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原本正常的血壓突然變得“不聽話”時,背后可能隱藏嚴重的大問題!這種突然“不聽話”的高血壓,有以下特點:①四五十歲后血壓突然升高;②服用多種藥物血壓仍然控制不好;③血壓進行性加重,甚至出現憋氣水腫等癥狀。導致血壓“不聽話”的原因,究竟是什么?我們該如何預防?
王先生和楊先生年齡相仿,他們都因為突然的血壓變化入院,但結局完全不一樣,王叔叔不幸死亡,而楊叔叔恢復了健康。
高血壓是一種常見病,為何還會嚴重到導致死亡呢?
楊叔叔,57歲,有十幾年的高血壓病史,一直吃降壓藥,控制高壓130毫米汞柱以下。但在今年4月份,高壓突然升至160毫米汞柱,吃藥也控制不了。去了醫院,醫生要求馬上手術,手術后楊叔叔一直吃降壓藥,血壓終于平穩下來了。
楊叔叔也很納悶,為什么自己的高血壓突然就“不聽話”了呢?
專家告訴我們,當原本正常的血壓突然升高,或者本來控制很好的高血壓突然控制不住,這可能跟腎動脈狹窄有關系,如果腎動脈的狹窄不及時治療很可能會導致尿毒癥、死亡等嚴重后果。
腎動脈狹窄在中老年人群中特別多見。當出現腎動脈狹窄時,因為腎的供血發生不足,缺血的腎臟就像饑餓的孩子一樣,哭叫著向人體發出求救信號,這個求救信號就是:腎臟分泌的一些激素類物質。
這時候心血管收到了信號,啟動應急機制,提高血壓來幫助腎臟供血。這樣一來,腎臟的血流似乎有了改善,但是我們的血壓卻提高了上去。
腎動脈出現狹窄,對腎臟、心臟都會有傷害,嚴重時可導致腎功能衰竭。上面提到的王先生,就是因為腎動脈嚴重狹窄,腎臟無法工作,導致了尿毒癥,血鉀升高,心臟突然停跳,不幸死亡。而楊先生因為及時到醫院,解決了腎動脈狹窄的問題,腎臟完全恢復了健康,血壓也平穩了。
究竟哪些原因會讓我們的腎動脈出現狹窄呢?
動脈粥樣硬化、主動脈夾層、大動脈炎、肌纖維發育不良都有可能造成腎動脈狹窄。
動脈粥樣硬化引起的血管狹窄,不光可以發生在腎動脈上,全身各個部位血管都可能發生狹窄。反之,當身體別的部位血管出現狹窄時,也一定要警惕腎動脈狹窄的發生。
高血壓患者容易出現主動脈夾層,如果動脈撕裂非常嚴重,影響到腎動脈出現狹窄,那么血壓將會變得非常難控制。這個時候的主動脈夾層叫不穩定性夾層,需要手術把腎動脈馬上打開,否則腎動脈將會破裂,人也會面臨死亡。
大動脈炎屬于血管發炎,是免疫系統錯誤地攻擊了自身的血管所導致,年輕人多發。血管發炎后會導致血管腔變細變窄,從而引發腎血管狹窄。
如果肌纖維發育不良,那么整個血管壁的發育結構都會不完整,為了防止出現擴張和破裂的情況,血管就會變窄收縮,進而導致血管狹窄。
那么,腎動脈狹窄該如何治療和預防呢?李主任給大家帶來了兩個好的方法。
腎動脈出現狹窄,可以采用介入的方式,在狹窄部位放置球擴式支架,疏通血管。
對于因為動脈粥樣硬化引起的腎血管狹窄,首選支架手術,但如果無法做介入手術,可以做腎血管搭橋手術。腎血管搭橋手術比冠狀動脈搭橋簡單一些,因為它不涉及到大的血管。
建議高血壓患者低鈉飲食,控制好鹽的攝入,警惕生活中的一些“隱形鹽”。
①經常喝的食物:速沖麥片
燕麥以其獨特的保健功能而受到人們的青睞,可以降固醇、降血糖,還能調節腸道。我們在購買時可能會看價格、看包裝,但常常會忽略成分表里鈉的含量,不同的燕麥中鈉的含量竟然相差十倍!所以我們在購買時,一定要仔細看看成分表里鈉的含量,一定是越低越好。
②經常吃的早餐:吐司面包
③經常吃的海產品:冷凍蝦仁
這種包裝好的蝦仁,每100克中鈉含量高達802毫克,所以吃前一定要多洗幾遍。
④經常吃的調味品:蠔油
每15克蠔油中,就有655毫克的鈉,蠔油比醬油還要咸,因此做菜時,蠔油盡量少放。
這些我們常吃的食物中,幾乎都含有“隱形鹽”,但并不是讓大家完全不吃,而是在購買時,一定要看食品配料表,盡量選擇鈉含量較低的一種。
腎動脈狹窄
是高血壓和腎臟損傷的隱形殺手
它的高危人群有哪些?
普通的超聲檢查可以發現它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