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根苗一直以來是一個相當大的品種資源,很多優秀的蘭花品種都是龍根單苗下山的,因其低價位,品種唯一的特性,越來越被大家關注。龍根單苗好品種的價格也有一定上升,以前數十塊價位的,現在幾乎要1--200,以前1-200的現在要3--400,以前好幾百的現在幾乎要近千塊了.....然而,龍根單苗的高養殖風險也讓大家望而卻步。蕙蘭的蘆頭小,弱苗,單苗養殖風險相當大,尤其是蕙蘭單苗線藝草養殖風險就更大了。根少,傷根,根長期的裸露,長途的運輸等一些因素更是讓其成活率在30%左右,面對這麼大一個資源,我們長期只能束手無策,有時候看到一個下山龍根好線藝,只能眼睜睜的不敢去買,甚至花不菲的價格買下眼睜睜的,活生生的親手養死.......
本人7年前一個偶然的機會進入蘭界,當初也飽受過蘭界的辛酸,假草,假花...蘭界已知的當我都上過。養死的草有多少我忘了,只記得死的最貴的一個是五十多萬拿的.....最后在我幾乎傾家蕩產的時候,有幸拜在了湖北蘭藝大師王久權,王大師門下,在跟隨師父走南闖北收集蘭花的日子里,更多的是受到師父愛蘭的熏陶,師父是一個蘭癡,他選育的銘品參加蘭花博覽會得的金銀獎不計其數,甚至從17界全國蘭花博覽會開始連續三年獲得全國蘭花博覽會的特金。他的養蘭理念很簡單,他經常跟我說養蘭要“待蘭如待子”。我經常去回味這句話,這句“待蘭如待子”,不僅體現了師父養蘭的藝境,也流露出師父愛蘭之情至深......
受師父的影響,我一直苦鉆養蘭技藝,直到今天我還在不停的改進植料,我拜訪過很多蘭界前輩,發現我們蘭界從南到北,因為空氣濕度,溫度,氣候的關系,大致是這個模式,南方的植料偏硬,北方的植料偏軟,硬質料在空氣濕度足夠的情況下,當然最大,最直接的好處就是安全,但在營養方面就遠遠不如軟植料了,必須要靠加施營養肥來維持蘭花的生長需要。而軟植料,他的營養是我們不懷疑的,但只要濕度達到一定界限,幾乎可以肯定完全沒有安全的保障。我這邊是產蘭區,我很了解蘭花的習性,蘭花有一樣東西是萬萬離不開的,那就是櫟樹葉腐葉土,所以,我結合了南北植料的所長,以腐葉土為主,最大化的增加其透氣性 ,這兩年以來,我的蘭花發苗率一直保持在1:1以上。因為是產蘭區,我接觸的下山龍根單苗草也就多一些,在死了無數以后,我終于摸索出了一個龍根單苗的養殖經驗,本經驗也適合弱苗的復壯,在這里跟大家分享,希望大家都能養好蘭花,養好蘭花是一切問題的前提,同時也希望有經驗的蘭界老前輩出來給予建議,畢竟姜還是老的辣,您的一句良言很可能讓我們少走幾年的彎路啊
龍根單苗在大家拿到后請不要做消毒處理,用清水沖洗幾遍即可,一般下山草是不會帶病菌的,包草的水苔也是從山上剛采的,所以沒有消毒的必要,刻意的去破壞草的酸堿平衡只會適得其反。若真的草根發生局部糜爛,需要消毒,請減少平時消毒用藥一倍的計量,縮短一倍的消毒時間,且浸泡后立即用清水把整個草沖刷一邊,盡量做到不讓藥殘留,因為小草就好比嬰兒,這些過量的酸堿他是無法承受的。
草沖洗干凈后稍稍晾根就可以種下了,這里晾根還要跟大家特殊說明一下。晾根,這個環節的原意是加速根部傷口的愈合結疤,軟化草的根,避免草根在種植的操作過程中受損。清楚了這個道理,我們就能理解,其實,只要在草根沒受傷,草根不是特多的情況下,完全沒有晾根的必要,讓一個生命體有事沒事的去做一個脫水處理,想想就難受啊,小草更是無法接受,畢竟他的抵抗力,生命力還很脆弱。若是龍根苗的根部有傷,必須要進行處理,也只能稍稍的晾一下,只要根部的明水一干即可
植料的選擇,我主張用細料,理由很簡單,細料跟根能最大化的結合,有利于根的早日服盆。我的現在植料配比,供大家參考:四川腐葉土50%,最小號草炭顆粒10%,0.1-0.2MM的樹皮屑10%,最小號浮石10%,蛇木屑10,最小號紅陶粒10%。(植料只是供大家參考,壓根就沒有最好的植料,只有最適合自己的植料,植料的配比跟局部環境,氣候,溫度,濕度,管理手法都有莫大關系,大家切勿模仿,養蘭須用心,心到自然成,請謹記!)
盆具的選擇,似乎大家都知道大草用大盆,小草用小盆這個道理,那么,我問大家一句話,請問大家是如何來衡量一個草的大小的?長短?寬窄?錯啦,這里衡量草的大小是看根的吸收能力的大小。其實,龍根小苗的根,壯苗的根,在同長度的情況下相比,小草根的吸收能力就要遠遠低于壯草的根,還不要說壯草的根在數量,長度上要多小草很多,所以,大家在盆具的選擇上絕對沒估算到,我的一個詳細種養數據可供大家參考:一盆大草5苗,根很多,草高30CM,葉寬1.2CM,盆面直徑35CM,高43CM。一盆小蕙蘭龍根線藝,盆面直徑8CM,高10CM,草高8CM,葉寬0.3CM.三條根,根長3CM。還有一盆4個龍根蕙蘭小線藝草合養,草都是10CM左右高,寬是0.3,盆面直徑18CM,高23CM,總根數10條,根長4CM左右。三盆草一樣的植料,一樣的環境位置,生長期,大盆壯草3天完成一個干透澆透周期,中盆4苗合養的5天才能完成一個澆水周期,最小盆單苗的則要7天完成一個澆水周期。通過這個數據對比,大家一定會發現,龍根苗的吸收能力真的很差,那么為了完全的保障小苗的生長,我們可以把小草跟大草合養,借大草的吸收能力,就能完全避免盆內積水的危險了,這樣龍根小苗不就好養了嗎?說簡單點就是找一盆壯苗大草,在大草的盆面上挖一個窩,把小草種下,這樣啥問題都沒有了,而且大草的葉片在夏天還能起到遮陰的作用,冬天還有保暖功效,呵呵,我用此辦法以后,就再沒死過龍根草。增值無數啊,遠的不說,就是去年冬我拿的那個龍根蕙蘭蝶草,(照片在我QQ空間)草高8CM,4片葉子,每片葉子都蝶化超過三分之一,呵呵,當時別人都害怕養不了,就咱不怕,照買不誤,今年發的新苗都比老苗還高啦。
有一個關鍵再提醒大家,一定記得用細植料啊,若大盆草的盆面植料過粗,一定記得換細的啊,粗植料跟小根是不簡單服盆的
下面我把實際操作的照片發上來供大家參考。最后幾個照片是我園子里的最近長勢,請大家指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