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溫驟降對老年人、孕產婦、嬰幼兒和心腦血管疾病、呼吸系統疾病等慢病患者以及長時間在戶外工作的人群影響最大、最明顯。據統計,每年冬季是腦梗、腦出血、冠心病心絞痛和心肌梗塞的發病高峰期。相比普通人群,上述人群是容易受寒潮影響的敏感人群,應注意及時添加衣物保暖,平時患有心腦血管疾病的朋友更要警惕起來。
心血管內科:越寒冬,別讓心臟“受涼”
每年冬季都是心梗、心衰、心絞痛等疾病的高發季節。氣溫每下降10℃,心血管疾病發病率就會上升7%。當氣溫驟降,會引起血管收縮,血流量減少,心肌耗氧量增加,引起冠狀動脈痙攣,出現急性心肌缺血,誘發心絞痛,甚至心肌梗死;當氣溫驟降,會導致血壓難以控制,血壓波動大,過高或過低的血壓會誘發心絞痛、心梗、腦出血等疾病的發生;當氣溫驟降,容易發生上呼吸道感染,而感染是誘發心力衰竭的最常見原因之一;當氣溫驟降,由于天氣寒冷,戶外活動減少,血液粘稠度增加,容易形成血栓,導致心血管疾病發生。
心血管外科:氣溫驟降警惕主動脈夾層
神經內科 :冬季遠離腦卒中做好預防是關鍵
兒科:冬季傳染病正高發 兒童這些疾病需警惕
進入冬季,天氣轉冷,晝夜溫差變大,近期流行性感冒(流感)發病率增高,兒童因為自身發育特點,抵抗力差,成為高發人群及重癥病例的高危人群。孩子患流感后多突然起病,主要癥狀為高熱,可有畏寒、寒戰,多伴有頭痛、乏力、全身肌肉酸痛、食欲減退等全身癥狀,常有咳嗽、咽痛、流涕、鼻塞、惡心、嘔吐、腹痛等。與成人相比,兒童患者更易出現消化道癥狀。嬰幼兒流感表現往往不典型,新生兒流感少見,但一旦患病合并癥多。無并發癥的孩子一般3到7天緩解。一旦出現以上癥狀,可給予適當退熱處理,多飲水注意休息,優質蛋白易消化飲食,注意觀察孩子體溫、精神、尿量等情況,必要時及時就醫。小年齡兒及有基礎疾病的患兒,應及時就診。
急診中心:預防心肌炎 別把小感冒不當回事
皮膚性病科:
冬季干燥冬季寒冷干燥,小心這些皮膚疾病找上門
冬季氣候寒冷干燥,空氣濕度明顯下降,此時也是各類皮膚疾病的高發期,一定要小心這些皮膚疾病找上門:
1)皮膚瘙癢癥
皮膚瘙癢癥是一種僅有皮膚瘙癢,而無原發性皮膚損害的皮膚疾病。它常見于中老年人,多發于冬季氣溫急劇變化時,常以軀干、雙下肢瘙癢為著,表現為陣發性瘙癢,進入溫暖室內或睡前脫衣時顯著,皮膚常干燥、脫屑,反復搔抓后皮膚出現抓痕、血痂,時間長后留色素沉著。
2)乏脂性濕疹
又稱為干性濕疹、裂紋性濕疹,多發生于寒冷、干燥、濕度低的氣候條件下。該病多見于老年人,其特征是皮膚干燥、龜裂伴有脫屑,小腿前側最多見,常伴有瘙癢。
3)手足皸裂
手足皸裂既是一些皮膚病的伴隨癥狀,也是一種獨立的皮膚病,好發于冬季。皮疹好發于指屈側、手掌、足跟、足跖外側等角質層增厚或經常摩擦的部位,臨床表現為沿皮紋發展的深淺、長短不一的裂隙,皮損可從無任何感覺到輕度刺痛或中度觸痛,乃至灼痛并伴有出血。
4)銀屑病
銀屑病俗稱“牛皮癬”,是一種由環境因素刺激、多基因遺傳控制、免疫介導的皮膚病。其典型表現為鱗屑性紅斑或斑塊,局限于一處或全身廣泛分布。多數患者冬季加重或復發,夏季可緩解。
5)特應性皮炎
又稱遺傳過敏性皮炎,是一種慢性、復發性、炎癥性皮膚病。臨床上,以皮膚干燥、劇烈瘙癢和濕疹樣皮疹為特點,常自嬰幼兒期開始發病,常反復發作,夜間瘙癢顯著,影響睡眠,嚴重者影響日常生活、工作和學習,冬季尤為明顯。
專家提醒:只要正確的認識疾病,了解其中的原因,合理的做好預防措施,其實很多皮膚疾病都是可防可控的。
骨科:老年人要預防骨質疏松 防跌倒
01
1號預檢通道:普通綠碼預約患者進入門診各專科就診;經口內鏡、經口鼻檢查治療、肺通氣、門診手術患者等須提供48小時核酸陰性證明。
02
2號預檢通道:無手機老年人、陪護者等經人工預檢后進入相應通道。
03
3號預檢通道:紅碼、核酸檢測陽性患者以及發熱伴有新冠癥狀患者等經專人引導進入相應區域就診。
此外,交大一附院特開通“病毒性感冒”線上門診
為廣大患者提供在線視頻問診
送藥到家等線上便捷服務
讓您足不出戶得到專業醫生的指導建議
具體操作方法如下
1.長按識別下方小程序碼,進入“交大一附院小程序”
2.首頁選擇
「病毒性感冒專病診區」
3.根據醫生專業方向選擇需要問診的醫生進入醫生主頁
4.點擊醫生主頁下方預約服務,根據排班信息,選擇時間進行線上掛號
5.完成掛號后,等待醫生呼叫,與醫生溝通病情即可,如醫生線上開具藥品,可使用「送藥到家」功能,體驗藥品配送到家。
最后小編還要提醒您:
戴口罩、勤洗手、多通風
守護冬日健康
安心享受美好生活!
文 字:心內科 郜珊珊、心血管外科 曹先通、神經內科 牟春英、兒科 史瑞明、急診中心 苗常青、皮膚性病科 穆欣、骨科 劉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