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臨床上經常會見到些大腹便便的男人,滿面紅光,聲音洪亮,一看就是正風華正茂、風光無限的小老板。這類男人應酬多、喝酒多、大魚大肉吃得多,之所以稱其為小老板,是因為他們還沒有成長為真正的大老板,大老板不吃大魚大肉,只吃小黃瓜蘸醬。
所以,這類男人的三大問題——喝酒、口臭、牙齦腫痛,我戲稱為“小老板綜合征”。逮著一個,一問必有。這也算是成功的代價吧?
怎么治呢?這也是小老板被我說中后的第一反應。
告訴小老板們一個高效方,是金元四大家之一李東垣的方子,叫清胃散。原方為散劑,今可用作湯劑。
生地、當歸各15克,丹皮20克,川黃連12克,升麻15克
本方為治牙齦腫痛的常用方劑,凡胃熱證,或血熱火郁者均可使用。以牙痛牽引頭痛,口氣熱臭,舌紅苔黃,脈滑數為證治要點。若兼有便秘者,可加大黃10克以導熱下行;口渴飲冷者,可加生石膏30克,以清熱生津。
下面介紹明代醫學家薛立齋用清胃散的兩個醫案。(薛立齋,在羅大倫的《古代的中醫》還是《中醫祖傳的那點東西》中出現過,但我介紹的醫案羅大倫沒有寫。)
一、齒痛腮頰腫。
郭職方善飲,齒痛腮頰腫。此胃經濕熱,用清胃散加干葛、荊、防而愈。(薛立齋《口齒類要·齒痛》)。
此案中,干葛即葛根,荊防即荊芥、防風。薛立齋所加這三味,可謂深得東垣老人方中用升麻之精髓。
二、齒痛。
一男子齒痛,而胃脈數而有力。以清胃散加石膏、荊防風,二劑而愈。(薛立齋《外科發揮·咽喉》卷六)。
在清代醫家汪昂著的《醫方集解》中,所記載的清胃散即有石膏一味,不知是汪昂所加,還是清胃散的另一傳本。總之,黃連與石膏同用,清胃散開了先河。
宋曉蕾於2012-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