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本篇《[經典]傷寒六經表證分類學習淺識【2】_》由66test小編特別為需要經典綜合文庫的朋友收集整理,僅供參考。
<傷寒論>意在其中。雖內有久寒而尚未出現寒熱錯雜或蛔厥證,故仍以桂枝湯隨證化裁,名為當歸四逆湯,可視為厥陰表證。此外,原文372 條:“下利腹脹滿,身體疼痛者,先溫其里,乃攻其表,溫里宜四逆湯,攻表宜桂枝湯”,此條首冠“下利腹脹滿”,言脾腎兩虛,寒濕阻滯。“身體疼痛者”為表證,推之,尚有其它表里之見證,此為仲景以“一癥概其余”文法。盡管有表證,但里證為急,治宜先里后表,治里以四逆湯,治表以桂枝湯。這是表里同病治療大法,臨證尚須細辨表里先后緩急,靈活施治。此條亦為厥陰表證。
此外,三陰病變過程中,陽氣來復,由里出表的三陰表證,在《傷寒論》中亦有詳盡記述,如原文274 條:“太陰中風,四肢煩疼,陽微陰澀而長者,為欲愈”;原文290 條:“少陰中風,脈陽微陰浮者,為欲愈”;原文327條:“厥陰中風,脈微浮為欲愈,不浮為未愈”。這些脈證仍屬風寒直中而發(fā)病的,若邪氣勝直中臟腑(太陰脾、少陰心腎、厥陰肝),突顯的是三陰里虛寒證,而三陰表證暫時被掩蓋,但當病邪欲解、陽氣來復時,余邪與營衛(wèi)相爭所出現的營衛(wèi)不和病機,其表證則顯現出來,仲景稱之“中風”。綜上所述,六經俱有營衛(wèi),風寒侵襲,營衛(wèi)首當其沖,六經皆有解外(表)之大法,六經皆有表證是毫無疑義的。2 六經表證有主證和變證之別
姚荷生先生《<傷寒論>有關疾病分類學綱目》參考仲景原文六經六氣結合八綱辨證作為疾病分類方法,采取六經主證、變證為綱,表、里、半表半里為目的分類方式,減少中間層次,切合實際需要,又參以《金匱要略》《溫病學》、時方代表類方,更容易看出傷寒六經辨證實超出傷寒病之外,而六經表證具體詳盡的分類恰恰能反映此點。即姚老六經表證的分類是以傷寒六經表證的分類為主涵蓋《金匱要略》《溫病學》、時方代表類方在主體分類中的補充作用,實際是三大經典和寒溫統(tǒng)一的精簡和薈萃。而這些方證相繼被分類在六經表證主證和六經表證變證里。
太陽主證表證[2]1-13 分類:傷寒表實證代表方為麻黃湯,中風表虛證代表方桂枝湯。而太陽變證表證較之《傷寒論》原文有較大擴充。太陽變證表證代表方有表證兼熱之大青龍湯和桂枝二越婢一湯;其次結合《金匱要略》《溫病學》將有關風濕、風熱所致表證引入太陽變證范疇以廣其太陽可受邪于多種致病因素。如(1)素體陰虛風寒郁熱之栝蔞桂枝湯(見《金匱要略》)倍芍(參考新加湯,芍藥甘草湯)加芩(參考《千金》陰旦湯)之類;(2)太陽風溫,“六經各有主氣”,太陽病不僅有風寒證,同樣也有風溫證,不過太陽主表,以寒為主氣,因而太陽所表之風寒為主癥,而風溫表證則屬太陽表癥中的變證罷了———姚老附桑菊飲、銀翹散、麻杏甘石湯為代表方;(3)水郁膚表是針對太陽外感風寒,正當惡寒、發(fā)熱、欲汗的高潮,醫(yī)者誤以古法口含冷水噴患者面部或浸灌患者全身以求退熱,與風寒內動其水者不同,民間尚有此治法,故屬太陽變癥之一。代表方為行水以清熱的文蛤散;(4)剛痙(風寒痙,代表方為辛溫以驅風寒,升津以舒經脈之葛根湯);(5)柔痙(風濕痙)代表方為桂枝加葛根湯;若發(fā)汗太多,仍發(fā)熱汗出而不惡寒,身體亦強,脈反沉遲,名曰柔痙,師括栝蔞桂枝湯之大法,改取辛涼之銀翹加花粉之類主之。即以銀翹散加栝蔞根為主藥;(6)風濕(濕痹之一)代表方根據病情不同,有風濕身疼(若惡寒)頭項疼痛、發(fā)熱無汗,可與麻黃加術湯;(若汗出惡風),脈浮虛弱而澀者,桂枝附子湯、桂枝附子去桂加白術湯;(7)中暍(傷暑)即太陽風寒夾暑,較之陽明暑病,少陽暑病較為廣泛,取藿香正氣散為代表方。由是姚老的太陽表證遠括于太陽傷寒表證之外,其指導臨床價值顯著。
陽明主證表證[2]19-21 分類:姚老仍按柯韻伯“六經皆有主氣”的觀點,考慮“陽明之上燥氣主之”為主,而將風寒直犯陽明列于陽明變證表證之中,且結合陽明中風、中寒,胃氣之強弱來細分陽明中風、陽明傷寒,別具匠心。陽明主證表證有:(1)發(fā)熱,汗自出較甚,不惡寒,或始惡寒,兩日自止反惡熱,但頭眩(多不痛),能食而咳,咽痛或氣逆欲嘔,或但欲眠睡,目合則汗,面合色赤,口苦咽干,腹?jié)M,微喘,脈浮大上關上之陽明風溫,代表方銀翹湯、桑杏湯,甚者竹葉石膏湯;(2)發(fā)熱,不惡寒,反無汗,而小便利,其身如蟲行皮中然,口干鼻燥,但欲飲水不欲咽,能食,或咽噪咳血,脈浮數,用辛涼甘潤法,代表方為葛根芩連湯、桑麻丸、清絡飲。陽明變證表證有:(1)陽明風寒,即陽明中風、陽明傷寒,有桂枝湯、麻黃湯、葛根加半夏湯,往往兼有能食不能食、嘔不嘔以區(qū)分胃氣強弱之別,反映風寒直犯陽明之臨床表現;(2)陽明風濕,因風濕表證六經皆可現而以太陰陽明為主;太陰之濕易從寒化,陽明之濕易從熱化,故代表方有桂枝加芍藥湯、桂枝加大黃湯、麻黃連翹赤小豆湯等。
少陽主證表證[2]26-32 即典型的少陽中風、少陽傷寒。少陽中風多伴有耳聾目赤,若寒熱交作、耳前后焮赤腫痛,姚老選用普濟消毒飲,或用苦寒降火兼以清透之方如