發作時奇癢。又患有失眠病,輾轉反側不能入睡,精神衰弱與日俱增。到六十歲,左眼又失明,看書下棋都不方便。這樣在體力上有缺陷的人,望他做皇帝,實在有如緣木求魚。


李鴻章鴻運當頭


曾國藩既無稱帝之心,就不應該擁有一支強大的湘軍自重。他把湘軍解散,以解除清廷對他的猜疑。但完全沒有軍力做為后盾,既無發言權,亦無安全感;因此,便把自己培植出來的李鴻章的淮軍加以溫存,由李鴻章來繼承他的勢力。

太平天國之役一結束,而東捻、西捻亂事并起。清廷命曾國藩再平捻亂,做老師的便將此一建立殊勛的大好機會讓給自己的得意門生李鴻章。捻亂漸次肅清,曾國藩卻在直隸總督任上,為了天津教案鬧得手忙腳亂,朝野交相指責。他薦舉李鴻章繼任北洋大臣。從此,李鴻章就被國人視為交涉能手、外交專家;咸同中興以后,幾乎所有的涉外事項,非他莫屬。左宗棠遠征新疆,曾國藩也把湘軍的一員大將劉松山派遣給他,為左宗棠建立了大功。

同治十一年(1872),曾國藩死于南京兩江總督任上,得年六十二歲。他在死亡三日前,留下一頁日記,寫著:“通籍三十余年,官至極品。而學業一無所成,德行亦一無所成。老大徒傷悲,不勝悚惶慚赧?!彼昵宄乃ネ似?,也就是他所說的“末世”,清政權已經病入膏肓。他鎮壓了太平天國革命,終其一生在為維護名教而戰。他不甘冒“禮義人倫”的大不韙,“步洪楊的后塵,踵天國的覆滅”。與其說他是清朝中興的名臣,毋寧說他是名教的衛道士。(摘自《古今人物逍遙游》)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圣臣的品格
李鴻章職場為何“混”過了曾國藩?
清朝任命了200多名團練大臣,為何只有曾國藩取得成功?
太平天國系列(64)—再破大營3,湘軍坐收漁翁之利
左宗棠的楚軍
太平天國降將丁汝昌為什么會被清朝重用?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霍邱县| 涞水县| 玛纳斯县| 江陵县| 朝阳县| 通渭县| 清河县| 贵溪市| 天气| 西充县| 大悟县| 曲麻莱县| 嘉定区| 郎溪县| 周宁县| 邓州市| 璧山县| 洞口县| 九龙坡区| 宣汉县| 蓬溪县| 申扎县| 米泉市| 阿图什市| 宽甸| 三亚市| 罗田县| 岱山县| 准格尔旗| 凌源市| 蒙自县| 习水县| 仪征市| 翼城县| 成都市| 临朐县| 临猗县| 祁连县| 修文县| 桐城市| 东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