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氪獲悉,創客教育公司寓樂灣今日宣布已經完成了 C 輪融資,本輪投資由沨華資本領投,華和資本、御潤資本跟投,融資將主要用于寓樂灣產品的優化和業務拓展上。對于具體融資金額團隊暫不做透露,但寓樂灣創始人及 CEO 劉斌立曾表示,本輪寓樂灣估值接近10億人民幣。2017 年 5 月,寓樂灣曾獲得華和資本旗下的華清華和基金的數千萬 B 輪融資。
寓樂灣創立于 2013 年,和大多數創客機構一樣,團隊以 2B+2C 的模式兩條腿走路,先從公立學校中樹立品牌,為他們提供 STEAM 教室搭建、課程裝備與課程體系的研發應用等 to B 的解決方案,在家長群體中建立了美譽度之后,再在對公業務基礎上去發展自己的 2C 業務。公開資料顯示,2018 年來自于 C 端的營收預計占到寓樂灣總營收接近 30%。
而之所以能從 2B 轉到 2C,出了前期在公立校完成的市場教育外,一個比較關鍵的點在于教學內容的打通和服務的連續性上,因此,在產品上,寓樂灣也開發了自己的“教育云”,據介紹,作為一個教學資源平臺,“教育云”核心想要解決的是對 STEAM 教學資源、持續的個性化學習的需求,主要提供兩方面的服務:
測評分析系統:為學生的跨學科學習提供過程性的多維度測評分析,同時也能夠反映教學效果,為教師提供學生群體能力分析、學生能力發展趨勢、課程教學效果等多維度可視化數據,以及在此基礎上的個性化的學習資源的推送;
線上學習平臺:以直播、錄播的形式提供在線學習服務,同時還提供創客師資培訓以及創客課程教案教材,目前上線的課程涵蓋了小學科學實驗課、編程、創客等細分科目。
寓樂灣線上學習平臺
根據團隊提供的數據,目前寓樂灣在 B 端已經為 5000 多所中小學、60 多萬中小學生提供課內及課外的創客教學及產品服務,在 C 端,團隊在全國直營加盟及合作辦學校區超過 200 所,并且已經在加拿大和新加坡設立直營學校。
2018 年上半年,寓樂灣在 C 端的付費用戶已近 10 萬人,連續兩年持續盈利后,團隊 2018 年預計營收為 2 億元人民幣。
以下為36氪此前寓樂灣的報道:
原標題:寓樂灣獲得數千萬元 B 輪融資,創客教育如何 B 端 C 端一起抓?
作者:郭雨萌
創客教育公司寓樂灣近期宣布,公司已經完成數千萬元 B 輪融資,此輪融資由華和資本旗下的華清華和基金完成。今年 1 月,寓樂灣曾獲得中文在線文化教育產業基金領投的數千萬元 A+ 輪融資,Pre-A 輪機構為新東方在線。
寓樂灣的成長過程是典型的創客機構常用的 2B2C 的模式,現在已經在對公業務基礎上衍生除了線上線下的 2C 業務,今年 2C 業務已經有 3 萬用戶,付費人數超過 5000 人。寓樂灣的創始人劉斌立曾向 36 氪表示,創客作為一種科學和素質教育,需要先從公立學校中樹立品牌、在家長群中建立美譽度。
在他看來,公立校的池子雖然小,但是成本較低、鞏固后有比較穩定的收入。但是進公立校的門檻較高,關鍵要有包括內容、師訓、服務、評價體系在內的一整套解決方案。而寓樂灣的品牌有一定的先發優勢,早期負責了全國幾個主要省份的創客項目,比如創客角、創客空間、創客校園等等。去年起,寓樂灣又發起了一個創客聯盟,預計今年對公收入能達到 5000 萬。
從去年 9 月起,寓樂灣開始嘗試 2C 探索,基本思路是在線上以家庭為單位進行付費,線下以直營的方式進入全國 25 個城市,剩下的城市以輸出課程內容、品牌加盟模式為主,把合作方變成自己的教學點。劉斌立介紹,全國各地的加盟商其實有著和寓樂灣一樣的打法,不止是 2C 上,寓樂灣也給他們提供 2B 的解決方案。但這背后的核心邏輯是,渠道的生源必須全部在寓樂灣自己的平臺上,也就是說用把加盟當成自己的流量入口,用線上課程進行付費轉化,2C 業務預計今年能產生 2000 萬收入。
在家庭端,寓樂灣推出了在不同場景下的付費產品,比如通過在公立校內的積分進行課程兌換的創客小玩家平臺、一些能夠在家中自己完成的爆款產品,或者一些線下的夏冬令營活動。
從 2B 到 2C 的過程中,寓樂灣花了 3 年時間。在這個過程中,劉斌立表示,想讓創客教育進入孩子的周末培訓是很難的,因為在課程的重要性上,家長的認知一直都是學校科目(比如英語數學)、興趣教育(比如鋼琴舞蹈),科學課的排序一直是靠后的。盡管創客能夠給學生提供各種的體驗,家長的認同度始終相對較弱。
所以寓樂灣的做法,是把已有的創客內容做成了免費課程(現在已經有累計 6000 多分鐘的短視頻),在一些和學科結合更緊密的課程上收費,比如數學邏輯課程、創意寫作、創造心理學等,然后以線上直播課的形式觸達用戶,主要面向小學、初中階段的學生。從這個角度來講,寓樂灣現有的產品已經突破了傳統的創客概念,而是進入了更大的 STEM 領域。
劉斌立介紹,寓樂灣在全國范圍內已經有 27 位全職的教研老師,團隊有北師大、果殼、樂高等科學教育機構的背景。但是行業的現狀,是公里學校符合創客資質的老師缺口明顯、培訓機構內的老師質量參差不齊,所以未來寓樂灣會在更新課程的同時,在線上線下做老師培訓。
今年以來,不斷有創客教育領域的公司拿到融資(比如火星人教育、小牛頓),在 2B 的賽道上,政策助力幫助讓寓樂灣、青橙創客這樣的公司有了更多機會,也為未來 2C 的體系化課程奠定了基礎。但是從本質上來看,創客是一個集中度極低的市場,在北京一些更加注重素質教育、改革先行的學校,創客教育的滲透率能達到 10% 左右,但是在二三四線城市,這個數字可能為 0,一些有標準化教研輸出能力的公司只能依靠渠道來開拓這些市場。
那么問題來了,盡管全國有 1.4 億左右的義務教育人口,創客教育有可能是一個千億級的市場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