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桂枝湯的中和思想
桂枝湯由桂、芍、草、姜棗組成,其中桂草,辛甘化陽,芍草。苦甘堅陰,姜棗亦一陰一陽,此方處處體現陰陽平衡,有陰陽合而為太極,即《周易.系辭上》“易有太極,是生兩儀…..,一陰一陽為之道。”《中庸》“致中和,天下之大道也”,
其次,此方性溫,偏升,故《輔行訣》又稱為“陽旦湯”,符合中國文化重視生機的思想《易傳》“天地之大德曰生…..生生為之易”。
再次,由桂枝湯所演化的方子不計其數,例如,桂枝湯去芍藥湯治療心陽不足氣上沖。桂枝去桂湯治療心下滿,小便不利;桂枝加芍藥生姜各一兩人參三兩新加湯治療氣血兩虛外感;桂枝加麻仁、地黃、人參、清酒、麥冬治療陰陽氣血皆不足之證,桂枝加龍牡治療虛勞、加芍藥、飴糖為建中湯等等太多太多,治療范圍涉及外感內傷,包括西醫的小至感冒,大至腫瘤無所不包!其用廣矣、大已!故尤在涇《金匱要略心典》云:“桂枝湯,外證得之,能解肌去邪氣;內證得之,能補虛調陰陽”
二、桂枝湯的爭議
桂枝湯歷來藥物的爭議也很多,例如:桂,有的醫家如日本漢方醫認為是肉桂(三部洋一郎《經方醫學》、黃煌老師),芍,據王新陸教授考證,晉以前白芍不入藥,當為赤芍。炙甘草,為甘草加熱,而非蜜炙!
再議桂枝
《神農本草經》牡桂,味辛溫。主上氣咳逆,結氣喉痹,吐吸,利關節,補中益氣。久服通神,輕身不老。生山谷。
鄒澍《本經疏證》“桂枝其用有六:一曰和營,二曰通陽,三曰下氣,四曰利水,五曰祛瘀,六曰補中”
黃元御絕大多數方子用到桂枝,其《長沙藥解》桂枝,味甘、辛,氣香,性溫。入足厥陰肝、足太陽膀胱經。入肝家而行血分,走經絡而達營郁,善解風邪,最調木氣,升清陽脫陷,降濁陰沖逆,舒筋脈之急攣,利關節之壅阻,入肝膽而散遏抑,極止痛楚,通經絡而開痹澀,甚去濕寒,能止奔豚,更安驚悸。
山西名醫門純德喜用桂枝,贊其“能升能降,既入氣分,又入血分,如藥房不備桂枝就不會開藥了”!
可見,桂枝的應用十分廣泛,其主要作用既是是人體功能加強,助陽化陰,故陽盛、出血性疾患不可用!
一、從張仲景《傷寒雜病論》的脈象看桂枝的主要應用脈象
1、
浮脈是張仲景應用桂枝、桂枝湯的主要脈象:
太陽中風,陽浮而陰弱。陽浮者,熱自發;陰弱者,汗自出。嗇嗇惡寒,淅淅惡風,翕翕發熱,鼻嗚干嘔者,桂枝湯主之。
(42)太陽病,外證未解,脈浮弱者,當以汗解,宜桂枝湯。
(45)太陽病,先發汗不解,而復下之,脈浮者不愈。浮為在外,而反下之,故令不愈。今脈浮,故在外,當須解外則愈,宜桂枝湯。
(71)太陽病,發汗后,大汗出、胃中干、煩躁不得眠,欲得飲水者;少少與飲之,令胃氣和則愈。若脈浮、小便不利、微熱、消渴者,五苓散主之。
(276)太陰病,脈浮者,可發汗,宜桂枝湯。
2、
(2)太陽病,發熱、汗出、惡風、脈緩者,名為中風。
3、數脈類
(21)太陽病,下之后,脈促、胸滿者,桂枝去芍藥湯主之。(胡希恕“促脈即數脈”)
(57)傷寒發汗已解,半日許復煩,脈浮數者,可更發汗,宜桂枝湯。
4、沉遲脈類
(357)傷寒六七日,大下后,寸脈沉而遲,手足厥逆,下部脈不至,喉咽不利,唾膿血,泄利不止者,為難治。麻黃升麻湯主之。
太陽病,其證備,身體強,幾幾然,脈反沉遲,此為痙,栝蔞桂枝湯主之
5、遲脈類
(234)陽明病,脈遲、汗出多、微惡寒者,表未解也,可發汗,宜桂枝湯。
(62)發汗后,身疼痛,脈沉遲者,桂枝加芍藥生姜各一兩人參三兩新加湯主之。
桂枝加芍藥生姜各一兩人參三兩新加湯方:
6、沉緊脈類
(67)傷寒,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滿、氣上沖胸、起則頭眩、脈沉緊,發汗則動經,身為振振搖者,茯苓桂枝白朮甘草湯主之。
7、虛脈類
(42)太陽病,外證未解,脈浮弱者,當以汗解,宜桂枝湯。
;脈微而惡寒者,此陰陽俱虛,不可更發汗、更下、更吐也;面色反有熱色者,未欲解也,以其不能得小汗出,身必癢,宜桂枝麻黃各半湯。
(27)太陽病,發熱惡寒,熱多寒少,脈微弱者,此無陽也。不可發汗,宜桂枝二越婢一湯。
傷寒八九日,風濕相搏,身體疼煩,不能自轉側,不嘔不渴,脈浮虛而澀者,桂枝附子湯主之;若大便堅,小便自利者,去桂加白術湯主之。
血痹,陰陽俱微,寸口關上微,尺中小緊,外證身體不仁,如風痹狀,黃芪桂枝五物湯主之。
夫失精家,少腹弦急,陰頭寒,目眩(一作目眶痛),發落,脈極虛芤遲,為清谷,亡血失精。脈得諸芤動微緊,男子失精,女子夢交。桂枝加龍骨牡蠣湯主之。
師曰:婦人得平脈,陰脈小弱,其人渴,不能食,無寒熱,名妊娠,桂枝湯主之
8、洪大脈
(25)服桂枝湯,大汗出,脈洪大者,與桂枝湯,
9、澀脈類
(100)傷寒,陽脈澀,陰脈弦,法當腹中急痛,先與小建中湯;不差者,小柴胡湯主之。
10、結代脈類
(177)傷寒脈結代、心動悸,炙甘草湯主之。
11、細脈類
(351)手足厥寒,脈細欲絕者,當歸四逆湯主之。
綜上,桂枝及桂枝湯的應用十分廣泛,除了因需因勢利導,發汗治療的個別:如數脈、洪大脈外,桂枝、桂枝湯的應用均為抑制、消極等屬陰的脈象。所以《廖厚澤經方臨證傳心錄》指出:“脈遲用桂枝”
二、惡風者用桂枝
(13)太陽病,頭痛、發熱、汗出、惡風,桂枝湯主之。
(14)太陽病,項背強幾幾,反汗出惡風者,桂枝加葛根湯主之。
(20)太陽病,發汗,遂漏不止,其人惡風,小便難,四肢微急,難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湯主之。
三、桂枝的應用
1、和營
此法即仲景治療營衛不和之證的主要應用如桂枝湯治療,如太陽中風證,營衛不和自汗證,妊娠惡逆證。
2、通陽
心陽虛導致氣上沖,脈促,叉手自冒心者之桂枝甘草湯;奔豚氣,桂枝去芍藥加蜀漆龍骨牡蠣救逆湯,當歸四逆湯。
3、下氣
桂枝加桂湯之奔豚氣,小柴胡之外有微熱、四逆散之悸皆是桂枝下氣之功。
4、利水
五苓散、桂枝去芍加茯苓白術湯、苓桂劑等皆是。
5、祛瘀
桃核承氣湯、桂枝茯苓丸、溫經湯、土瓜根散皆是
6、補中
建中湯類皆是
四、桂枝湯的禁忌
1、浮緊脈,陽氣不能透達,須發汗者
(16)太陽病三日,已發汗,若吐、若下、若溫針,仍不解者,此為壞病,桂枝不中與之也。觀其脈證,知犯何逆,隨證治之。桂枝本為解肌,若其人脈浮緊、發熱、汗不出者,不可與之也。常須識此,勿令誤也。
2、中焦濕熱者
(17)若酒客病,不可與桂枝湯,得之則嘔,以酒客不喜甘故也。
3、有內癰、內熱者
(19)凡服桂枝湯吐者,其后必吐膿血也。
《傷寒例》“桂枝下咽,陽盛則斃。承氣入胃,陰盛則亡”
五、熱證用桂枝的變通
《金匱心典》陽旦湯,即“桂枝湯”加黃芩
3、
如大青龍、小青龍加石膏湯、竹皮大丸
4、
如黃連湯治療胸上有熱,胃中有邪氣。
5、
如栝樓桂枝湯、桂枝新加湯、炙甘草湯。
6、
桂枝加附子湯,桂枝附子湯。
7、
黃芪建中湯、黃芪桂枝五物湯
8、
烏梅丸、當歸四逆湯
學會用桂枝湯,中醫思過半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