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歷代篆刻名家簡介

桂 馥  
      桂馥(1736一1805)  清代篆刻家,文字訓詁學家。字未谷,號冬卉,又號老菭,別署瀆井復民,山東曲阜人。乾隆五十五年(1790)登進士,官云南永平縣知縣。藏書甚富,好考訂文學源流。篆刻宗秦漢鉩印,刀法挺拔,不求時尚,非至好不能得其所刻,作品流傳至少。研究語言文字之學,取《說文解字》與古代諸經典文義相參校。著有《繆篆分韻》五卷、《續三十五舉》、《說文義證》等。

蔣 仁  
      蔣仁(1743-1795)  清代篆刻家。原名泰,字階平,后得“蔣仁”古銅印,乃更名,號山堂,別號吉羅居土、女床山民,浙江仁和(今杭州)人。篆刻師法丁敬,參以己意,于流利中見樸茂,且以顏體行楷刻側款,別有風致。與丁敬、黃易、奚岡齊名。為“西泠八家”之一。兼善書法。

奚 岡  
       奚岡(1746—1803)  清代篆刻家、書畫家。原名鋼,字鐵生、純章,號蘿龕、蝶野子,別號鶴渚生、蒙泉外史、蒙道士、奚道士、散木居士、冬花庵主,原籍安徽新安(今歙縣),一作安徽黟縣人,寓浙江杭州西湖。擅篆刻,宗秦漢,師法丁敬,并有發展,風格清雋,為浙派印人之杰出者。與丁敬、黃易、蔣仁齊名,為杭郡四名家,再加陳豫鍾、陳鴻壽、趙之琛、錢松合為西泠八家。亦工詩善書,長于繪事,性孤介,非其人不予。書兼工四體,真書法褚遂良,古隸筆意超逸,高出流輩。山水瀟灑清潤,得董其昌法。老年入李流芳一派。花卉有惲壽平氣韻,蘭竹亦超脫,為浙中畫家巨擘。曾作《溪山素秋圖》、《蕉竹幽蘭圖》、《春林歸翼圖》等軸。傳世畫跡有《蕉林學書圖》卷、《題襟館圖》卷,現均藏故宮博物院。著有《冬花庵燼余稿》。

鄧石如  
      鄧石如(1743—1805)  清代篆刻家、書法家。原名琰,又字頑伯,一作完伯,別號完白山人、笈游道人,安徽懷寧人。精四體書。篆書得漢碑篆額及唐李陽冰《三墳記》等篆字體勢筆意,沉雄樸厚,自成面目,一洗刻板拘謹之風。曾書《黃鶴樓詩軸》、《晚眺峻爽樓詩軸》、《四體書屏》、《滄海日長聯》等。篆刻得力于書法,蒼勁莊重,流利清新,使當時局限于取法秦漢鉩印的風氣為之一變,世稱“鄧派”,亦稱“皖派”。著有《完白山人篆刻偶存》等。子傳密,原名尚鉩,字守之,號少白,亦工篆、隸和篆刻,能傳家法。
   
    鄧石如的閑章,印文出自東漢王充所著《論衡》。從這件作品中可以看到他將漢魏碑額篆書的體勢筆意與秦小篆融為一體,形成一種圓健暢達,結構寬博,線條富有筆意的篆書新體勢。他刻印和邊款用沖刀法,流暢,輕捷,穩健,他自評為“剛健婀娜”是十份貼切的。他的風格影響深遠,是清代兩大篆刻藝術流派之一。

巴慰祖  

    巴慰祖(1744—1793)  清代篆刻家。字雋堂,一作晉堂,號予籍,又號子安、蓮肪,安徽歙縣人。富收藏,工畫。篆刻初宗程邃,后于書體章法,有所改進,所作構思精密,用刀挺秀,自具面目。嘗摹刻《顧氏集古印譜》,將其中部分秦漢印輯成《四香堂摹印》二卷,精心細作,幾可亂真。復有《百壽圖印譜》一卷。

 

黃 易  
      黃易(1744-約1802) 清代篆刻家、書畫家。字大易,號小松,秋盦,浙江仁和(今杭州)人,篆刻醇厚幽雅,與丁敬并稱“丁黃”,為西泠八大家之一。擅山水,筆墨清雋,亦寫墨梅。曾作《看潮圖》、《溪水清遠圖》、《李竹懶詩意圖》、《墨梅圖》》和《仿遠人觀暴圖》等。傳世畫跡有《梅花圖》、《開和舟中詩意圖》等,現藏故宮博物院。工隸書,沉著有致;兼喜集金石文字。官山東濟寧府同知時,廣搜碑刻,繪有《訪碑圖》,并著有《小蓬萊閣金石文字》等。與丁敬、蔣仁、奚岡齊名。

 

翁大年  
      翁大年(1760—1842)  清代篆刻家。初名鴻,字叔鈞,又字叔均,號陶齋,江蘇吳江人。精考證,篆刻取法秦漢,
結體工致妥貼。側款作小楷,頗有韻致。著有《古官印志》八卷;《古兵符考》八卷、《泥封考》二卷、《陶齋金石考》二卷、《瞿氏印考辨證》一卷、《舊館壇碑考》二卷、《陶齋印譜》二卷。

 

陳豫鍾  
     陳豫鍾(1762—1806)  清代篆刻家。字浚儀,號秋堂,浙江錢塘(今杭州)人。篆刻早年師法文彭、何震,后學丁敬,工整秀致,側款尤為清麗。為西泠八家之一。亦能書畫,善松竹。與陳鴻壽齊名,世稱“二陳”。著有《求是齋集》。

 

陳鴻壽  
     陳鴻壽(1768—1822)  清代篆刻家、書畫家、制陶家。字子恭,號曼生,又號另壽、曼公,別號種榆道人、夾谷亭長,浙江錢塘(今杭州)人。陳士瑤孫。仁宗嘉慶六年(1801)拔貢,官淮安同知。篆刻繼杭郡四名家丁敏。奚岡。黃易、蔣仁,職法秦漢,擅切刀,縱肆爽利,浙中人多宗之,并對后來取法浙派者影響頗深。為西泠八家之一。官溧陽縣時,曾設計有紫砂壺樣十八式,由制陶家楊彭年為之制茶具,經其刻詩詞書畫,壺身刻“阿曼陀室”銘文,風行一時,有“曼生壺”之稱。亦擅竹刻,曾謂“凡詩文書畫,不必十分到家,乃見天趣。”詩文書畫皆以資勝,以學古受知于阮元,尤嗜摩崖碑版。行楷有法度,八分書簡古超逸。畫山水多不著筆,憤然意遠,在姚云東(公綬)、程孟陽(嘉燧)間。兼工花卉、蘭竹,與陳豫錘齊名,世稱“二陳”。著有《種榆仙館印譜》,《桑連理館集》等。1935年中華書局出版《陳曼生花卉冊》影印本。

趙之琛  
     趙之琛(1781-1860)清代篆刻家、畫家。字次閑,號獻父,別號寶月山人,浙江錢塘(今杭州人)。精心嗜古,隧金石之學,篆刻早年師法陳鴻壽,后以陳豫鐘為師,兼取各家之長,以工整挺拔出之,尤以單刀著名。為西泠八大家之一。亦工書善畫。山水師黃公望、倪瓚,以蕭疏幽淡為宗。花卉筆意瀟灑,點色清雅,饒有華嵒神趣。間作草蟲,隨意點染,體態畢肖,為寫生能手。晚年喜畫佛像。傳世作品有道光十七年(1837)作《南極老人圖》,圖錄于《中國名畫寶鑒》;二十年作《大士圖》,圖錄于《金石家書畫集》;三十年作《梅花幽篁圖》,圖錄于 《藝林月刊》第八期。著有《補羅迦室印譜》。

 

吳熙載  
       吳熙載(1799—1870)  清代篆刻家、書畫家。原名廷飚,字讓之,號晚學居刁:方竹丈人,江蘇儀征人。工四體書尤精篆、隸,溫婉圓健,展促有姿。為包世臣弟子。篆刻學鄧石如,并參漢印,于遒勁凝練中見流暢,用刀如筆,發展了鄧派。也擅花卉,曾作《蘭桂芬芳圖》、《垂柳芙蓉團》等。著有《師慎軒印譜》、《吳攘之印譜》。

 

陳介棋  
       陳介棋(1813—1884)  清代篆刻家、鑒別家。字壽卿,號簋齋,別號海濱病叟,山東濰縣(今濰坊)人。富收藏,精鑒別。工書法,以顏真卿筆意出入鐘鼎文字,自成一家。生平好古文字,與吳式芬、潘祖蔭、吳云、吳大激等,文字之交甚密。因藏有十漁,名其齋曰“十鍍山房”。又以三代鯨及秦漢印萬余方,輯成《十箍山房印舉》。

 

錢 松  
      錢松(1818—1860)  清代篆刻家。字叔蓋,號耐青、鐵廬,別號未道士、西郭外史、云居山人,浙江錢塘(今杭州)人,流寓上海。善書法,能山水、花卉。精鑒別,工篆刻,為西泠八家之一。曾摹漢印二千方,所割雄渾淳樸,在浙派中別具面目。著有《未虛室印譜》。傳世畫跡有咸豐七年(1857)作《梅竹圖》軸,圖錄于《名人梅花集》八年作《仿黃子久山水圖》軸,圖錄于《金石家書畫集》同年又作《仿白玉蟾梅花圖》軸,現藏故宮博物院。

 

徐三庚  
      徐三庚(1826—1890)清代篆刻家。字辛榖,又字詵郭,號井罍,又號袖海,別號金罍山民、似魚室主、馀糧生,浙江上虞人。善篆、隸,常用《吳記功碑》體勢入印,在吳熙載、趙之謙外,能另辟面目。刻欵運刀熟練,不加修飾,有生辣遒勁之致。著有《金罍山民印存》二卷。

趙之謙  
     趙之謙(1829—1884)  清末篆刻家、書畫家。初字益甫,號冷君,后改字撝叔,號悲盒、憨寮,無悶、鐵三、梅盦,浙江會稽(今紹興)人。文宗咸豐九年(1859)舉人。歷官 江西鄱陽、奉新、南城等知縣。博古通今,與文人周白山(字雙庚,號四雪,余姚人)相友善。精篆刻,初學浙、皖二派,后突破秦漢鉩印規范,吸取古錢幣,鏡銘及碑版等篆字印,章法講究,古勁渾厚,閑靜遒麗,別創新格,印側刻畫像,亦屬首創。書法初學顏真卿,兼習南北二派,一度去揚州鬻字,未得時賞,折回后苦心精思,悟徹書畫合一之旨,求筆訣于古今人書,得包世臣、張琦的論著,而知鉤捺拒送,萬毫齊力之法,遂專力于篆隸八分,參以六朝造像,隸書師法鄧石如,以魏碑筆勢寫行書,日臻神妙,創立自己面目。擅畫花卉蔬果,筆墨酣暢,水墨交融,設色濃艷,有寬博淳厚之趣,糅合徐渭、原濟、李棘諸家而抒出己意,開清末寫意花卉新風。傳世作品有《秋葵芭蕉圖》軸、《菊花圖》軸,現藏上海博物館,《繡球圖》軸、《山茶梅石圖》軸,藏遼寧省博物館。著有《二金蝶堂印譜》、《悲盒居士詩臘》、《蚌環宇訪碑錄》、《六朝別字記》等。曾總纂《江西通志》。1935年中華書局出版《趙撝叔花卉冊》影印本。

 

吳俊卿  
    吳俊卿(1844—1927)  近代書畫家、篆刻家。初名俊,后改俊卿,字昌碩,一作倉石,號缶廬,晚號大聾,七十以
后以字行,浙江安吉人。清末諸生。曾任丞尉,旋升江蘇安東(今漣水)縣令,在任一月,鐫有小印“一月安東令’。后寓上海。工書法,擅寫‘石鼓文”,用筆結體,樸茂雄健,古氣盤旋,能破陳規,自成一家。精篆刻,初學徐三庚,繼法吳熙載等,并追溯秦漢鉩印,后獲見齊魯泥封、漢魏六朝瓦甓文字,一變而為逋峭古拙,雄渾蒼勁,擺脫浙、皖諸派而自創面目。所用刀圜干鈍刃,異于通常所用。西泠印社成立于杭州后,曾為同道推任社長。暮年苦為鐵筆所累,自號“苦鐵”。三十歲左右作畫,博取徐渭、朱耷、石濤、李輝、趙之謙諸家之長,兼取篆、隸,狂草筆意入畫,色酣墨飽,雄健古拙,亦創新貌。其作品重整體,尚氣勢,有金石氣。認為“山水饒精神;畫豈在貌是’,“奔放處不離法度,精微處照顧氣魄”。對用筆,施墨、敷彩、題款、鈴印等的輕重疏密,匠心獨運,配合得宜。其藝術風尚在我國和日本均有較大影響。傳世作品有《天竹花卉圖》軸,現藏故宮博物院《墨荷圖》,藏上海博物館:《杏花圖》軸,藏中國美術館。1929年生生美術公司出版《吳昌碩趙子云合冊》二集。1962年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吳昌碩畫選》影印本。能詩,有《缶廬集》。另有《缶廬印存》等。子東邁畫有父風。

胡钁(1840—1910)  清代篆刻家。字匊鄰,號老匊,一作菊,別號晚翠亭長,浙江崇德(今桐鄉)人。工詩,善書,精刻印、刻竹。得力于漢玉印、鑿印、詔版。所作白文,匠心獨運,能于疏落中見緊湊,得自然之趣。曾摹刻宋拓《圣教序》、《麻姑仙壇記》及《醴泉銘》,不失神韻。刻竹木一如刻石,不以平底光潔取勝,而著眼傳神,故亦以刻竹家著名。著有《不波小泊吟草》、《晚翠亭印儲》。

 

鐘以敬  
      鐘以敬(1866—1916)  近代篆刻家。字雷申,一作雷聲,又字越生,號攘先,又號窳龕,浙江錢塘(今杭州)人。少嗜金石,尤工篆書。篆刻師法浙派,清精秀逸,不逾矩矱。間亦模仿皖派,風姿絕俗。側款作單刀小楷,頗精整。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清代著名篆刻家簡介
您對篆刻大師了解有多少?
摹印由來溯漢秦
印人傳:中國篆刻的重要轉折人物——鄧石如
鄧石如細線白文印的創發,其創作理念一直有所變、有所不變
歷代印學家與印論舉要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巴彦淖尔市| 中宁县| 勃利县| 治县。| 牡丹江市| 岢岚县| 哈尔滨市| 鄂托克前旗| 桐梓县| 新田县| 新宁县| 台东县| 临颍县| 玉屏| 大荔县| 竹北市| 廉江市| 汝州市| 吉林市| 汨罗市| 太康县| 绥阳县| 江华| 微山县| 类乌齐县| 临夏县| 大洼县| 颍上县| 灵川县| 阿拉善右旗| 周口市| 航空| 墨脱县| 临夏县| 弥勒县| 甘洛县| 高密市| 诸暨市| 泗洪县| 景洪市| 柏乡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